400-8099-707
当前位置:

LNG罐箱制造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3 17:06:37

导语1 3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1 3 1项目建设背景1、天然气产业发展背景中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储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多煤、缺油、少气,因此就造成了目前以煤炭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根据数据, 2016 年中国

1.3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天然气产业发展背景
中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储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多煤、缺油、少气,因此就造成了目前以煤炭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根据数据, 2016 年中国的天然气在自身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仅为 6.2%,这一数据明显低于各主要国家,也普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天然气产业在中国尚处于成长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许多领域对于天然气这种清洁且应用广泛的能源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环境保护加强的大趋势下,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大量的煤炭燃烧是导致我国严重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着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煤炭在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正在不断降低,天然气的占比不断提高。从 2014 年开始,发改委、能源局等多部委在多份文件中提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 10%左右,2030 年达到15%。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可与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其他低排放能源形成良性互补,是能源供应清洁化的最现实选择。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环境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推动节能减排、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LNG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中对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的呼声日渐强烈,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新版《天然气利用指导意见》等文件,努力将天然气培育成为主体能源。
从国际市场资源供给的角度看,根据IHS2018年初发布研究报告,2017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已高达3.49亿吨/年,较2016年同比增长13%;考虑到现阶段全球还有约1亿吨/年的液化项目在建,预计2020年前世界LNG液化能力每年将超过2000万吨的增长。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球LNG资源市场供给将相对充足,也将为我国进口LNG业务奠定了良好的资源来源和价格基础。
从国内市场资源需求的角度看,根据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分析,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突破3600亿立方米,在国内天然气资源禀赋短期内难以获得较大突破以及中亚管道进口天然气供给不稳定的背景下,进口LNG将成为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的重要来源。
从外部环境、内部市场、经营主体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LNG业务依然处于上升期,未来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LNG产业的发展,国内LNG运输能力持续提升,多式联运前景广阔,LNG罐箱行业未来可期,因此,LNG罐箱制造项目应运而生。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政策规划的发展要求
1)《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国内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
根据全国天然气资源流向和各消费区域市场实际需求,结合港口规划统筹优化沿海LNG接收站布局。在天然气需求量大、应急调峰能力要求高的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地区,优先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适度新建LNG接收站。综合考虑LNG资源供应、船用加注需求、港口规划和通航等条件,在沿海港口、湖泊和内河船舶污染物排放超标、环保要求高的水域布局LNG船舶加注站码头,加大船用LNG燃料推广力度,开展LNG江海转运试点。
2)《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 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148亿立方米。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350亿立方米以上。
打通天然气利用“最后一公里”。开展天然气下乡试点,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宜管则管、宜罐则罐,采用管道气、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储配站等多种形式,提高偏远及农村地区天然气通达能力。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因地制宜使用天然气。
研发 LNG 运输和车用气技术。加快提升水运、铁路、公路LNG 运输效率,推进多式联运,探索研发集装箱方式运输 LNG 的技术和装备,增强 LNG 运输的灵活性。鼓励并引导 LNG 整车企业加大对电控、发动机、气瓶和蒸发气体回收等方面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天然气车辆运营效率。
3)《江苏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50亿立方米左右,占能源消费比重由6.6%提高到12.6%。
加快沿海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建设,增建大型储罐,扩大海外气源接收存贮能力。在改造完善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系统,加强配套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同时,加快中俄东线管道建设,增强接收、储存中亚和俄罗斯等境外陆上气源的能力。继续稳定江苏油田常规天然气产量,开展下扬子地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查工作,提高自给能力。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我省供气市场,开展输储设施建设和贸易合作,通过管道、车载LNG等运输方式,增加气源供应,扩大市场范围,活跃供气市场。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供应能力力争达到360亿立方米。
当前我国相关政策、规划鼓励发展天然气及其装备产业发展,项目单位以LNG罐箱制造项目为重要发展契机,加快打造江苏LNG罐箱新高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必将对加快乃至江苏天然气及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2、项目区域发展机遇明显,促进项目的建设
江苏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初具雏形的天然气产业链以及高效的管网运营模式为天然气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天然气消费量的持续增长也为江苏省改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实现低碳清洁发展提供了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为天然气发展营造有利条件。天然气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天然气价的承受能力和消费欲望更强,天然气可发挥空间巨大。江苏省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地,作为传统经济强省,“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经济预计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GDP保持7.5%增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元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这为扩大天然气利用并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用气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消费的持续增长。
2)天然气产业链完备,为天然气利用提供可靠保障。天然气产业链不仅是衡量天然气产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更是决定未来天然气利用提升空间的关键因素,产业链中任一环节的薄弱都会限制天然气的持续发展与利用。江苏省天然气产业上游供气有保障,中游设施有基础,下游消费有空间,在现有天然气产业链基础上,国家加快利用天然气相关政策的推出和天然气管网改革的推进必将加快省内天然气产业链完善,为天然气利用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3)管网运营模式高效,为天然气用户创造价格优势。终端价格是天然气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难点,是制约当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提升的关键。当前跨省干线管网的管输费及各省门站价格已基本实现公开透明,仅配气环节的成本价格因各省天然气管网运营模式不同而导致差异较大。江苏省天然气管网主要实行的是开放式运营模式,上游供应商可以和下游用户直接对话,中间环节和运营成本明显减少,下游用户能够获取更为优惠的价格,更有利于天然气的推广与利用。与广东、浙江等实行统购统销管网运营模式的省份相比,江苏省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阻力更小,市场稳定性更强,天然气推广利用更加乐观。
3、罐式集装箱助力LNG物流升级,发展前景良好
非管输天然气供应模式(尤指LNG)因机动灵活、占地少、不依赖天然气管网,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的市场青睐。当前,伴随着LNG贸易市场的逐渐壮大,以物联网为基础的LNG运输市场亦迅猛发展。
为追求更加便捷、安全、经济,业内正尝试开拓不同方式的LNG物流模式,如公路、铁路、海路等,甚至打出多式联运“组合拳”,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当数“罐式集装箱”,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物流模式创新。
采取集装箱方式运输LNG,可直接利用现有的集装箱货船,不用新建造或者租用LNG专用运输船,这将大幅降低LNG的贸易成本。目前,建造一艘LNG船的费用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市场上租一艘LNG运输船的费用约10万美元/天。而LNG集装箱运输也无需建设专用的LNG码头,可以利用现有集装箱码头卸货。据估算,如果LNG罐式集装箱得到规模化应用,亚洲从北美进口LNG的到岸成本将降到10美元/mmbtu(百万英制热单位),较现在亚洲地区15美元/mmbtu的LNG长期协议价格将有大幅降低。
“一罐到底”式LNG物流模式在欧美市场方兴未艾,在国内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空间。首先,LNG资源多位于境外,进口LNG占据国内消费量的近1/3;其次,目前大型LNG接收站+大型LNG运输船的模式,基础设施建设门槛高、投资大、周期长,现有设施基本被垄断;LNG现货贸易将是发展趋势之一,中小批量的LNG贸易需要灵活的交收模式。
5、项目投资单位优势明显,促进项目可行
海通物流与流体公司同为当地知名国企,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愿景。
1)海通物流规划进入LNG运输供应产业链
海通物流在研究国内外LNG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本企业未来三年的LNG销售业务路线图进行了规划和布局,同时还制定了以点供、内河加注、近海LNG罐箱联运为主的、运销结合的长期规划。按照该发展规划,海通物流在未来两年内将产生约300个LNG罐式集装箱的需求量。同时,海通物流有意与LNG装备制造企业联手进入LNG罐箱制造领域,打通LNG运输供应产业链上下游环节。
2)流体公司具备LNG装备的研发制造优势
流体公司拥有10余年的 LNG装卸设备制造生产经验,熟知LNG产品性能,具有相关技术储备且已获得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资质。同时,流体公司近年来重视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可通过该技术实现LNG罐箱压力、温度、使用量等参数的远程监控,实现罐箱的合理调配。流体公司的上述研发制造优势是与海通物流进行深度合作的基础。
6、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301个新工作岗位,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
2.1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分析
2.1.1 天然气行业消费情况
2017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的主体能源之一, 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提升至10%,2030年提升至15%。《天然气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指出,2020年我国天然气保供能力要达到3600亿立方米,国内天然气产量要达到2070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8.9%,气化人口4.7亿人,管道里程10.4万公里。
表2-1:天然气“十三五”规划

指标 2015 年 2020 年 年均增速
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常规气,万亿方) 13 16 4.3%
产量(亿方/年) 1350 2070 8.9%
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5.9 8.3~10 -
气化人口(亿人) 3.3 4.7 10.3%
城镇人口天然气气化率(%) 42.8 57 -
管道里程(万公里) 6.4 10.4 10.2%
管道一次运输能力(亿立方米) 2800 4000 7.4%
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亿立方米) 55 148 21.9%
 
今年前4个月,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依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速,同比增加17.7%至906亿立方 。

图2-1:2013-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单位:亿方)
 
2017年,我国PM2.5平均浓度为44.1,相比于2016年下降了2.1,同时SO2和CO的浓度也都有了大幅的降低。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4.6微克/立方米,44.7微克/立方米,34.8微克/立方米,相较2013年分别下降39.2%,33.3%,26.0%,超额完成大气十条规定的具体指标。
表2-2:2017年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明显改善
污染物 2016 年平均浓度 2017 年平均浓度 单位 浓度变化
PM2.5 46.2 44.1 微克/立方米 -4.5%
SO2 82.2 80.2 微克/立方米 -2.4%
CO 1.022 0.959 微克/立方米 -6.2%
 
目前所有地区的非居民基准门站价平均为1.7元/立方米,相比居民用气平均最高门站价高出0.3元/立方米,未来居民用气门站价有一定提价空间。
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07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消费量为380亿立方米,占比仅为18.27%,所以居民售气量的变动对下游整体的售气量影响也不大。
图2-2:我国天然气生活消费量及总消费量走势(单位:亿立方米)
 
2.1.2 天然气进口量分析
2008-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由46亿方增长至920亿方,年均复合增速34.9%,而在产量方面,2008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803亿立方米,2017年则达到了1474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7%,远低于进口量与消费量的增长水平。随着进口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天然气行业对外依存度也由2008年的5.9%提高到2017年的38%。

图2-3:2017 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趋势
 
2015年开始,我国进口天然气中LNG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在2017年超过管道气,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进口气来源。2017年,我国共进口天然气6872万吨,其中进口LNG 3813万吨,占比由15年的44%提升至17年的55%。
图2-4:2010-2017 年我国进口气结构
 
目前我国已建成四条天然气进口管道,分别为中亚A、B、C线以及中缅线,在建的管道包括中亚D线、中俄东线、中俄西线,其中中俄西线将于2019年通气,中俄东线将于2020年底正式通气,两者设计供气量分别为300亿方/年、 380 亿方/年。
2.1.3 天然气供给情况
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天然气已探明地质储量为5.44万亿立方米,页岩气1224万立方米,煤层气3344万立方米。资源潜力方面,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埋深4500 米以浅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埋深2000米以浅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
图2-5:我国天然气已探明地质储量情况(单位:万亿立方米)
 

图2-6: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情况(单位:万亿立方米)
 
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迅速提升,2017年已经达到38%。国产气方面,虽然目前常规气占比较大,为53%,但近几年发展较为平稳,占比也有一定下降,而非常规气占比则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图2-7:2015-2017年国内天然气供给结构(外环为2017年,内环为2015年)
 
2017年全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474.2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1312.5亿立方米,页岩气91.5亿立方米,煤层气70.2亿立方米,煤制气22亿立方米。《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天然气国内年产量要达到2070亿立方米,复合增速8.9%,而页岩气年产量要达300亿立方米,复合增速 45%,煤层气年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复合增速18%,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要至少提高到19.3%。另外,根据预测,我国非常规气将成为未来我国天然气增产主力,其中页岩气产量到2030年达到700亿立方米,到2050年达到10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到2050年将达到350亿立方米。
图2-8:2020年我国非常规气占比有望增至19%以上(单位:万亿立方米)
 
2.2 天然气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我国LNG 进口主要包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其中澳大利亚占到总量的45%。近年来,由于我国上游国产气增量不足, 且进口管道建设还需一定时间,因此LNG进口量近几年大幅增长,2013-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59%

图2-9:2013-2018年我国 LNG 进口量(单位:万吨)
 
2015年开始,我国进口天然气中LNG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在2017年超过管道气,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进口气来源。2017年,我国共进口天然气6872万吨,其中进口LNG 3813万吨,占比由15年的 44%提升至17年的55%。
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是一个多煤、多气和少油的国家。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在加快,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呈平稳快速攀升之势,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到位,以及未来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我国能源结构“气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近两年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上升,但与世界能源消费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最低。提升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对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非常有益。未来三年,我国天然气供给能力将明显增强。 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有望由2017年的1487亿方增至2020年的2070亿方,增量达到583亿方。从增量结构来看,页岩气、煤层气的产量将分别从2017年的91亿方、70亿方增至2020年的300亿方、100亿方,两者增量合计为239亿方,占总增量的比重为41%,同时非常规气占比也提升至19%。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国产气将维持常规气稳步生产,非常规气优先发展的大格局。
进口气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中亚A、B、C 线以及中缅线四条进口管道气线路,设计供给量合计为670亿方/年,此外还有中俄东线、中亚D线、中俄西线在建,三者设计供气能力分别为380亿方/年、300亿方/年、300亿方/年,其中中俄西线、中俄东线预计将分别于2019、2020年投入运营,届时我国天然气进口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另外,通过梳理我国LNG长协以及LNG接收站未来三年投产情况,预计2018-2020年我国 LNG进口量将分别增至742亿方、853亿方、940亿方。
2017 年我国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方,预计18年整体仍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格局,但由于非常规气逐渐放量,且进口气增量仍然较大,供给缺口相对于17年将有所收窄。另外,考虑到我国储气库建设也在逐步进行,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将逐渐增强,18年冬季“气荒”程度较17年将有所减轻。
表2-3:我国天然气供需平衡表(单位:亿立方米)
- 2016 2017 2018E 2019E 2020E
国内产量 1371 1487 1600 1835 2070
增长率 1.50% 8.50% 7.60% 14.69% 12.81%
进口量 721 920 1191 1403 1612
增长率 17.40% 27.60% 29.47% 17.79% 14.87%
其中:进口 LNG 348 512 742 853 940
进口管道气 373 408 449 550 672
出口量 34 34 34 34 34
消费量 2058 2373 2810 3205 3600
增长率 6.60% 15.30% 18.43% 14.05% 12.32%
供需理论缺口(供给-需求) - - -53 -1 48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天然气消费人口和供应消费总量均稳步增长。2015年,我国城镇人口天然气气化率达到42.8%。截至目前,中国已有约300个城市应用管道天然气,全国大中型城市天然气民用气人口已突破2亿人,城市燃气中天然气供应量达到7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消费量50%以上。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天然气气化率将超过50%,达到57%。
我国天然气管道网络目前的扩展趋势意味着全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持续快速增长。虽然天然气的产量在不断提高,但产量增长的速度还是跟不上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供需缺口正在逐步加大。2017年底,我国出现了“气荒”现象,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目前,国内并没有新的进口管道投产,LNG接收站数量亦不多,天然气资源开采短期内增长潜力有限,加之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不足,管网联通程度以及建设规模较小,面临较大的下游需求增速,天然气市场出现供应缺口也是必然。随着我国清洁能源政策的大力推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不断增长,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预计2023年中国天然气的供需缺口约1750亿立方米。
2.3 我国LNG市场发展分析
2.3.1 LNG特征及优点
液化天然气(LNG),无色无毒无味,是天然气经净化处理、再经-162℃的常压液化形成,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LNG含甲烷(96%以上)和乙烷(4%)及少量C3-C5烷烃,是由天然气转变的另一种能源形式。
LNG具有易蒸发性、易燃易爆性、低温性和窒息作用等特征,其优点是便于贮存和运输、间接投资少、调峰作用和环保。
2.3.2 LNG产业链介绍
LNG产业链是一条贯穿天然气产业全过程的资金庞大,技术密集的完整链系。由陆地或海上油田开采的天然气在液化工厂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液化,生产的LNG按照贸易合同,通过船运或槽车运输到LNG接收站储存,再气化,经由管网送到用户。具体来看,整个LNG产业链主要包括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产业链上游。上游主要包括勘探、开发、净化、分离、液化等几个环节。其中,液化是LNG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环节。液化的主要作用是持续不断地把原料气液化成为LNG产品。
产业链中游。中游主要包括LNG的储存和装载、运输,接收站(包括储罐和再气化设施)和供气主干管网的建设等环节。其中,接收站是连接LNG最终市场用户的关键环节。在接收站,LNG产品通过码头从运输船上卸下、储存,然后再气化后变成普通管道气输送给发电厂或通过当地分销网络作为燃料气输送到最终用户。
产业链下游。下游环节即最终市场用户,包括联合循环电站,城市燃气公司,工业炉用户,工业园区和建筑物冷热电多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加气站用户,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用户等,以及进一步向下延伸的LNG卫星站、加气站、LNG加注站及冷能利用等与LNG 相关的所有产业。
2.3.3 LNG行业发展现状
2017年中国LNG市场出现逆转表现。全年LNG量增价升。此外,接收站出货量超越工厂,南气北送成为新常态。2017年中国LNG总供应量达到2025万吨,相较2016年的1360万吨增长665万吨,增幅49%。
从国产量来看,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LNG产量为829万吨,累计增长14.4%,但2018年1-2月中国液化天然气(LNG)累计产量为70.6万吨,累计下降30.8%。
从进口规模来看,2017年的进口量达到3813万吨,同比增长46.3%;进口金额达到147.52亿元,同比增长65.1%。2017年的进口规模较2016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一季度,我国LNG进口量仍保持高速增长,进口量达到1238万吨,进口金额达到55.39亿美元,分别叫上年同期增长58.9%和94.7%。
中国超越韩国,成全球第二大进口国:
根据壳牌发布最新年度《液化天然气(LNG)前景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LNG需求增长2900万吨,总量达到2.93亿吨,超出市场预期。报告指出,过去数十年间,LNG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2000年以来,LNG进口国数量翻四倍,LNG供应国数量翻倍。LNG贸易量从2000年的1亿吨增长至2017年的近3亿吨,其气量足够为5.75亿个家庭提供电力。
公开资料显示,日韩对LNG的需求一直位于世界各国前列,因其本国天然气资源有限,大量的天然气需求只能依靠进口来填补,受管道建设条件限制,日韩主要依靠进口运输形式较为灵活的LNG作为本国天然气资源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自2011年福岛核事件后,日本加大了LNG进口量,2012年超过8808万吨,高居世界LNG进口首位。
进口LNG主要用于发电,不过由于天然气发电厂已接近满负荷运行,2013年进口量并未增长,总量约8798万吨。此外,2014年日本政府重新开始推动核电发展,日本核电站纷纷计划恢复运营。核电的复苏前景导致日本的LNG需求量放缓,2014年开始日本LNG进口量同比降低,直至2017年,进口量为8161万吨。
对比来看,2017年日本仍然保持全球最大LNG进口国的地位,而中国则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17年中国LNG进口总量为3813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6.3%,该进口量,已经超过韩国的3651万吨,仅次于日本的8162万吨,全球排名第二。
2.4 罐式集装箱运输发展分析
1、初始阶段
2003年3月1日,《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标准实施。2013年,中国铁总在青藏铁路线格—拉段开展了LNG罐式集装箱上线运输试验。
2、发展阶段
中集安瑞科是LNG储运装备龙头企业,2017年,中集安瑞科的海陆多式联运LNG罐式集装箱物流模式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良好实践,并实现加拿大LNG出口到中国。中集安瑞科在北美及拉丁美洲地区航线运输经历从充液至卸液的所有阶段,即静态无损储存、公路运输、海路运输,至静态储存,单程运输距离为2600公里,无损储存时间可达140天。
5月25日,中集安瑞科与中国天然气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LNG罐式集装箱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3月21日,中国天然气集团与查特深冷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双方共同投资设立合资企业,发展LNG罐式集装箱业务。
3、市场前景
传统LNG接收站资金和技术密集,建设周期和回收期长,主要由三大石油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实力雄厚的能源企业建设运营。2017年,中化国际、中国国储及振华物流等试水以LNG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进口LNG。目前,中石油、中海油、中海外、中集集团以及中国天然气集团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关企业均已开始布局相关业务。
4、方向目标
LNG罐式集装箱运输需要形成能源商、贸易商、船东、租箱企业、港航企业、堆场、检验机构、运输代理、信息监控等多方联动和协调发展的运营体系。从保障安全和形成规模看,建设专用LNG罐式集装箱船舶,“专船专运”势在必行。
LNG罐式集装箱“一罐到底”,可以节省用户建设LNG储罐成本,通过高效物联网技术及信息化管理LNG罐式集装箱周转,实现“门对门”定制式服务必将大大提升LNG罐式集装箱的竞争力。
2月6日,由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液化天然气物流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开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化集能、中海油石化工程、中车长江车辆等12家单位参加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旨在分析LNG物流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LNG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与建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随着国家层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措施的不断完善,LNG罐式集装箱运输以及未来铁路、海陆通道打通后实现“一罐到底”的多式联运,将助力升级全球LNG物流模式。
2.5 LNG罐箱市场分析
近年来,全球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我国LNG市场快速发展,LNG终端需求呈现分布广、批量灵活多样的趋势。但目前管网存在覆盖不足、运输方式单一等问题,不能完全应对市场变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运输模式。LNG罐箱以其运输灵活、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备受天然气管线未达地区中小型LNG用户的青睐。基于罐式集装箱的LNG多式联运模式,解决了困扰行业已久的LNG能源运输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运送和储存方式。
随着国际新能源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高效能源,在全球市场内快速发展。基于多式联运LNG罐箱易储易运、易海易路,安全环保,同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LNG罐集装箱是贯穿始终的储运工具,合理配置LNG罐式集装箱成为国家LNG产业供应网络运行的关键,多式联运LNG罐箱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空间。
2.6 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2.6.1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将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保证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解答商品问题,达到客户购买无忧的标准。
3、业务员推广:公司将专门选取对产品充分了解、业务操作熟练、专业扎实,并具有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小组,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及安排下,对公司产品进行有效的业务推广,让公司产品能够逐步的深入用户。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销:公司将会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合作,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5、网络营销:公司将会采取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营销网站,将公司发展、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等展现给广大消费者,并将网络营销与实体销售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2.6.2 推广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服务,维护好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广会、宣传册、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做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探索与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式,引导客户开展多种形势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的营销人才。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