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公私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公众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必须依据各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和主要环境问题,逐步构建符合国情的环境损害评估法律、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我国在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损害评估、林业资源破坏损失估价、污染场地修复管理等方面已有一些基础,但整体上环境损害评估管理职能散落在不同政府部门,存在环境公益损害赔偿几乎尚未涉及,环境私益损害认定和赔偿严重不足等缺陷。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环保法庭和政府部门、考察现有相关评估机构和人员座谈、开展实际案例评估、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等方式,分析我国当前环境污染损害形势,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机制,梳理现有相关环境损害评估机构,探索环境损害评估资金来源。针对我国环境损害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当前已有的管理与技术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对于推进中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与赔偿恢复的实践工作,探索切实可行的环境损害定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的通知》,司法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为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准入立下了规矩。抓住机遇,进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正当时。因此,本项目应运而生,成立环境监测站,开展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环评咨询代理。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但是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很多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采取有效的措施统一环境监测,从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项目政策释放红利,促进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
“环境监测是国内较早展开政府采购的环保细分板块。”温香彩介绍,她曾经负责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政府采购工作,对政府采购并不陌生。“过去主要采购仪器,现在服务类采购项目越来越多。”这与一系列的给力政策是分不开的。
2015年2月,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可根据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总体要求,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等业务,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有序放开。
2015年7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调研时提出要厘清不同层级的监测事权。随后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环境保护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为配合监测事权的上收,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随着改革的进展,我国在线环境仪器的运维工作将从环境监测站逐步交接到第三方运维服务公司,新的市场模式逐渐形成。
2016年12月22日,国家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总结视频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全国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上收工作如期完成。2016年中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选取了部分国家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站点和国家环境监测网土壤风险点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第三方运维服务试点。
2017年2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根据《“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根据《细则》,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管理国家城市站,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国家城市站运行所需基础条件的保障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国家城市站的技术管理和运行考核,并依托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组建区域质控实验室,配合开展本区域国家城市站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委托运维机构负责国家城市站的运行维护工作。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环境监测第三方运维机构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促进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也促进了第三方环境监测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2、第三方司法鉴定市场处于机遇期,市场需求前景良好
环评及司法鉴定工作是“海、陆、空”全方位的。环评及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包括: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空气环境污染鉴定、水环境污染鉴定、声环境污染鉴定、光环境污染鉴定、土壤环境污染鉴定、海洋环境污染鉴定、生态环境污染鉴定)、环境保护或治理工程项目评估鉴定。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及生态破坏事故层出不穷,诉讼案件逐年增加,国家专门成立的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已达400多家,需要大量的中介机构或第三方承担技术鉴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也需要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鉴定评估报告;另一方面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的实施,同样需要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鉴定评估报告。大量的建设项目也需要环境评价,国家的评价单位即将被取消,民间组织和机构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想成立第三方环评及司法鉴定机构的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3、政府简政放权,促进环境司法鉴定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以往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工作(以下简称“环评及司法鉴定工作”)多数基于国家事业单位。国家事业单位出台相应标准,由国家事业单位进行环评及司法鉴定工作。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进行鉴定和论证,再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自己论证,自己鉴定,自己审批,缺少第三方的公正性,司法审判不公正。
国务院要求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严禁公检法下属事业单位开展盈利性的司法鉴定,公检法下属事业单位开展司法鉴定,相关司法鉴定由民间组织或第三方承担;环保部已于2015年3月下旬出台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环保部直属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将率先在2015年12月31日前脱钩,省级及以下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分两批分别在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全部脱钩,逾期未脱钩一律取消环评资质。不允许国家事业单位做环境评估工作,使我国的环评及司法鉴定工作更加亲民,更加公平,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安徽省环保部门改革,采取“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的模式。保留的少数政府检测机构主要职责是对社会监测数据进行考核比对,制定检测标准。监测任务交由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完成,以此解决环境监测数据不准确的痼疾。
4、项目检验检测市场发展,促进第三方鉴定机构发展
据国家认监委统计和预计,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2014年为2105亿元、2015年为2574亿元。从上述数字看出,检测市场规模一直在发展。但是在千亿规模的检验检测市场中,70%-80%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拥有政府背景,其资源配置主导权在政府手里。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民营企业和外资检测的机构,但是检测行业的大蛋糕基本被政府主导的检测机构控制,非国有检测机构所占份额约为10%。检测体系将走向市场,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集团,引入资本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也意味着,检测行业由国有机构垄断的局面有望改变,第三方检测市场或将迎来重大机会。而对于环境污染鉴定检测来说,面临着上面同样的问题。鉴定机构大多是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时都是自我检测,自我鉴定,缺乏公正性和相应的监督机制。
5、本项目建设是应对当前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显现,环境保护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而我国法律在环境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规定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有效落实,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及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很不适应。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全面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是切实落实污染者负担原则、有效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
2.1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处于在大规模建设阶段,覆盖面也将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时期,国内环保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趋势,环境监测作为环保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有近千亿元的市场潜力。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定性或定量描述出环境质量的状态。通常环境监测有两种分类,分别为按照监测对象分类与按照监测目的分类。环境监测方法主要是在现代分析化学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随着生物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引物,环境监测方法种类繁琐日渐完善。
环境监测是了解、掌握、评估、预测环境质量状况的基本手段,是环境信息的主要来源。没有技术先进、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的好坏就无从评价;而包括监测组织机构体制、监测模式、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信息资料应用和监测管理制度在内的环境监测机制,则是规范和组织环境监测有效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环境监测的萌芽,而专门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即使仅从1971年周总理指示进行比较系统的环境调查、测定算起,至今也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迄今,我国已经颁布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基本建立覆盖全国的大气、水、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监测行业快速发展时期到来。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首次明确环境监测的终极目标,强调水、土、气、辐射、噪音各领域做到陆海统筹、天地一体,整合统一到全国一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大数据平台,积极培育环境监测市场,最终实现智慧环保运营。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还在大规模建设阶段,覆盖面也将继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业共有约200家,大部分企业从事废气、废水、环境空气、地表水等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生产、安装、运营(含集成商)。其中,约有120家企业生产废气在线监测系统,约有80家企业生产废水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销售收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84亿元上升为2014年的196.44亿元。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由于环境监测技术门槛偏高,目前国内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仅有两百多家,高端分析仪器主要被德国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占领,内资企业主要参与中低端分析仪器市场。2014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为37.7亿元,占市场总体销售收入的61.8%,这一比例在近五年来一直保持在60%左右,领先企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公司兼并收购成为扩张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
环保行业受政策、法规及监管的驱动,在环境诉求加强的情况下,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时期,国内环保市场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趋势。环境监测作为环保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有近千亿元的市场潜力。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以及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而随着有关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政策的出台,环境监测市场将逐步向社会开放,行业公司将由监测设备销售向提供环境监测服务转型。
环境监测是治理环境污染、衡量环境质量、检验治理效果的基础。未来,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环保执法监管的加强,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的引入,“互联网环境”业务的开展,环境监测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预期在“十三五”期间,行业保持25%的增速,到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40亿元,每年新增的市场规模为90亿元。
2.2 我国环境检测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十三五期间是我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打好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役的关键期。民众对碧水蓝天的,环境刚需以及环境管理的客观需求,都要求环保系统加快构建科学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支撑作用,提供的监测数据产品更加丰富、科学、准确、及时。同时,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要求环境监测要不断地创新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2016年11月,环保部印发了《,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十三五工作方案》)及《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为,十三五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是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和运维机构监测行为、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专项指导性文件。
“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密集的政策扶持,首先,《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等多部环境监测政策共同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水十条、,大气十条等政策的出台,不仅释放了水、大气等领域的防污治污需求,也带动了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在,“十二五”的政策热潮下,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行业规模超过367亿元,,“十二五”期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17.6%。
但是对比整个万亿级的环保市场而言,环境监测的市场规模较小,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图2-1:2010-201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与环境监测仪器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与环保产业其它细分领域一样,长期来看,环境监测行业是由市场驱动的,但是在该阶段的行业生命周期里,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这表明政府对于环境监测行业的要求已经从,“十一五”的监测网络建设阶段,“十二五”的以污染源监测为主的阶段转向,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正在迎来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里程碑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一方面新环保法、水十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互联网+绿色生态等重磅政策陆续地出台,环境监测原有市场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随着VOCs政策密集发布,,土十条顺利发布,设臵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等因素,环境监测的新市场领域巨大,如新兴VOCs。国家调整了环境质量监测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思路,将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回收,实行,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模式,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并开始鼓励环境监测的第三方运营,环境监测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将加速环境监测市场发展,未来自动检测、第三方运维领域将会出现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加大,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升,环境监测站点增加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升级,环境监测行业,“十三五”期间将延续前几年的行业景气度,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约为20%左右。
图2-2:2016-2020 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预测
环境监测是落实新环保法的核心环节。新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测,是实施新环保法的核心环节。
2.3 我国环境检测市场前景分析
根据检测领域的不同,生态环境检测可分为水质检测、大气检测、土壤检测、噪声检测、辐射检测等,公司的生态环境检测主要为水质检测、大气检测和土壤检测。
1、水质检测市场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以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断加大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2010-2015年,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的财政支出金额由364.87亿元迅速增至534.6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94%。具体而言,黑臭河治理将成为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热点。根据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的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臭水体总数1,861个。假设每条河投资2-3亿元,则对应3,722-5,583亿元市场空间。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黑臭水体治理总体目标。据预测,要实现2030年的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对应的投资需求或超过7,000亿元。
此外,《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也多次强调未来将提升城市饮用水水源的监测能力,饮用水监测将成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举措。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城市对景观河道的水质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因此相应的水质检测市场也会不断扩大。
2、大气检测市场
在水、气、土环保之战中,大气治理在近年来一直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就此也出台了多项治理政策和措施,如《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从治理效果来看,成效并不明显。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
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重要任务之一的VOCs治理,其市场容量不断扩大,2015年VOCs治理行业市场容量已达到100亿元;预计2016-2020年中国VOCs整体减排量在450-500万吨左右,在政策强力推动下,预计“十三五”期间VOCs治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900-1,000亿元左右,年平均增速将达到20-25%,其中16个总量控制省份投资额将达到500亿元12。VOCs治理的爆发式增长也必将带动相应VOCs检测业务量的增长。
3、土壤检测市场
依据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出台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的超标率为16.1%,土壤污染严重。土壤环境检测服务需求贯穿土壤污染防治的始终,前期对土壤污染状况和污染地块分布的调查将涉及到土壤检测,后续的风险评估筛查以及对修复效果的评估中,也均涉及环境检测业务。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层面土壤污染检测、调查、防治、修复的重视及政策的不断利好,土壤检测、土壤修复行业的投资将超60000亿元。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