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重要的生产型服务业,物流业与其它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物流需求显着增加,运行效率有所提高,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在税收、交通、投融资和土地等政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进展,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经济一体化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业。政府对物流业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多次做出批示。由此可见,物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交通运输业尤其是货运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货运业的快速、平稳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正处于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优化网络布局的关键期、提质增效升级的转型期,将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交通运输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思路、方式和路径,优化结构、转换动能、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更好满足多元、舒适、便捷等客运需求和经济、可靠、高效等货运需求。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政策规划的发展要求
1)《“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重要城市群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间实现1—2小时通达。打造一批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更加便捷。交通物流枢纽集疏运系统更加完善,货物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交邮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交通支撑。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西部地区着力补足交通短板,强化内外联通通道建设,改善落后偏远地区通行条件;东北地区提高进出关通道运输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网质量;中部地区提高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通道能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东部地区着力优化运输结构,率先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形成以“三纵、五横、四联”综合运输通道为骨架,以“1+5+10”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依托,多层次铁路网融通、高等级公路网互通、水运交通网贯通、民航运输网联通、县乡村公路网畅通、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建成区、天然气石油管道覆盖所有市县、邮政和快递服务覆盖所有乡村的“五通三覆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政策、规划的要求,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货运产业的发展壮大。
2、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化扩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与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优势逐渐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已经深切感受到来自外界环境、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开拓新的市场,加大物流产业开发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业务领域,推动企业进步和结构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项目建成后,将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产业关联度和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有效拉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增长,为当地增加经济总量和税收作贡献,解决地区部分就业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对就业创造的贡献十分显著。据统计,2006-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平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7.9%,中小企业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机会的比重呈现阶段性跳跃式增长,尤其是2006年和2015年,在大企业重组改革引发员工裁减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充分有效地发挥了就业创造作用,保持了就业的连续性增长。从动态来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当前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吸纳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90%以上的农村转出劳动力,以及8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所以大力发展和扶植中小企业,将是解决目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当地20人的就业问题,间接提供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为政府排忧解难;同时也为唐山市职工下岗再就业提供宽广的理想化平台,对唐山市社会的安定团结也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社会需求和技术需求,项目的建设将积极推动公路货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带动地方就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支持、发展此项目十分必要和重要。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
2016年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结构优化,物流运行环境改善,物流企业经营有所好转。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物流运行质量提升,物流领域“降成本”取得了积极成效。
3.1.1 2016年物流运行情况
1、物流需求结构优化
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50.7万亿元,上半年107.0万亿元,前三季度16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6.2%,6.1%,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4个百分点,0.5个,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物流需求结构持续改善。
图3-1:2016年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变化情况
工业品物流需求缓中趋稳。2016年,工业品物流总额,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12月当月增长6.0%,较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各季度情况看,一季度增长5.8%,上半年增长6.0%,前三季度增长6.0%;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6、0.3、0.2个百分点,年内增速呈现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从不同工业品物流需求来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一是采矿业、高耗能行业物流需求增速回落。采矿业物流需求由增转降,由上年增长2.7%转为下降1%;六大高耗能行业物流需求逐季回落,一季度增长6.3%、二季度增长6.1%、三季度增长5.1%、四季度增长3.6%。二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物流需求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8%,增速分别高于整个工业物流需求3.5和4.8个百分点,较上年分别加快2.7和0.6个百分点。
进口物流需求增速逐季回稳。2016年进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从各季度情况看,一季度增长6.3%,上半年增长7.6%,前三季度增长7.1%,全年增速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的向好态势。
图3-2:2016年进口物流量及增长变化情况
从品种看,在需求回升等因素带动下,大宗商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物流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增长7.5%;钢材1321万吨,增长3.4%;涡轮喷气发动机进口增长26.8%,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增长10.7%。
单位与居民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消费对物流需求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2.8%,增速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于社会物流总额增长36.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45.6%,上半年增长46.1%,前三季度增长44.4%,各季度呈加快增长态势。
电商等新业态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平均达到156.1点,12月份达到228.1点,总业务量达到基期两倍以上。另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全年累计完成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在“双11”等促销活动的强力拉动下,11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37.6亿件,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1.25亿件,是去年同期的1.4倍。
2、物流运行质量提升
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6.0万亿元,增长3.3%,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7万亿元,增长1.3%,回落0.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4万亿元,增长5.6%,提高0.6个百分点。
图3-3: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增长变化情况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2016年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90元,比上年下降6.9%。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物流运行的质量有所提升,物流领域“降成本”取得了积极成效。
3、物流运行环境改善
1)物流基础设施环境持续改善
物流基础设施环境趋于改善,短板得到加强。物流运输通行设施改善。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建设改造持续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500公里,新增二级及以上公路1.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29万公里。运输装备加速提档升级。货运车型、船型及多式联运等装备设施标准化稳步推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进一步加快。物流仓储保管设施改善。铁路总公司正在全国建设208个铁路物流基地。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定的首批29家示范物流园区名单发布。冷链等新兴物流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2016年全国冷库预计新增305万吨,总量达到4015万吨,同比增长8.2%,全国冷藏车的保有量预计新增2200台,将达到11.5万台,比2015年同比增长23.6%。
2)物流市场价格改善
物流市场价格总体趋于改善。2016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平均为49.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进入第四季度,受运输需求回升及治超新政出台、韩进海运破产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物流服务价格较前期有所回升,平均为50.4%,比第三季度回升1.1个百分点,年内呈现逐季回升走势。
干散货运输市场逐季回暖。2016年沿海散运市场呈现先抑后扬回暖走势。上半年,沿海散运市场延续低迷走势,运价持续探底并累创新低。5月13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771.01点,为2001年发布以来最低。下半年,市场供需情况明显改善,运价波动上行。截至12月3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CBFI平均值为917.48点,同比上涨7.6%。全年平均值为898.12点,总体略高于上年水平,比2015 年回升5.3%。
3)物流运行政策环境改善
2016年物流相关政策、规划密集出台。针对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物流等重点领域及物流业补短板、降本增效等重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营改增”试点全面扩围,无运输工具承运业务和道路通行服务开票资格获得承认。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推进,标准化托盘扩大使用范围。快递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开展,寄递物流渠道安全要求升级。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部门间合力有所加强,物流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4、物流企业经营有所好转
2016年,物流市场需求整体稳中有升,物流服务价格总体平稳,物流企业经营整体有所好转。
物流市场较为活跃。从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表现来看,物流市场较为活跃,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2016年全年来看,业务总量指数稳步回升,一季度52.1%,二三季度回升至54%以上,四季度回升加快,至58.2%以上,全年平均水平55.2%,高于2015年0.2个百分点。
图3-4:2015-2016年物流业景气指数
物流企业盈利水平有所好转。2016年物流企业需求较为活跃的同时,油价等相关成本比上年同期有所趋缓,物流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好转。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主营业务利润指数比上年回升1.1个百分点;重点调查数据也显示,1-11月份,物流业务利润同比增长7.9%。收入利润率为9.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3.1.2 未来物流走势
从宏观看,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经济趋稳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提高微观经济活力,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1月份PMI指数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向好发展态势,2017年经济开局良好,全年有望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基本态势。
从物流需求看,2017年投资、消费及出口对物流需求增长的拉动有望保持平稳,结构性调整将稳步推进。首先,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创新,消费潜力会进一步释放,消费总体上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与之相关的电商、冷链、快递、配送等物流需求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其次,投资增速总体可能缓中趋稳。其中受调控政策及去产能、去库存等因素影响,钢铁、煤炭、房地产、建筑业等的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第三, 2017年外贸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贸易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国际物流需求有望止跌回升。
一是以创新促进物流产业升级。坚持创新发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道路。其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立足物流业发展实际,物流信息化及物流管理水平也将随之提升。其二,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等创新业态不断发展,融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据有关机构预测,快递物流业务量未来仍将保持40%的增长。其三,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创新模式不断增多,战略联盟、加盟合作走向深化。
二是以协调发展促进物流业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坚持协调发展,增强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均衡发展。物流业顺应智能制造、服务制造新要求,主动适应“制造强国”所需要的供应链服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和商贸业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度约六成左右,(融合度是相关产业采用专业物流服务所占的比例),发达国家多在70%以上,与供应链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相比,未来物流业与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的潜力依然较大。
三是以开放发展提升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坚持开放发展,物流业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提升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与相关产业一同“走出去”,加强沿线国家物流资源布局和业务梳理,融入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未来“全球买、全球卖”将为电商物流国际化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综合来看,我国物流业未来仍将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在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在4%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态势。
3.2 我国公路货运分析
2017年1季度,公路货运需求回升幅度较大。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1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5.9亿件,同比增长31.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84.6亿元,同比增长27.4%。但受高铁及私家车分流影响,经营性公路客运仍呈负增长趋势,不过考虑到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及旺盛的自驾出行需求的对冲作用,短期内公路客运需求降幅将逐渐收窄。具体来看:
货运方面:2017年1季度,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72.05亿吨,同比增长8.90%,增速较2016年全年加快2.10个百分点,也较上年同期加快5.80个百分点;完成货物周转量13286.8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50%,增速较2016年全年加快2.90个百分点,也较上年同期加快5.60个百分点。
3.3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发展
道路运输是一种在道路上进行的运输活动,是最接近“门到门”的陆上运输方式。其主要依托公路网络,通过客货运输车辆运送旅客或货物到达指定目的地。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T4754-2011),“G54 道路运输业”大类下具体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和道路运输辅助活动四个子类和9个行业细分类。其中,公路旅客运输和客运汽车站构成了公路客运业的基本业务主体。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T4754-2011)“G54道路运输业”
图3-5:道路运输业分类图
作为交通运输五大方式之一(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道路运输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道路运输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15年,全国等级公路里程实现5连增,占全国公路里程比重的88.4%;全国公路密度连续10年增长,2015年达到47.7公里/百平方公里。完善而密集的公路网是公路客运机动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支撑。
图3-6:等级公路里程数比重逐年增长(万公里)
2015年,公路客运承载了全国83.3%的客运量,当年运送旅客194.3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7万亿人公里,占全国客运周转量35.7%。道路客运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主要方式,在全国客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图3-7:公路客运量占全国客运总量83.3%
按照《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旅客运输班线按区域和距离可分为四类线路,其中,公路客运目前主要覆盖二、三、四类线路,分别对应中途(500-800km)、中短途(200-500km)、短途(200km以下)。
表3-1:道路客运班线类别
对比几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在固定资产投入、机动性、地理限制等方面有很大竞争力,其具备铁路、水路和航空不具有的高度灵活便捷的特点,在中短途和短途班线上有突出优势。因此,公路客运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因其灵活性而成为铁路、航空客运的重要衔接,与其他客运方式相互补充。
表3-2:四种运输模式对比
在交通客运行业内,公路与铁路、民航、水路之间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四种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细分市场,分别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几种方式的竞争主要存在于相互交叉的领域:公路与铁路在200-500公里中短途运输市场竞争激烈,铁路与民航在800-1500公里中长途运输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升级。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替代效应产生的旅客分流正加剧客运市场的竞争性,对公路客运行业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表3-3:道路客运经营的三大模式
3.4 公路运输发展五大趋势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为公路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公路客货运输的平均运距不断延长。目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未来几年,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近20多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比,公路运输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公路货运中大宗货物、初级产品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对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及环境密切配合、和谐统一,使汽车运行智能化,从而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公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公路运输将与现代物流日益融合
物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部门之一。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新的物流服务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随着公路运输需求水平的逐步提高,公路货运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在运输的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公路运输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服务的要求。公路运输加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不仅是为了面对现有的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和我国加人WTO后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一些大型公路运输企业的物流意识迅速增加,一些嵌进的企业已开始从单纯的客货运公司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
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公路客运发展的方向
公路客运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出行提供最广泛服务的重要产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客运市场需求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要一求“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同时,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公路客运营运质量提供了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通达能力、运行条件改善的小环境,都对公路客运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性转变的要求。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成为现阶段中国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的主要取向。
在这种趋势下现有公路客运经营主体“多、小、散、弱补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公路客运企业应以“安全、快捷、舒适”为基本要求,提高营运质量,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
公路货运将向快速、长途专重载发展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和车辆的不断改进,中长距离公路运输需求增加,公路货运向快速、长途、重载方向发展。大吨位、重型专用运输车因高速安全、单位运输成本低而成为我国未来公路运输车辆的主力。专用车产品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厢式运输车、罐式运输车、半挂汽车列车、集装箱专用运输车、大吨位柴油车及危险品、鲜活、冷藏等专用运输车辆将围绕提高运输效率、隆低能耗、确保运输安全大目标。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