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工农业生产的命脉,供水水源是关系到城市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给水厂是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厂供水的安全稳定性,是生活、生产的最基本保障,也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保证。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工程,深化农村饮水安全成效。通过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供水覆盖范围有限,现有的供水设施均为地下水或地表水经收集汇入水池,简单处理后直接供给居民生活用水,没有做任何的处理措施。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完全不能保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供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水资源极度匮乏,供需矛盾相当突出。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和工业园区供水的要求,在遵循政府相关部门对供水的基本想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供水系统现状和供水需求,对本工程进行设计,以满足供水之急需,建设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第十九条“城市基础设施”第6款:“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的规定。并且本项目符合《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定。
根据《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及项目建设管理力度,在投资体制、经营机制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水平。
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络,建成量质兼备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全县生活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9%;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农业供水保证率圩区不低于85%,山丘区不低于75%;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集中供水达到95%,并实现自来水“村村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小于18m³/万元。
本工程是水资源保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快速推进才能促进城镇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进步。
2、建设供水工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供水水平不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还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供水工程与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供求矛盾不但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地方群众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3、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符合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方针
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限制使用中深层地下水是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的方针,建设供水工程,引地表水弥补城乡供水水资源的不足,符合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配置原则。
4、建设此项目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的市政基础设施虽然在“十二五”期间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增加水源地取水能力,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质处理,有效的改造和新建配水管网,才能真正的解城乡一体化的供水问题。
因此,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实施项目建设,认真论证好项目,通过高质量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尽可能的投入,努力扩大投资规模。这对于加快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推动县域乃至市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建设此项目是改善城镇投资与生活环境的需要
自从“十二五”规划以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区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的局面。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受水资源短缺及投资环境不完善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只有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水资源发展环境,才能促进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快速发展,继而推动整个的产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6、节约用水的需要
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国家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减少资源浪费。对城市管网老化、漏损严重的管道进行改造能大幅度降低漏损率、降低产销差率,减小水资源的流失。管网的新建、扩容、改造使管网运行更为经济合理,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生活正常用水,同时,也为“水表出户、按表计费、一户一表”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利于城市供水价格的改革。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价收费的工作得以实施。能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7、是实现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
由于城市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或方案变更等原因,使已有管道不能适应当前或规划期内供水的需要。如老城区的道路改造,房地产开发,新城区及城乡的发展建设,使已有的管道埋设深度变得过深或过浅,甚至高于路面,再就是管道平面位置发生变化,或处于车行道路而下或处于建筑物基础下,给道路的安全畅通和建筑物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这些都得使管道的位置及埋深需作相应的调整。
8、是优化管网配置,合理供水调度,增加供水量的需要
随着城市发展,用水量的增加,管网布局的不合理性便暴露无遗,水厂供水压力尽管已较高,但某些区域的水压、水量仍然很低。这些都得通过管网扩容改造优化管网配置,才能达到合理供水调度,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同时,只有水量、水压得到了应有的提高,对处于较高楼层或地势较高的居民,其用水条件才能得到应有的改善,还能通过管道把水输到更远的地方,扩大供水市场,增加供水量。
综上所述,项目建成运营后,对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确保饮水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章 市场现状分析
2.1 水利工程概况
堤防:全县防洪堤防总长度480km,其中长江二级干堤江堤长度55 km。
圩口:全县共有圩口67个,其中万亩以上大圩15个,五千到一万亩圩口16个,一千到五千亩圩口16个,千亩以下圩口21个。其中万亩以上圩口分别为:六联圩、老西圩、东西圩、郑蒲圩、黄墩圩、聂兴圩、大荣圩、十里九连圩、汪家大圩、老坝圩、青龙圩、新石圩、善厚九连圩、大东圩、练纲圩。
水库、塘坝:水库塘坝主要分布在北部及西部。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67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分别为戎桥水库、夹山关水库;小(一)型水库14座分别为半边月水库、大陈水库、高屯水库、大金庄水库、坝翁水库、麻官塘水库、独山水库、熊官塘水库、青春水库、龙门口水库、九条垅水库、龙泉洞水库、大陡沿水库、考塘水库,小(二)型水库51座。全县水库总库容6966万方,其中兴利库容3435万方,总灌溉面积10.9万亩。其中戎桥、夹山关、半边月三座水库为国营水库,其他64座位镇管水库。境内塘坝2万口,兴利塘容4000万方。
涵闸、泵站:大中型涵闸共4座,分别为航泊大闸、姥下河闸、金河口闸、石跋河闸;大中型泵站5座,分别为金河口闸站、冯湾一站、姥下河泵站、石跋河排灌站、善厚九连圩站,小型灌排泵站346座,装机容量36980.5kW/682台。万亩大圩排灌站109座,总装机336台套30104kW,设计流量347.14m3/s。万亩以下圩口排灌站77座,总装机171台套8993.5kW,设计流量86.405m3/s。
灌区:县域涉及的大中型灌区现有9个,其中: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4个,1~5万亩一般中型灌区5个。的大中型9个灌区受益乡镇10个,解决了灌区内33.46万人的农田灌溉、人畜饮水等问题。
2.2 水利发展现状
1、“十二五”期间共解决饮水不安全农村人口24.39万人、学校师生3.04万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利用现有城镇规模水厂进行管网延伸,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对现有不规范的小型供水企业进行整合,新建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等。项目区涉及全县9个镇。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具规模,自来水普及率达98%。
2、“十二五”期间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共安排3个,分别为:皂角片、绰庙一片、松树山片续建配套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拆除重建泵站,干渠衬砌,水渠疏浚、整修及配套相应渠系建筑物等。
3、完成大东圩灌区水利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1)对灌区内灌溉渠、排涝渠进行清淤,恢复沟渠设计断面,清淤渠道17条,总长25.818km;(2)对灌区内主排涝渠、灌溉干渠边坡浇筑混凝土护坡6条,总长7.465km;(3)新建沉螺池3座;(4)拆除重建灌区内毁坏的节制闸与分水闸11座;(5)拆除重建输水涵1处和机耕桥24座。
4、“十二五”期间,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共完成十个片,分别为历阳镇兴圩村、望江村,石杨镇裕民村,西埠镇鸡笼山村、熊官塘村,香泉镇龙山村,历阳镇黄墩村、沈家山村、太平村,西埠镇聂兴村,香泉镇孙堡村和新建村,善厚镇镇高祖村,西埠镇盛家口村、腰埠村、熊官塘村,石杨镇石杨社区和新农村。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改建排涝站、灌溉站,排涝沟清淤疏浚,维修塘坝、重建进水闸,整治干支渠,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修复砂石路等。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县项目的建设,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7,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85;改善灌溉面积6.5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区管网规模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
是一个历史文化名称、旅游城市,旧城区的改造、扩建的规模与速度是史无前列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展开,的城镇建设无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城市供水管网也必须适应城市的发展。其建设速度与规模应该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
城市的发展必然要求供水的可靠性和水质有一个质的提升,这就使得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弊端很快得到体现:整个管网规模明显偏小,隐患众多,部分淘汰管材仍在使用,一些小管道,已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瓶颈,开始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致命伤。加上城市管网铺设没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资金的制约,导致现有配水管网的管径大部分偏小,严重制约了管网的输配水能力。引起部分地区的水压、水量严重不足,在城乡结合部出现了许多供水盲点,对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很大。
2、老城区供水管道材质差,敷设不合理,二次污染严重
管道材质不按规范敷设是造成城市供水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城供水管网管材存在一部分钢管、铸铁管,同时,一部分供水管道埋在下水道中,容易锈蚀,生细菌。与水源污染相比,水的二次污染对消费者来说却是更大、更直接的污染,原本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在长距离管道输送中,管道陈旧生锈从而导致二次污染。自来水本身是卫生、安全和可靠的,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城镇自来水95%以上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但达到水质标准的出厂水,从水厂经输水管网及建筑物、水池、水箱含用户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次污染,管网材质不当,敷设不合规范,导致生锈、破损使污染物进入,从而大大降低了水质。
3、铺设年代久远,管网老化,漏水严重
城区管网铺设始于八九十年代,由于建设初期资金短缺,选用的管材质量差,大部分采用的是韧性差、无延伸率的灰口铸铁管,受地形变化、气温变化的影响,易出现管道破裂而漏水,同时由于当时施工队伍素质差,管道施工质量差,达不到有关安装规范要求,这也是引起管道破裂漏水的一个原因。
由于有的管网铺设的时间很长,管道老化严重。灰口铸铁管内壁腐蚀严重,减小了过水断面,增大了水流阻力,降低管道输水能力在1/3以上。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管道强度下降,经常发生爆管现象,据近几年的管道运行统计,管道爆管90%以上是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同时,爆管次数的增多,无疑会增加管网的维护费用,也会增大漏水量,据自来水公司的统计,漏损率竟达42%,漏失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厂的产水量。八十年代,建设部在规定自来水企业的企业上等级标准中,其供水损失率,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不超过8%,这一规定实质上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达到。目前将设为产销率,其标准为≤16.3%,当然产销率包括很多项,但漏耗无疑是占有特别大的份额。
4、管网建设与城市供水规模不配套
目前,城乡供水能力与供水管网不配套,并逐渐成为制约供水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旅游业的进一步拓展的瓶颈。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