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1、政策背景
当前我国已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尽可能让群众少花钱、更方便、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明确指出,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
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放宽举办主体要求,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逐步扩大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放宽服务领域要求,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支持社会办医院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对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办医院,应按照规定予以批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完善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鼓励政府购买社会办医院提供的服务。加强行业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项目属于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并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联系,项目建设符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要求,通过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2、区域医疗服务市场发展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要求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级协调工作小组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已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018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5.63张、执业(助理)医师2.33人、注册护士2.57人,较2012年分别增加了1.22张/千人、0.43人/千人和0.74人/千人,拥有单价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593台;2017年卫生事业经费投入39.51亿元。人口生育政策调整逐步完善,全市人口生育水平和人口性别比基本平稳,妇幼健康保障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当前,项目区域群众就近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百姓盼望早日修建一家现代化新型综合医院的愿望迫切。加上医疗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没有得到改观,医疗水平特别是医疗服务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急需引入争先创优和市场竞争的有效机制。
该项目建设不仅是加强综合医疗机构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引进争先创优竞争机制,打造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在医疗服务竞争市场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举措。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政策、规划的发展要求
1)《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
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
2)《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3)《“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完善医疗资源规划调控方式,加快社会办医发展。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加强合作,共享人才、技术、品牌。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探索社会力量办营利性医院综合评价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向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加大力度消除社会办医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监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力量踊跃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
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合作方,加强资本与品牌、管理的协同,探索委托知名品牌医疗实体、医院管理公司、医生集团开展经营管理等模式。发展医疗服务领域专业投资机构、并购基金等,加强各类资源整合,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培育上水平、规模化的医疗集团。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人才、管理、服务、技术、品牌等方面建立协议合作关系,支持社会力量办好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举办特需医疗有关规定,除保留合理部分外,逐步交由市场提供。
5)《“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提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6)《发“十三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04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8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3.34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在公立医院床位中,省办医院为0.49张,市办医院为0.9张,县办医院为1.8张,其他公立医院为0.15张。
强化区域医疗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刚性约束,从严控制城市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设备配置,严禁举债建设、超标准装修和超常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逐步压缩床位。从严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进国有企业所属公立医院分离移交。医疗资源超出规划标准的城市可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改制试点。
7)《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高效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居家老年人人手一张居民健康卡。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比例达到30—40%,基本适应我省老年人口养老医疗服务需求。
8)《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成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服务优质、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健康养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达500家以上;2020年,基本建立完善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形成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高效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9)《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强化社会力量参与。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资源规划,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简化审批手续及限制。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品牌特许、购买服务、业务和技术等合作形式发展社会办医。支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开办费和发展资金,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在相关政策的要求下提出的,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多层次办医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持续增长,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内容和模式拓展升级,进而有助于医疗产业的发展壮大。
2、项目建设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做出了积极发展医疗社会卫生服务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我国要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宗旨,努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把发展社会医疗卫生作为重中之重,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证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是我们既定的任务和目标,而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加快发展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迫切需要。
3、项目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重大举措
各种疾病和传染病是危及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长期疾患,尤其是各类皮肤病、性病、麻风病、艾滋病等,更是威胁全世界、全人类的致命大敌,已引起联合国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高度关注。
据统计,2018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5.63张、执业(助理)医师2.33人、注册护士2.57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院日常医疗工作量进一步加大,但现有医疗机构和设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需求。加强地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满足人民医疗卫生需求的重大举措。
4、项目建设有利于充分配置区域内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是目前医疗行业的诟病,医院级别越高,医疗资源越集中,而对老百姓可及性最高的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人、财、物的匮乏,在发展中举步维艰,从而形成了目前“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
通过项目的建设有助于调和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的矛盾,其可以充分发挥大医院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弥补基层医院在技术人才数量、诊治水平、装备水平、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同时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在人、财、力方面的帮扶机制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增强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完善基本医疗服务链的建设。
项目建成后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规模效应,充分配置区域内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5、项目建设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做出了积极发展医疗社会卫生服务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我国要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宗旨,努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把发展社会医疗卫生作为重中之重,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是既定的任务和目标,项目的建设符合加快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迫切需要。
6、项目的建设是减轻现实社会养老矛盾的客观要求
的养老方式大致与全国相同,多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
当前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服务业集群。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全面实施健康养老“十百千”示范工程,以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基地养老、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等为重点,同时,落实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服务,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并购整合养老院、护理院,培育推广规范化、连锁化经营养老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
因此,探索建立集中供养的疗养、养老机构,对缓解乃至解决这一社会现实矛盾,非常必要。
7、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2000个新工作岗位,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项目市场分析
3.1 我国医院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发展分析
2017年1-10月中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为23.99亿人,同比增长4.09%;2017年1-10月中国公立医院入院人数为12624.34万人,同比增长6.25%。
图3-1:2010-2017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及增速
图3-2:2010-2017年中国公立医院人次及增速
2017年1-10月中国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为3.75亿人,同比增长16.73%;2017年1-10月中国民营医院入院人数为2501.82万人,同比增长19.66%。
图3-3:2010-2017年中国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及增速
图3-4:2010-2017年民营医院入院人数及增速
我国三级医院日接待患者量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当中。据统计,2017年,我国三级医院平均日诊疗人数约为2000人次。
图3-5:近年三级医院平均日诊疗人次
3.2 民营医院发展分析
3.2.1 社会办医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国家对民营办医的政策支持,社会化办医迎来发展良机
2005 年1 月9 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
2013 年11 月15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鼓励社会办医,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2016 年7 月21 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2017年0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加大力度消除社会办医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监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力量踊跃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
在相关政策环境下,申请该项目,将使本地区的精细化医疗水平更上一个台阶。项目建成后将由直接经营管理,项目将直接引进社会资本把项目医院打造为三甲股份制综合医院,通过资本和技术的强强联合,大力改善区域医疗环境,从而推动区域医疗卫生市场的成熟与繁荣,形成与国际医疗领域接轨的大趋势。
3.3.2 社会办医行业发展分析
1、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
201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办医发展的文件,社会办医疗机构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17年4月底,医院2.9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602个,民营医院16876个。民营医院占比57.2%,民营医院占据半壁江山。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营医疗结构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
据卫计委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4月底,医院2.9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602个,民营医院16876个。与2016年4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80个,民营医院增加1786个。民营医院占比57.2%,目前民营医院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年),妇产(科)医院最多。随着消费升级,居民愿意花费更多去保障母婴双方的安全。
图3-6:2016年民营专科医院专业分布
从最初的默许到指导性规划,可以说我国社会办医的政策支持体系正在走向完善,这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提供了持续支持。国家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错位发展,比如康复、养老、护理、儿科等一些紧缺又有明确需求的领域都是很好的方向,同时也鼓励社会办医向品牌化、集团化发展。
2、社会办医疗机构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
政策利好之下,社会办医疗机构正从单体发展的1.0阶段,进入集团化发展的2.0阶段。国内现有民营医疗集团中,旗下医院数量超过十家的不足20个。更多民营医疗机构仍处于小而散的起步阶段。未来单家医疗机构无法参加市场竞争,一定是有集团规模的医疗机构才有话语权。
社会办医集团化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医院集团是以具有技术、人才、管理、服务优势及良好社会基础的医院为中心,有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医院及多个投资、管理机构共同参与,采取资产重组、合并、兼并、合作、合资等形式,通过医疗技术的渗透、管理概念的推广、体制的改革等措施,形成一个技术水平高、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具有规模效益的医疗机构集合。
这种规模效益,对于民营医院自身来讲十分有益。首先,分布在不同省份和城市的成员医院,将形成集团化运营网络,增强集团应对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凭借集团的实力与规模,可进一步提高医生质量,完善医生培养体系和能力。第三,集团化可督促成员医院更加自律,有利于提高各成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第四,集团可实行统一采购,从而增强议价能力,降低购买成本。第五,集团化使患者转诊更方便,有利于医生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的推进。第六,集团化有利于塑造社会办医品牌,增强品牌可信度。
3.3 项目区域人口发展现状
影响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与服务区域人口数量息息相关。
是省辖市,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我国著名的八朝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名城,新兴副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体城市之一、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翼。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辖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祥符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4县6区,其中兰考县系省直管县。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共有91个乡镇(场)、27个街道办事处、2162个村委会、36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项目医院建成后,作为新院区,将极大方便周边地区群众看病就医环境。
3.4 项目区域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养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使人口与卫生、健康、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3.4.1 居民健康需求
随着人们的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社会、到中富裕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向生命安全要素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为生活质量向享受型社会方向发展,生命健康成为人们崇尚和追求的目标。健康需求从有病能医到保健意识加强,向健康层次更高及长寿型需求方向发展,健康需求日增,尤其是医疗卫生和保健需求特别明显。
表3-1: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要求层次表
生活水平 | 恩格尔系数 | 生活要示 | 卫生要求 |
贫穷 | 60%以上 | 温饱 | 极差 |
温饱 | 50%-60% | 安全 | 层次低(有病能医) |
小康 | 40%-50% | 发展 | 保健意识 |
中富 | 30%-40% | 生活质量 | 层次高(享受保健) |
富裕 | 30%以下 | 享受 | 长寿 |
,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下辖地级市,地处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五大古都之一,截至2017年底,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下辖5个市辖区、4个县,常住454.93万人。
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后梁、后晋、辽朝、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被誉为八朝古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从元明清到新中国初期,一直为首府或省会。
项目建成后在的品牌效应推广和运营下,可影响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影响人口可超过100万。
地区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对项目区高技术医疗水平、医疗质量、服务环境等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3.5 项目养老服务产业分析
3.5.1 老年消费需求分析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快速走向老龄化,截至2012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率(9.39%)已达到日本1980年的水平,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有望超过2.2亿,到2020年可能接近2.5亿。日本生命保险基础研究所预测称,中国2040年的老龄化率(注: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率)将超过21.8%,接近日本2011年的水平(23.1%),老龄人口有望增加至3亿,成为老龄社会。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依旧存在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养老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014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万个,床位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00万人。当前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这些都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国内市场来看,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很多商机有待开发。
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发展仍旧比较落后。第一,养老护理床位仅有500万张,不到老年人口总数的5%;第二,专业化养老机构,如临终关怀医院、老年痴呆护理院等很少;第三,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比较令人失望。老年商品生产产家数量少、规模小、没有知名品牌、品种单一。据了解,2015年老年市场的年需求应该是4500亿,而实际供应不足千亿,供需反差巨大。
在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养老对于社会来讲无疑将增加负担,但危中有机。作为老龄化国家典型的日本,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把养老发展成极具活力和市场前景的巨大产业。我国虽然针对养老方面的政策扶持及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但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养老产业特别是养老服务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010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达到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而到2030年,预计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社科研究院报告指出,我国消费结构转向老龄产业,老年消费即将井喷。2010年,我国老年人退休金总额达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145亿元,到2030年,退休金总额将达到73210亿元。另据调查,目前老年人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的支出已达4000亿元。以上数据显示,中国的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我国养老产业的规模有望超过20万亿元。
日本生命保险基础研究所预测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2040年中国仅老人护理市场规模就达100万亿日元(约16万亿元人民币),远超过日本。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未来5-10年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在衣、食、住、用、行、医、娱、学、为等方面对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将有不同的要求。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消费市场,其中住方面,就给养老地产行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3.5.2 养老产业前景展望
中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昭示养老产业潜力巨大。中国已成为老龄化国家,并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204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5%,相当于每四个人中即有一位老人。鉴于中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且屡次高于此前预测结果,预计到2040年时中国老龄化人口总数有可能接近2005年欧盟25国的人口统计数4.32亿。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老年人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目前,按一年退休金中80%用于消费计算,消费金额超过6000亿元,但也仅占居民消费总额的8.2%,说明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2013年起,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上海呈现出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新趋势,预计到2015年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接近30%。在这一阶段,新增低龄老人有着较高的收入及教育水平,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养老观念已经形成。在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设施集约化以及养老服务高端化整体背景下,老年住宅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现象,老年住宅增长将保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准。
3.5.3 养老产业前景
当前部分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一直存在,同时,不少小型养老机构入住率低、服务水平难以提升等问题大量存在。更为明显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现有的养老服务床位供求矛盾突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要在35张以上,实现这个目标任务艰巨。
随着把养老服务纳入“十三五”规划,政府出台了《“文化+健康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挖掘整合的优势资源,打造休闲养生、医养结合、敬老养老助老城市。同时,以民生养老院、第一附属医院等项目为引领,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健康养老”示范单位;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信贷支持等办法,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因此,养老服务市场前景良好。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