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坐落在,于1992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由江南新建区(12.08平方公里)和江北精细化工试验区(3平方公里)组成。经过十几年的建设,高新区已发展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事务管理有序的科技新城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全国实施火炬计划先进单位,誉为松花江畔的“东北明珠”。
高新区水电丰足充沛,交通便捷畅达,智力资源雄厚,产业工人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产业发达,现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五大产业园区为主导的经济框架体系。依托国家级电力电子产业基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太阳能光电池、飞利浦半导体等一批高科技项目正彰显出经济实力、创业活力、发展潜力。坐落在高新区内的汽车工业园区,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的发展轨道,是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新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尤其是2005年以来,开展了“四个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即转变发展方式,使工作重心向科技立区和工业兴区转变;转变经营方式,适度负债,变滚动开发为集约成片开发;转变招商方式,变市内招商、坐等引资为运作招商集团、借助外力招商引资;转变管理方式,靠制度和机制用人,依法管理社会事务。通过大讨论活动,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内外部支撑环境,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项目进区高潮。
高新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经济总量翻两番为目标,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做大汽车产业,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做精电子信息产业、做特新材料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做好商住生活区建设,培育、扩张、集聚主导和特色产业,快速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正在逐步成为和谐的高新区、创新型高新区、全国一流的高新区,其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1.2电动车生产背景
1、电动自行车产品已成为城市普通市民出行要求的新型交通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捷、方便的出行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从电动自行车来看,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既有人力骑行功能,又省力便捷,特别适宜因城市规模扩大、出行距离较远或公交不发达地区普通百姓的交通要求。据英国的一项调查,不同的行程距离,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的趋向也不同。行程1千米以内,76%的人选择步行,24%的人选择自行车;行程4千米距离,步行者为5%,骑车者为23%,其他72%选择乘车;行程6.5千米则几乎没有人步行上下班,骑车者减少为18%;如行程为12千米,骑车的几乎没有,100%的人都是乘车。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适于10千米左右的交通。同时,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年平均使用费用只有摩托车的20%、燃油助力车的25%,能耗是摩托车的10%,比私家车更是大大的便宜,实惠之至。因此,电动自行车产品是公共交通的最好补充工具。
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I7761-1999)对产品的安全性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除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千米外,对制动性能、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安全装置、电器部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按标准执行,电动自行车产品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可以确保安全。
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产品上路行驶的实践也证明其行驶是安全的。通过分析造成电动自行车产品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醉酒驾车、突然猛拐、逆向行驶、抢道行驶等违章行为造成的,而不是车子本身安全性的问题。
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速只比自行车速度快3~4千米。增加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数量会相应减少自行车的数量,而不会猛增道路上的非机动车总量。同时,据国外资料介绍,不同交通方式或交通工具在运行中人均占用道路面积的情况是(单位:平方米/人):轿车为30;摩托车为18;微型公交车为4.5;地铁为2.5~5.05;自行车为8;轿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的4倍,而电动自行车产品占用道路面积与自行车大体相仿。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数量增加,只会加快交通路口的通行量,而不会增加交通堵塞。因而可有效缓解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的现状。
2、电动汽车得到国家的支持,发展前景广阔
与电动自行车相比,中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1991年电动汽车研发被列入“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电动汽车被列为“九五”及跨世纪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列为“十五”科技工作重大项目;2001年启动实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分别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2007年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发挥了大规模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提出“三年内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的目标。2009年2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2010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城市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分别达到5万元和6万元。
随着示范运行的持续深入,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了争取政府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以及“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的诱人订单,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争先恐后地组建产业联盟(见表1),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与此同时,电池、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更是高调进入,快速推进充电站设施建设,并争取以各自企业内部的充电站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甚至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石油企业都提出了充电站建设计划。
3、电动车产品是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可谓是“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汽车、摩托车及燃油助力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如何给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电动车辆具有环保、低能耗,不产生空气污染。因此,在我国发展电动车辆既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要求,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4、从中国的能源结构、传统汽车技术劣势及资源优势等方面看,中国应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并为此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做好示范工程,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及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电动车的商业化。发展电动车产品产业符合我国国情,是国家支持的产业
发展电动车产品有益于创造绿色人居环境,有益于满足人们对交通工具的多层次需求,有益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符合我国国情。
中国科技部电动车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组长万钢说:“在今后三年中,将加大投资力度,保证研发成果产业化”。浙江大学电动车室陈立铭教授也断言:“电动车首先有可能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前几年,电动自行车产品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求快”的心理,而擅自提高设计车速,这给同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的其他自行车平添许多安全隐患等负面影响,所以一些地方陆续出台封杀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政策,已经影响到了电动自行车产品产业的发展前景。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自行车行业协会和车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发展方向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引导工作,使电动自行车产品产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随着具有示范作用的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解禁”上牌政策出台,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解除了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封杀”。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产品可以以非机动车身份名正言顺地合法上路。这将意味着各地有关政府部门也有法可依,将全面放开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上路限制。目前,国家也正在制订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支持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为电动产品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高新区现已形成以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支柱的产业格局。精细化工产业:在原“三大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造、扩建,已建设成以煤化工为主的国有大型化工生产基地。80年代初,年原油加工量250万吨炼油装置和年产11.5万吨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建成投产,使吉化发展成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两条原料路线并举的特大型国有企业。90年代,3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建成投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建设100万吨/年延迟焦化、7万吨/年苯胺等一系列重点技改项目和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为标志,开始了吉化发展史上的新创业。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以轻型车为主的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与汽车销售、维修、美容等汽车增值服务配套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高新区信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正在成为我市信息产业的支撑力量,拥有一批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部分优势特色产品, 整个产业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占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规模以上的企业达9户,其中有5户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本项目建设正是着眼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它顺时而生,顺势而发。
2.2.2项目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工业是高新开发区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动力心脏”。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崛起和振兴。本项目的建设,将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工业发展,使之成为城市亮点、工业亮点,拉动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其理由很简单:一可形成工业企业的“发动机”,拉动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工业企业的领头军;二可形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心脏”,拉动城乡建筑业、建材业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之纳入工业产业发展体系;三可形成第三产业的“催化剂”,催生交通运输、物资流通、商业贸易、邮政电信、文化娱乐及其他相关产业的跟踪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四可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城镇建设的又一道风景线。总之,本项目的建设,将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建成的工业文明基地,事关全局,令人关注。
2.2.3项目建设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从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上看,在新农村建设我 国城镇化较慢的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而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打工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出行里程明显增长,这就迫切需要有一种适合在农村地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首先,公交车、汽 车不可能成为其选项,客观条件和经济实力不具备实现这一7点。其次,摩托车,主要是由于油价越来越高,农民在消费时总是精打细算,从经济性上讲,购买电动车更省钱。加之燃油摩托车还存在污染和环保问题,与社会提倡的节能环保相违,也是国家所不提倡的。最后,传统的自行车,也可以成为一个选项,但由于他的骑行速度慢,平均不足15 公里/小时,耗费体力,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空间距离的增长而有效的实现它的交通代步功能。最后,电动自行车,显然从经济性和便捷性,尤其是充电经济,骑行省力,速度做够快,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农民的交通代步需求。而从节能环保的层面上讲,提倡骑行电动自行车,也是与我国的能源战略相吻合的。
2、从非农产业向城镇化化聚集上看,电动车作为 一种农村劳动力很好的代步工具,这就使得他们从原来的居 住地脱离开来,大幅的增加了日常工作活动半径,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好的工作,从事各种各样以前没有机会从事的工作,如在城镇上进行第三产业服务,有更高的经济 收入,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接触新事物。众多的农村人员都会都工种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而选择的标准自然会以上 述的三更为主要标准,这就会不断的聚集农村劳力在城镇从事各式各样不同的产业,完成非农产业向城镇化的不断聚集。
3、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上看,电动车,作为一个有效的农村消费者代步交通工具,让农村劳力较大程度的摆脱了小范围地域的束缚,他们可以逐步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从解脱出来,在更大的范围区域寻找工作,过上城市居民般早八晚五的钟点式上下班生活,从而最终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章
3.1市场分析
3.1.1市场起步阶段
我国电动车在20世纪九十年代前基本都是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自1992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北京新日、浙江绿源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厂家,更形成了江苏锡山、浙江、天津三大产业集聚区。这些企业现已在国内市场推出的有:电动摩托车、电动游览车、电动高尔夫车、电动观光车、电动汽车、电动载货车、电动救援车、电动助行(代步)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家庭生活车等等。
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动车产业迅速增长,从弱逐渐到强,在中国众多的产业中独树一帜。目前,我国电动车市场主要是由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组成,前两类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大气污染物带来环保问题,电动汽车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我国电动汽车项目实施以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同时也在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方面为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在2009年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出,计划三年内中央将投资100亿元专项资金,发展新能源汽车及车用电池组等关键技术。在各种激励政策的鼓舞下,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发展电动车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具有世界最庞大的客运交通市场,因此也具有世界最庞大的电动观光车、电动小轿车市场,这为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特殊的市场有利条件。
另外,大力发展电动车是从根本上缓解乃至消除中国石油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中国的石油消费中,交通运输业用油增长最为迅速。而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五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0%。在这种情况下,另辟蹊径大力发展电动车,将有助于摆脱对液体燃料的依赖,从而改变我国能源安全态势。
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能源角度看,未来电动车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其开发将关系到众多工业的兴衰,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电动车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3.1.2市场成长阶段
电动车以清洁环保、轻便美观等特点而在21世纪这一清洁能源及轻便交通的时代大行其道。虽然我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电动车产业一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市场处于成长期。
以电动自行车为例,在上个世纪经过两次起落,现已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年产量为5.4万辆,1999年为14万辆,2000年为29万辆,到2002年已经超过58万辆。可以说,电动自行车已经进入了成长期。
3.1.3市场前景广阔
从全球市场上看日本雅马哈、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纷纷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且日益扩大生产规模;德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等国闻名的自行车厂商和公司,也不断加入电动自行车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介绍,全球电动自行车数量,在过去6年中,从3.6万辆剧增到50万辆。在我国,电动自行车也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
3.1.4没有英雄的市场
以电动自行车为例,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厂家和电动、蓄电池等相关配件生产厂家已达120多家,涉及15个省市。进入实际生产的近50家,取得一定销售业绩的约在20家左右。以“小羚羊”、“大陆鸽”、“千鹤”、“依莱达”、“倍特”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逐步占领市场。在地方市场如深圳有“飞豹”,长沙有“电子马”、“陆鹰”、“大陆鸽”、“健力豹”等几个品牌。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上述稍微强势一点的品牌,但综观整个市场,由于进入市场的壁垒很低,各地“禁摩令”的推动,市场上正规军与手工作坊皆大行其道,因此,市场上诸侯混战到也一时相安无事,但雨打风吹中无觅孙仲谋处。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自行车大国,目前自行车拥有量为4亿多辆,如把10%的自行车换成电动车,就需4000万辆电动车,以每辆均价2000元计算,就是80个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其产量很低,根据相关资料统计,112家企业总产量58.7万辆,超过万辆的企业有19家,仅占7%。市场发展趋势:由于欧美汽车业比较发达和中国的传统国情,因此,电动自行车市场在亚洲,亚洲市场在中国,在中等城市、中小城市。
3.2市场预测
基于电池技术的成熟程度,国内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以及国外新能源车的发展路径,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产业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按照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设想,希望道2012年,全国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也就是100万辆,国内市场将以十几倍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60%以上, 国内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年产量约为1.3亿辆,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8.3亿元,销售收入508.4亿元,利润总额 13.8亿元,利税总额21.7亿元,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生产体系日趋完备。国内各种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供应充足,原材料加工成形、整车生产涂装、各类各档次零部件的专业加工制造及配套齐备,已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产品开发基本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企业生产中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比例不断提高。
作为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电动自行车市场正在吸引半导体厂商的注意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据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需求调查,有高达76%的市民有将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的需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汽车太贵买不起,自行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摩托车太危险路段又禁驶,而电动自行车是最适合他们的产品。由于电动车轻便,速度适中,安全价廉,无噪音尾气污染,可大大提高非机动车道的通行效率,非常适合城市内单人短程出行,具有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国电动自行车产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商品化以来,发展迅速、市场广阔。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产销量达到2500万台,社会保有量已超过1.2亿辆。2011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