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文化旅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前景好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根据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1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旅游业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3.84万亿元,增长18%,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增幅大大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被称为永恒的朝阳产业。
在目前中国各个经济领域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让旅游地产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人们消费关键转变为健康、休闲,以及传统房地产市场投资开发机会减少的情况下,依托周边丰富、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融旅游、度假、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地产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继住宅和商业地产后的第三次房地产发展浪潮。
在这种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地产大亨开始从商业、住宅地产转向文化旅游地产的开发。
(2)强大的居民消费能力,促进项目建设。
我国乃至全世界,迎来了一个文化旅游的大时代。首先,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国际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休闲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中国早在2008年时人均GDP就超过了3000美元,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已触及休闲、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中高线,我国旅游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消费升级将是伴随我国经济成长的一个长期主题,而国内旅游业将长期受益于这一进程。其次,逐步向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将是政府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宏观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和着力点。同时,随着居民社保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健全,居民对未来的不稳定预期将得以改善,这将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3)临洮战略发展机遇优势明显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全省将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稳步推进“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积极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随着国务院批复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在地理版图上,沿古丝绸之路45万余平方公里狭长地域内,覆盖陇原东、中、西部“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都市圈文化产业区”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三区”及具体细化基本覆盖文化发展方方面面的“十三板块”建设,使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形成集群效应。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丝绸之路段是漫长丝绸之路上时间跨度最为绵长、历史序列最为完整的核心区段。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大政策和历史机遇,紧紧把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级战略平台机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
临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临洮被誉为的后花园,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浓厚的风土人情,有利于开发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应运而生。
建设运营有利于临洮抢抓当前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对临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打造:
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
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遵循景观延续性、文化完整性、市场品牌性和产业集聚性原则,依托线性的江、河、山等自然文化廊道和交通通道,串联重点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功能区。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
2)《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
“十三五”时期要求建成“一带一城三区六廊道百景区”的开放式空间布局;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将敦煌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河西走廊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黄河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陇东南文化旅游传承创新区三大特色旅游区;建设精品丝路旅游廊道、黄河风情旅游廊道、民族风情旅游廊道、寻根访祖旅游廊道、长城边关旅游廊道、红色征程旅游廊道六条主题旅游廊道;率先建设20个大景区,以省带市、以市带县、以大带小,建设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在全省形成“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4)《“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
统筹优化主题公园区域布局。充分发挥草原、沙漠、戈壁、河流、雪山等自然生态资源多样性优势,开发和培育户外文化旅游体验娱乐项目。挖掘推广文明健康的传统优秀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推进“西风烈·绚丽”原创歌曲创作工程,培育发展音乐产业。拓展网络增值服务,开发网络游戏、视听内容等互联网娱乐服务。
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发展以历史、民族、民俗等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特色文化旅游,重点发展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五市精品丝路游、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沿黄四市(州)黄河风情游、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四市华夏祖脉游。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开发旅游演出市场,发展驻场演出。着力构建旅游文化商品研发生产体系,建立健全产品销售网络。
5)《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
培育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品。整合我省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奇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等资源,倾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及线路,积极发展文化观光、体验、休闲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推出更多面向广大游客的文化旅游精品。包装推广世界遗产文化探奇游、史前文化探秘游、民俗文化巡礼游、中医药保健养生游、宗教文化朝圣游、生态休闲体验游等适销对路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历史文化方面,重点打造敦煌文化之旅、天水始祖文化之旅、陇东先秦文化之旅、陇东南三国文化之旅、武威西凉文化之旅、西夏文化之旅、河西走廊长城文化之旅、骊靬文化探秘之旅、庆阳红色文化之旅等线路;山水文化方面,重点打造黄河风情之旅、农耕文化之旅、陇上江南之旅、高原生态之旅、冰川探奇之旅、雅丹丹霞之旅、保健养生之旅等线路;民族文化方面,重点打造甘南香巴拉之旅、临夏穆斯林风情之旅、张掖裕固风情之旅等线路;宗教文化方面,重点打造崆峒山问道之旅、夏河拉卜楞朝圣之旅、泾川大云寺礼佛之旅等线路。与此同时,围绕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保留文化遗产原生态和本真性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旅游项目开发,进一步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
临洮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特色美食,但是就现有的临洮内的旅游景区来看,少有可以将自然、文化、生态、娱乐、休闲度假系统的结合一体的项目。旅游资源对外宣传不足,没有将临洮风貌,特色文化展示出来,旅游经济发展并不高效,周边附属产业得不到良好的运作带动。
基于临洮县与、定西的良好发展趋势,响应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号召,借助旅游产业的良好资源,着重开发一个自然、生态、文化相融合的旅游景区,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高周边市民经济水平,对促进临洮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乃至全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2、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基本的物质生活方面越来越集中到娱乐和精神层面。同时,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主导型经济形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顾客每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游乐园是旅游业充分发展的产物,作为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一种重要途径,迎合了人们对旅游文化和娱乐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推动着旅游需求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形式向休闲化、个性化和参与性的转变。
如今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程度的满足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整体提升了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按照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政方针,建设开拓临洮休闲旅游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创新。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提升临洮城市知名度。项目的建设,是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艺术、饮食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的结合,将成为独具个性并蕴藏浓厚文化内涵的现行现代化文化旅游区的建设。
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大大的提升了现有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整体项目的策划避免了小规模开发造成整体环境的破坏,该项目融入了历史文化与人文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内容,提高了文化休闲旅游的品质和品味,将迅速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4、满足人们多元化生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文化教育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我国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实际支出和所占比例都在不断增加。与20年前相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逐渐由被动接受变为文化生产的引导力量。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体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转移,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体育康复、旅游休闲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对民俗文化生活的体验需求。
5、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经济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结构性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不可持续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临洮是历史文化重镇,有着如古代丝绸之路重镇、马家窑文化发祥地、老子飞升地、貂蝉故里、陇西李氏故里、水磨坊文明,中国四大名砚“洮砚”的产地之一等。
当前临洮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本项目临洮·洮花岛生态文化旅游区,运用新模式、新系统将互联网+、民俗文化、生态农业有效结合,打造以临洮本地特色的“互联网+文化旅游”大平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6、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650个新工作岗位,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7、项目建设区位与资源禀赋优越,促进项目可行。
区位优势。临洮县城距区仅100公里,212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兰临高速公路的通车,进一步缩短了临洮到的距离。随着临罐、康临等高速公路的动工建设,临洮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便利。
历史文化。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美誉。迄今建县已有238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先发现于境内而得名。
自然风光:洮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支流,在临洮县内流长115公里,孕育中国多个古老的文化,同时临洮县内有岳麓山森林公园,而且临洮是国内花卉种植大县,栽植牡丹、芍药、菊花、大丽花等花卉的历史十分悠久。尤其是牡丹种植已有千年历史。
民间艺术:临洮有许多的地方民俗,如民间绘画、刺绣剪纸、砖雕木雕、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其中临洮县民间舞蹈多数是集体舞蹈,随从社火表演,有龙灯舞、狮舞、旱船舞、太平鼓、高明灯等,用的道具有扇、花等,以锣、鼓击拍伴奏,动作粗犷,场面复杂多变,阵势浩大,气氛热烈,在东乡大石头、南乡南屏一带流行。
饮食文化:临洮当地有各样特色小吃,如热凉面、刺少肉嫩洮河鱼、洋芋搅团、麻腐包、清香扑鼻浆水面、陇上一绝石子馍、糖酥饼、干甜醅。
项目依托临洮交通区位优势,以及通过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艺术、饮食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的结合,构建,项目将成为独具个性并蕴藏浓厚文化内涵的现行现代化文化旅游区。
三、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3.1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3.1.1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到2020年全球游客人数将达15亿,总收入达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报告预测,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未来10年旅游业是世界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远洋旅游和名目繁多的主题旅游项目将迅速崛起。
2015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据初步测算,2015年全中国旅游业接待内外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3.1%,居民出游率达到2.98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33亿人次,实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6.7%。全年旅游业对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的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口的10.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开放发展,对旅游的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15年我国旅游业直接投资首超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规划建设的旅游项目达到5万个。总投资2万亿元,年均增长15%。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极大。
3.1.2 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现代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19世纪,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社会化的旅游业开始萌芽。二次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发展高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由每周72小时减少到不足40小时,加上有了铁路、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旅游逐渐成为工业国家大众比较普遍的生活方式。70年代以来,大约60%的英国人每年度过一个包括4个夜晚或更多时间的外出度假期;瑞士83%的人每年度假一次,瑞典为80%,挪威和芬兰为70%。80年代以来,在多数发达国家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旅游都在支出项目的前7项之中。全世界的年出国旅游人数从1950年的250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6亿多人,国际旅游收入则从21亿美元猛增到4000多亿美元。
我国现在旅游业的状况,正处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阶段,旅游已成为我国群众的生活新需求。继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驱动的经济变革浪潮后,在本世纪,人类至少还将经历由休闲、生命科学、超级材料、新的原子时代和新的航天时代驱动的五次浪潮,而休闲时代在2015年将处于主导地位。从国外情况看,人均年收入500—800美元,是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已达到80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超过10000美元,这为外出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而长假期的出现成为旅游热的推进剂。据测算,假期每增加一天,旅游客源就增加10%。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我国人民的生活需求发生着质变,进入小康的城市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家电、美食这样的物质消费,而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休假、娱乐等消费上升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新的基本需求,假日旅游热就是这种需求质变的直接反映。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更看重闲暇的自由,更崇尚回归自然,这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大趋势,生态旅游、文化休闲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潮流。
3.2 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
3.2.1 我国国文化旅游市场现状
我国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在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中中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东方文明的优秀代表之一,在饮食、居住、娱乐、文学艺术、宗教、思想、民俗等等方面都是其他三大文明体系迥然不同,而文化的异质性正是文化旅游得以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际旅游者在中国文化旅游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十三五”期间,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需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需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从行业本身来看,旅游产业已突破传统旅游业的范畴,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消费需求来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
表3-1:文化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部门 | 相关政策 |
国务院常务 | 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
国家旅游局 | 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 | 发布《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
国家旅游局 | 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年 |
十七届六中全会 |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国务院 | "一带一路"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
国务院 | 发布《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
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 | 推出以"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 |
十八大报告 | 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概念,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
十八大报 | 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国务院 | 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消费 |
国家旅游局 | “515”战略的推动 |
国务院 |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图3-1: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阶段
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规模:
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3万亿元,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0.1%,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另外实现了"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漂亮收官,并开启了旅游发展的新时代。
图3-2: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亿人次)
图3-3: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随着文化资源被旅游项目产业化,类型各异的文化旅游也就应运而生。
图3-4:文化旅游景点区域分布
随着中国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在2015年全国1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2057个,5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404个,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185个。比上年增长10.5%;全国旅游总收入约3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3.2.2 行业发展趋势
1、文化创意,成为文化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反过来,旅游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新机遇、新动力。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及文化创意产品特点的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新领域、新热点。北京怀柔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但提升了休闲经济时代下的传统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而且开始成为各大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文化“深度游”成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我国旅游已经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文化为主题导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闲游”转变,并出现了以世界遗产为核心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遗产旅游热的兴起和发展。“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最热门的项目之一。英国遗产旅游业发展迅猛,年收入高达260亿英镑,几乎成为该国旅游业的支柱。
3、康体保健游已经成为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内容
文化性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特质之一,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方面。随着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出游能力渐趋增强,文化体验游成为游客热衷选择的旅游产品类型,其中康体保健游因为能够迎合现代人越来越强的医疗保健意识和康体养生需求,成为广泛关注和备受推崇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类型。在中国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很多旅游地,都已经出现了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康体保健旅游的产品体系。
3.3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3.3.1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需考虑的因素
本项目在进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旅游需求
包括家庭结构、人均收入、文化水平、旅游欲望与偏好等要素。一般来说,人口多,人均收入高、增长快,且旅游欲望强烈,则旅游需求大,从而旅游市场客源充足。
2、旅游消费特点
不同的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其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性格、文化背景、习惯等的不同,其旅游消费的特点业存在着差异。
3、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人们为何被吸引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是因为那里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某些他们在自己住所或其他地方不能得到的东西。
1)旅游资源品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越有品味、越有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2)区位条件:包括空间距离、交通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在收入和交通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距离较近的旅游区能吸引较多的客源,距离较远的旅游区则相反。交通条件是游客可达性的前提。交通越便捷,可达性越强,则越能吸引旅游者,客源市场就会扩大:否则,客源规模就会受到限制。
3)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供给能力:服务设施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无疑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它是吸引游客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目的地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工作效率、安全保障、旅游环境等,都是影响客源地市场的重要因素。
4)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会形成争夺客源的竞争局面,游客会被分流,进而影响客源规模。但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异质化的情况下,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难以被替代,就会形成互补关系,这有利于客源的聚集和规模的扩展。因此,要求旅游区建设项目富有创意,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突出亮点,以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3.3.2 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于选择
1、客源市场区域分布定位
项目目标市场人群来自、定西市等周边城市与临洮当地的全年龄段人群。
项目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不应是单一目标,而应是多目标的;不应是固定的,而应是动态的,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将周边市县等地定位本项目的一级客源市场。本项目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与这些旅游景点相互结合,加上本项目的旅游主题特征优势,倘若组织得当,旅游线路安排合理,形成一条临洮境内游线路,在现有景点热线的带动下,必将有更多的游客来访。以本项目为中心,方圆250公里的范围覆盖了众多城市。这些城市游客均能便捷的到达本项目所在地,将这些城市作为二级客源市场。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预测一级市场占60%、二级市场占40%。
2、出游动机和出游目的定位
近期应定位于文化休闲度假游市场;中、远期定位逐步扩大到自然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休闲游及其它客源市场。
根据目前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中对游客出游动机和目的地调查,以休闲度假为出游日的游客最多。因此近期内应继续发展节假日休闲度假旅游稳固已有的客源市场。
中远期随着景区业态的深度开发与发展,其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品牌特色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自然生态体验、户外运动休闲等客源市场将随着项目的建设完成来逐步开发。
3、游客年龄结构定位
近期及中远期都将主要定位于全年龄段人群。
上述目标市场定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的,是一种立体型的市场定位。根据这些市场定位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措施,将上述潜在的目标市场变为现实的目标市场,既定的战略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3.4 项目市场规模预测
3.4.1 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根据项目建设计划情况,将对未来游客发展规模做出预测。对景区未来游客规模预测时,应充分参考以下因素:
1、市场发展的促进因素:
1)大型项目的启动效应和景区的全面开发建设。
2)新的宣传和市场推广带来的景区知名度的提高。
3)旅游线路的联合、大型节日的造势将使游客量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
2、市场发展的抑制因素:
1)旅游环境容量对客流量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2)周边其他同质旅游目的地对本区客源的分散。
3.4.2 旅游消费水平预测
旅游消费水平的预测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项目现状。
2、主要客源地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高低。
3、项目开发战略、建设情况以及主要景观的生命周期变化。
4、旅游消费构成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5、社会上旅游消费热点的变化。
6、不同类型旅游者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
根据景区的景点战略部署,项目在新建并投入运营的前两年,由于新建景区知名度低,景区功能尚未完善,游客人数不会很多,而且游客消费水平提高缓慢,旅游收入增加不明显。
3.4.3 游客规模预测
根据旅游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分析,综合考虑市场定位和各规划期的发展要求,对其游客规模年际变化做出预测。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平均接待游客量可达50万人次。
3.5 项目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3.5.1 营销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临洮·洮花岛生态文化旅游区产品进行新颖、别致的广告策划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临洮·洮花岛生态文化旅游区营销模式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要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做好网站建设、微信、微博、微商、团购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除了提供洮花岛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旅游价格、自然风景、人文特色、村庄特色、民风民俗、住宿餐饮信息之外,还能建议旅游者游览线路、时间安排、食宿安排等,实现从“卖产品”,转变为营销乡村休闲生活方式。
3、公司将会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合作,参加全国性的、地区性的会展,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旅游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公司旅游产品,使项目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4、通过旅游O2O模式,发挥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高效管理。通过与旅游网站合作,将闲置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度假租赁的分级、整合、规模化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预订,同时借助平台影响力,通过APP与游客进行在线互动。完成线上信息展示、营销、互动、决策、预订、支付等乡村旅游游前的线上服务,到线下个性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体验的闭环过程。
5、在线上微信互动、网上订购、“关注抽奖”、“媒体网络互动、大众广泛参与”,线下“住宿、景观、闲趣、体验、游乐、畅享自然”基础之上,打造多种私人定制化的产品,通过网络可视化技术,提供临洮·洮花岛生态文化旅游区产品的实时动态分享,让线上的消费者变为线下游客,线下游客变为线上消费的常客。
3.5.2 营销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服务,维护好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销会、宣传册、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做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临洮·洮花岛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质量,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天下公社”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探索与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式,引导客户开展多种形势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的营销人才。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