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音乐产业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1 09:26:54

导语1 3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1 3 1 项目建设背景1、当前音乐产业发展背景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音乐产业因其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渗透力强,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随

1.3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当前音乐产业发展背景
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音乐产业因其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渗透力强,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发展,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现代音乐产业体系还不完备、原创能力不强、音乐企业规模不大、高素质人才缺乏、版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闽南语歌曲的创作,都曾领风气之先。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研究方面都曾涌现出多位名家,对推动全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对繁荣丰富文艺舞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娱乐需求,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音乐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将音乐产业作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来抓,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量质齐升态势。当前,音乐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音乐与互联网、制造业和休闲旅游等逐渐融合,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成为亮点,音乐产业链逐步完善;重大音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送文艺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优秀音乐产品和服务日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发展更新,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现代音乐产业体系还不完备、原创能力不强、音乐企业规模不大、高素质人才缺乏、版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音乐产业发展基础较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任务繁重。市场主体参与全球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音乐产业资金扶持不足,融资机制尚待完善。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够,音乐产业发展平台短缺。演艺场馆陈旧,缺乏世界一流的音乐演艺载体。音乐产业创意人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2、项目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音乐产业
文化产业被当今世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它不仅催生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更加速了人类文明社会的进化与进步。由于音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最好注解和体现,自然而然,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文化产业是否发达的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
是全国闻名的音乐城市,鼓浪屿“钢琴之岛”的美誉更是举世皆知,音乐已成为城市的重要对外名片之一,本土音乐产业也在市局领导的重视下,生机蓬勃地逐步发展壮大。
产业项目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创新“产业+生活”裂变发展模式,提高我国音乐产业参与全球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能力;促进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弥补音乐产业发展平台的短缺;通过演艺场馆搭建音乐演艺载体,培训音乐产业创意人才,加快我国音乐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壮大。因此,通过产业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好的构建和完善乃至我国音乐产业产业链,促进区域建音乐产业的发展壮大。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市场前景良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实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音乐产业发展带来又一个春天。随着“一带一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音乐交流合作、音乐产业服务贸易必将成为对外交流贸易的先行者。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利于音乐与科技融合发展、智慧管理,必将成为未来五年音乐产业的强大动力。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革命催生了庞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必将成为延伸和完善音乐产业价值链、衍生新型音乐产业业态的革命性力量。音乐产业因其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渗透力强,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
2、政策保障为项目产业发展打造“快车道”
2015年,国家版权局《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关于开展网络音乐版权重点监管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层面对中国音乐产业发展作出了中长期规划,也激发了音乐产业相关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创造活力。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发展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打通音乐创作、录制、出版、复制、发行、进出口、版权交易、演出、教育培训、音乐衍生产品等纵向产业链,连接音乐与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硬件播放设备、乐器生产等横向产业链,基本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音乐产业综合体系。推出一批经典性音乐作品,催生一批创新型音乐企业,造就一批重量级音乐人才。到“十三五”期末,整个音乐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
激发音乐创作生产活力。通过建立音乐创作社会化组织机制、多层次音乐创作主体激励机制和音乐作品宣传推广机制,调动音乐创作生产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一批专、精、特中小型音乐制作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音乐平台在国产原创音乐作品上的聚集作用。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原创音乐创作生产,积极引导独立音乐人规范成长,创作一大批源于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
2)《“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还将继续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531”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五大领域(数字内容与新媒体、创意设计、演艺娱乐、高端艺术品、文化旅游)和四大产业集群(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动画影视产业集群、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增加值占全市同期GDP比重10%左右,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基地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城市。
本项目建设顺应我国音乐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的要求与方向,通过本项目建设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音乐产业,对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凝聚力量,建设幸福美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且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许多城市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一些发达城市普遍存在着结构布局混乱、交通堵塞、居住环境恶劣、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等问题,仅依靠继续扩展城市规模和新建建筑,已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城市更新,提出了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理想城市模型。对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方式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和完善下,以合理的更新、改建旧建筑,替代大量的拆除重建的方式,更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
产业项目正式是通过继承旧式建筑风格结合当代艺术行为进行改造利用,赋予建筑新的内涵,节约资源,有利于我国城市资源的可持续的发展与利用。
4、音乐产业对地域文化的建构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聚集之下,某种音乐传统往往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当这种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音乐传统展开产业化与商业化的进程之后,势必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彰显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与平台。就传统音乐而言,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是发展地域文化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宝藏,如纳西古乐可谓近年来“传统音乐产业化”的一个成功典范。在丽江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纳西古乐逐步从地域性的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商品,成为当地旅游宣传的一张名片,构成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在流行音乐领域,音乐节、音乐博览会、音乐博物馆等以某地域为基础的文化事件和文化设施,对推动地域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纵观全球,许多城市和场馆因举办了大型音乐节而享誉全球,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重要地标。
本项目的建设将区域音乐有效地纳入到时尚工业和音乐创意产业中,能够有效拓展本土音乐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增强我国本土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在亚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实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5、项目建设有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复兴与发展
当下我国的音乐软实力处于一种迫切需要提升和发展的状态,一方面,在网络兴起的时代里,大量的欧美日韩音乐涌入中国,把控了相当比例的本土青年受众,占据了我国音乐市场及青年文化构成中的较大份额;另一方面,涉及传统音乐、艺术音乐、流行音乐三大领域的中国本土音乐难以融入国际市场,在创造产业利润和实现意识形态输出等方面表现极为弱势。面对这种困境,当务之急有三:1)在音乐产品的制作层面探索出既与国际接轨又蕴含民族性的创意模式,从根源处提升我国音乐产品的内涵与质量;2)从政策、法规、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贸易、音乐类型划分等诸多方面进一步规范国内音乐市场,寻求与国际接轨的诸多路径,营造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以期改善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现状;3)紧密围绕新媒体技术、音乐类型、文化构成、受众基础等要素,对我国音乐市场的内在机理与核心内容展开有效研究,以此更为清晰地指向我国音乐文化的全面复兴。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困境;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好的构建我国音乐产业链,更好的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复兴与进步。
1.3.3 项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音乐产业发展氛围良好,促进项目可行
是音乐之城,鼓浪屿是音乐之岛。对于这座城市来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政策提出应大力发展现代时尚文化,提升音乐之城、艺术之城的魅力,推动影视、音乐、汽车、游艇、服饰时尚等新兴旅游文化产业,定期举办各类音乐、演艺活动。
当前还将全力推进文化国际化发展。提出充分发挥“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地位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走出去”“请进来”,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一是活跃对外国际文化交流。积极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参加国际性赛事和文化艺术节;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拓展对外优秀剧目商演,鼓励民间文化团体积极参与组织商业性文化交流;推动闽南大戏院、嘉庚艺术中心引进国外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和项目;加强与国际友城文化交流,进一步树立文化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二是打造国际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振兴鼓浪屿音乐文化活动,筹办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举办鼓浪屿高端国际音乐季,提升鼓浪屿文化品牌效应。全力配合对外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文化领域,办好“南洋文化节”等对外交流品牌活动。
随着国家电音基地首站、中国音乐产业交易中心、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总部落户、2016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的落实与实施,将有效的促进与提升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前将通过音乐之城的建设来驾起区域现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与世界现代音乐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2、发展音乐产业基础实力良好,促进项目可行
因鼓浪屿而闻名于世,鼓浪屿不仅以自然风光吸引全球的旅游爱好者,更以钢琴音乐敲击着世界各地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的心房。在月光下漫步鼓浪屿,聆听那诱人的鼓浪屿的钢琴声,鼓浪屿之波一浪接一浪,是许多人梦魅以求的胜境。又是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具备建设国际音乐城市的基本要求。
(1)鼓浪屿“琴岛”奠定国际音乐之城的基础。因鼓浪屿闻名海内外,鼓浪屿则以音乐尤其是钢琴音乐吸引全球各地音乐人和每年数千万游客的眼球。鼓浪屿是音乐家创作和成长的天堂,也是音乐演奏家传播音乐的最佳目的地。鼓浪屿因音乐而美丽,是打造国际音乐城市的核心。
(2)国际音乐比赛举办经验丰富。定期举办各种音乐节,举办过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和国际合唱节等国际上具有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国内外著名音乐家多次来厦演出,中外音乐家交流和演艺盛会层出不穷,给留下宝贵的国际音乐资源和历史遗产。
(3)优秀音乐人才辈出。有全国钢琴密度最大的“琴岛”鼓浪屿,2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岛,出现音乐专业的优秀人才就有近百人,孕育出李焕之、林俊卿、陈佐煌、殷承宗、许斐平等众多享誉世界的音乐家。拥有爱乐乐团、歌舞剧团及众多群众性合唱团体,大学和集美大学专门设有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音乐创作和演艺人才。一大批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因音乐而相互吸引,因音乐而在相聚。
(4)具有广阔的音乐文化市场空间。2016年加快推进“美丽”建设,接待设施、交通设施和环境建设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增强了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整体吸引力和美誉度。2016年春节假日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4.96万人次,同比增长5.51%;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7.03%。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如果说文化是旅游之魂,音乐可称得上魂中之魂。推动音乐文化与旅游在更广领域的深度融合,应成为当前考虑的重要课题。
5、音乐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已建有闽南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小白鹭金荣剧场、鼓浪屿音乐厅、宏泰音乐厅等,大歌剧院也在规划选址之中,音乐演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6、民间音乐交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鼓浪屿素有“琴岛”的美誉,“家庭音乐会”是鼓浪屿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旅游部门已启动“鼓浪屿音乐厅家庭音乐会”活动,实现每周一场常态化演出。同时,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大剧院共同立项的“我的音乐厅——外国经典音乐欣赏”钢琴音乐展演活动,也已经正式落户鼓浪屿,为游客展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风采。鼓浪屿正处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冲刺关键时刻,鼓浪屿将是2016年最热门的申报地之一,打造全球知名的国际音乐文化城市将是申遗的有力助推器。鼓浪屿一些著名建筑与传统社区在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也将被赋予更多的音乐符号。
7、大型户外音乐节推动音乐文化发展。受台湾春呐、贡寮音乐节的影响,先后在观音山、五缘湾、园博园等举办了白海豚音乐节、海峡摇滚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邀请两岸乐队助阵,吸引国内外众多乐迷等来参与和观赏,极大地推动音乐旅游的发展。
3、项目投资主体实力优势明显
,成立于2016年9月份,系为运营项目而专门成立的控股子公司,股东为(80%股份)
是经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属的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批准,由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深圳基地运营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国家级产业交易平台。该平台于2016年8月正式落户集美区,建设用地约2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产业内容包括海峡两岸音乐产业交易平台、海峡两岸音乐企业总部与孵化基地、明星学院和流行音乐演艺中心四大板块。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概况

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为3018.19亿元,同比增长5.85%,增速较2014年的4.9%提高了19.4%,标志着中国音乐产业继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到位,新兴融合业态产生的经济动能不断涌现,在“十三五”期间有望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
表2-1:中国音乐产业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估算

行业类别 细分行业 市场规模(亿元)
核心层 实体唱片 5.59
音乐演出 150
音乐版权经纪(管理) 3.25
数字音乐 498.18
音乐图书出版 8.3
关联层 乐器 370.81
音乐教育培训 666
专业音响 419.46
拓展层 广播电视音乐 44.96
卡啦OK 846
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 5.64
合计 3018.19
 
图2-1:2012年—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年度市场规模对比图(单位:亿元)
 
2015年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在国家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中的比值有所增长,占到文化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8%,在文化娱乐行业中继续大于动漫、游戏等行业,已经逐步接近广播影视、广告等行业的市场规模,体现出音乐产业在大众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地位。
图2-2:2015年音乐产业在国家文化产业总市场规模中的比重(单位:亿元)
 
2.1.1 产业结构分析
图2-3:2015年音乐产业各层次比重(单位:%)
 
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核心层、关联层和拓展层的产值规模分别为665.32亿、1456.27亿和896.6亿元,分别占到总规模的28.21%、44.05%和27.64%。同比来看,核心层、拓展层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关联层则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以实体产品为主的关联层产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以文化服务、技术服务为主的核心层、拓展层则呈现出较强的带动作用。拓展层的快速反弹上扬,以及以音乐IP为源头的全产业开发模式的涌现等,都表明以音乐为核心的产业更容易与文化及相关行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图2-4:2014-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各细分层增长对比(单位:亿元)
 
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核心层、关联层和拓展层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2.26%、7.27%和6.32%。其中以关联层为主的融合型业态保持了7%以上增长,拓展层则突破了2014年微幅下跌的发展瓶颈,在新内容、新渠道、新模式的驱动下实现了大幅提升。而以实体唱片为代表的传统音乐产业市场规模进一步下滑,音乐演出产业和数字音乐产业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影响下稳中有增,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则受益于政策环境优化与结构性调整,则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以上数据表明中国音乐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在结构性调整、融合共生的趋势下保持稳定发展的动能。
2.1.2 消费市场分析
图2-5:2015年音乐产业核心层各细分行业对比(单位:亿元)
 
从音乐行业核心层各细分行业的产值对比来看,数字音乐产值占比74.88%,同比略有下降,音乐演出产业、版权经纪、音乐图书出版在结构性调整趋势中则有所上升。数据说明,传统音乐产品或服务已经从大众文化消费向高端、小众等细分市场演进,使得音乐产业的核心内容和服务也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即音乐演出、音乐图书、音乐版权经纪等与大众消费紧密相关的产业依靠互联网平台不断去除消费的中间环节,让产品和服务的输出更下沉;而实体唱片等专业音乐消费则向更高端的市场发展,产品或服务蕴含更多的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
图2-6:2015年数字音乐消费群体增长(单位:万人)
 
从消费群体来看,2015年数字音乐用户达5.01亿,同比增长4.8%,其中移动互联网音乐用户为4.16亿,同比增长13.7%,占手机网民的67.2%。音乐演出产业2015年接待观众2241万人次,同比增长10.26%。以上数据表明,现场和数字音乐消费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版权保护环境的改善、付费意识的提高、优质原创音乐内容的生产,是刺激潜在消费者、实现巨大产值和商业利润的重要推手。
2.2 我国音乐产业细分分析
2.2.1 实体唱片
2015年中国内地实体唱片产值规模为5.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新华书店等传统线下渠道实体唱片销售约为4361.3万张,同比下降23%,但出版种类的增长以及黑胶唱片成为行业“新宠”,表明实体唱片的未来将更多承载着粉丝的青睐,注重文化品质内涵、加快数字时代的战略转型是唱片行业面向市场新竞争的关键。
图2-7:2012年-2015实体唱片市场规模对比图(单位:亿元)
 
2.2.2 音乐演出产业
2015年音乐类演出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4.8%。票房总收入为45.55亿元。其中各类大中小型演唱会的票房总收入29.72亿元,音乐节票房总收入3.48亿元,Livehouse票房总收入6341万元,剧院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11.72亿元。大型演唱会仍然占据音乐类演出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但小型场馆的演出开始受到重视和青睐。同时,互联网资本的介入、线上直播的常态化以及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正改变着音乐演出市场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资金和人才的持续涌入也将使音乐类演出市场的未来生机勃勃、发展潜力巨大。
图2-8:2012年-2015中国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对比图(单位:亿元)
 
2.2.3 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
2015年中国音乐版权环境继续好转,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版权许可收益再创新高,达到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复制权和表演权收益都呈现出翻倍的快速增长。
图2-9:2012年—2015年音乐版权各项权利收入对比图(单位:万元)
 
2015年度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总收入也创新高,达到1.55亿元人民币,不仅扭转2014年收入减少趋势,还同比实现11.51%的增长,网络直播的音乐版权问题也开始成为关注重点,线上KTV及网络演艺部分的音乐版权自2015年开始填补管理空白现象后,也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图2-10:2008年—2015年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版权收益(单位:亿元)
 
2.2.4 数字音乐
2015年,中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8.18亿元。其中PC端音乐市场规模为58.06亿元,同比增长13.4%;移动端音乐市场规模为41.5亿元,同比增加22.8%;电信音乐增值业务为398.6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01亿,同比增长4.8%。音乐版权保护环境的持续改善,技术的不断创新,音乐服务的完善化,使得未来移动端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数字音乐市场整体规模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图2-11:2011年—2015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对比图
 
2.2.5 广播电视音乐
2015年音乐类广播频率的市场份额稳中有降,全年音乐广播广告费约为14.96亿元左右,同比下滑3.2%。2015年电视频道总数、电视音乐类节目类型与数量稳中有升,真人秀成为2015年电视综艺节目播出的主要潮流,其节目冠名费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4%。
此外,2015年网络综艺音乐节目异军突起,其中优酷的《歌手是谁》、爱奇艺的《偶滴歌神啊》等网络音乐真人秀节目表现不俗,分别达到9.3亿和5.3亿的播放量。
图2-12:2013年—2015年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对比(单位:亿元)
 
2.2.6 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
2015年,我国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总产值达5.64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影视剧音乐总值为2.94亿元,同比增长27.8%;游戏音乐收入为1.2亿元,同比减少4%;动漫音乐总产值为1.5亿元,同比增长12.8%。2015年一批国产动漫精品力作的出现,影视、游戏行业产业资本的不断涌入,以及影视剧、动漫、游戏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都为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未来的产值增长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图2-13:2014年—2015年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产值对比图
 
2.2.7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2015年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总资产达178.38亿元,同比增长了47.6%。营业收入总额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5.91亿元,基地园区利润总额达6.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4.73亿元。2015年音乐产业基地各园区与音乐产业相关入驻企业总数1755个,从业人员总数为13690人,同比增长42.5%。
2015年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营业收入有下滑趋势,但各个园区在音乐机构聚集、音乐人才汇集、产业服务集成等方面表现突出。在以音乐为主线,以聚集高端音乐产业要素为动力,促进原创音乐的生产和出版,构建完整音乐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将发挥原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2-14:2011-2015年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总资产、营业收入对比
 
2.3 我国音乐产业发展趋势
1、国内音乐行业利好明显,受益于相关部门的扶持有望实现持续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发2015年12发月发1发日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十三五”期末,整个音乐产业实现产值发3000发亿元。其中,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实现产值发1000发亿元,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骨干音乐产业集群。随着广电总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版权保护等措施的持续加强,特别是“剑网”行动对盗版行为的强力打击,国内音乐行业利好明显,受益于相关部门的扶持有望实现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发GDP发稳步上升,人均收入获得了明显的增长。从发2000年到发2015年,我国人均发GDP发从949美元上升到了8000美元,有望在未来突破发1万美元。GDP的上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引起了居民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业比重稳步升高,居民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通过过去多年的培养,相比于之前我国居民已经具备良好的付费习惯和能力。传媒行业作为可选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充分受益未来经济转型。
随着大IP发时代的到来,音乐产业有望迎来行业的第一个起爆点,即音乐IP。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已经累积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甚至可以说一首歌代表了一个时代。这也使得以这种类型的音乐为蓝本拍摄的电影已经有了一批稳定的受众群体,票房得到了一定保障。如《栀子花开》,《同桌的你》就是使用了音乐IP。若片子再有较高质量则更是锦上添花。同时可进一步形成周边产品,游戏,甚至主题乐园类的周边产品,整个产业有希望借大IP发时代的东风起爆。
2、“音乐+”产业融合生态体系的初步形成
2015年以来,在互联网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催化下,以音乐内容产品为核心的“音乐+”产业融合生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如“音乐演出+造星经济”的复合型粉丝经济模式,“音乐+旅游”的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音乐+互联网”的在线演出直播模式,“音乐+科技”背景下音乐制造的“智造业”升级模式,以及音乐IP电影改编的“音乐+影视”的融合发展模式等等,都表明音乐产业内的各细分行业之间、音乐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边界正在技术和资本的渗透下不断被突破,形成了基于用户需求价值最大化的新的产业生态。
2.4 音乐产业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被当今世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它不仅催生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更加速了人类文明社会的进化与进步。由于音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最好注解和体现,自然而然,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文化产业是否发达的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
是全国闻名的音乐城市,鼓浪屿“钢琴之岛”的美誉更是举世皆知,音乐已成为城市的重要对外名片之一,当前本土音乐产业也在局领导的重视下,生机蓬勃地逐步发展壮大。
2.5 项目市场推广策略
2.5.1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将项目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保证客户服务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解答问题,达到客户购买无忧的标准。
3、业务员推广:公司将专门选取对项目充分了解、业务操作熟练、专业扎实,并具有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小组,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及安排下,对公司产品进行有效的业务推广,让公司服务能够逐步的深入大众。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销:公司将会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合作,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项目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公司产品与服务,使产品与服务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5、网络营销:公司将会采取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营销网站,将公司发展、产品与服务、相关知识、新闻等展现给广大消费者,并将网络营销与实体销售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2.5.2 推广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服务,维护好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广会、宣传册、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做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稳定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探索与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式,引导客户开展多种形势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的营销人才。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