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1 09:54:16

导语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 1 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发展背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宗农产品都从相对紧缺变为相

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1、政策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宗农产品都从相对紧缺变为相对过剩,农业发展进一步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特色、优质农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需求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为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大特色农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力度,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已成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共识。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与部署下,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以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奋斗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以农村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不断夯实农业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增进农村民生福祉。推动融合发展,把融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上的重要支撑,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切实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效益,有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是企业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和各级优惠政策的出台,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产品资源优势如果不及时转化为商业优势、结构优势和经济优势,将会影响到农业企业产业化和现在化发展进程。
2、产业发展背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用更加直接,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以基因组学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催生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异军突起;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和焦点,资源环境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应用加速低碳循环农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技术迅猛发展,引领天然、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消费趋势;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将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生活和产业组织形式,带动农业产业格局重大调整和革命性突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应对国际竞争,特别是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对农业科技在节本、高效、智能、绿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打造发展新引擎,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必须立足国情农情、把握国际趋势,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机遇,坚持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强化公益性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开创农业科技发展新局面。
3、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需求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休闲农业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和人民经济收入较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始于欧洲,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后来由欧州国家扩展到东方亚州,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政策保障为项目产业发展打造“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随着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城乡统一市场体系不断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逐步破除,以技术、资本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将全方位、大规模向农村渗透,势必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城市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在国家产业融合支持政策和示范性平台的带动下,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带动的供给结构变化和消费升级带动的需求变化,将共同促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真正进入大发展时期。
1)《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服务体系,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健全标准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到“十三五”末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稳步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
2)《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园相关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3)《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达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对资源禀赋有优势的贫困地区,要优先支持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带动贫困地区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着力推动精准脱贫。要通过休闲农业,推动贫困地区优质农副土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积极培树创办领办休闲农业致富带头人,注重培树巾帼创办领办休闲农业致富带头人。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5)《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重点打造粮食等10大优势特色产业,统筹发展其他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桂南、桂北、桂中、桂东、桂西5大农产品主产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结构布局优化,着力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县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完成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新认定40个自治区级示范区、100个县级示范区和200个乡级示范区的目标基础上,继续加大创建力度,到2020年力争每个涉农县(市、区)建成1个自治区级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平均每个乡镇建成1个乡级示范区。
农产品加工业是接一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中心环节,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示范区建设主要内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支持农户和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通过实施相关项目和推广适用技术,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整体提升。二是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和引进大型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粮食、蔗糖等重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和利润最大化。三是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其增值空间,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禄福生态农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企千镇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以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为基础,带动全县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搭建起以农业产业现代化为重点、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线、产业链和价值链完善提升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增效,农民增收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并为当地财政增税、财力增强做出贡献。项目的建设符合乃至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项目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生态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农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提倡发展科技农业,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现代农业在我国将迎来大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现代化,从根本上促进乃至广西区域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3、项目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当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质量低、销售手段落后,这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今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继续扩大,我国农业受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将更加深化,与此同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当前以10%左右的速度逐年增长,使得传统农业下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消失。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赢得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而此前有学者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证分析后发现,近年来,农业市场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本投入等衡量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均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科技化。对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意义重大。
4、项目的建设是助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均表明,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都是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对于农业人口数量众多、基数庞大的当前中国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没有农业产业现代化作为重要支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难以真正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诸如城镇盲目扩张占用耕地资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城镇化质量不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与此同时,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能够通过持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来满足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新增人口对于农产品数量、种类以及品质不断提高的要求。再者,农业产业现代化带来的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不仅能够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需求水平,也对城镇工业产品形成更高、更加多元化的现实需求,继而为城镇地区现代化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5、项目的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产业素质和农民收入水平,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项目实施后,禄福生态农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企千镇现代农业将成为区域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源头,带动全县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
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6、项目实施是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和构建农业强国的需要
国家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科技型农业,加快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探索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信息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水平,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项目的建设依托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建设绿色美丽中国等精神,以及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精神要求,搭建起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线、产业链和价值链完善提升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增效,农民增收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通过项目的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7、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500个新工作岗位,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3 项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发展前景良好,促进项目的建设
1)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经济新常态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随着消费投资需求、生产组织方式、资源要素配置以及宏观调控手段等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为广西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推进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全面深化改革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释放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随着农业农村等各领域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全面深化,将有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科技革命兴起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加快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新材料、新模式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必将对广西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产生重大影响,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带来巨大推力。
3)需求结构升级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带来新拉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对优质、安全、营养和绿色农产品,及农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及创意农业等新产品、新业态的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将为推动广西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强大拉力。
2、其他
项目坐落于广西,被誉为“中国的长寿之乡,中国的名茶之乡”。罗谷冲森林覆盖率为84.2%(中国平均森覆盖率为20.36%),是“国家生态示范县”之一,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位于广西东南部,黄金水道西江上游,区域面积2988平方公里。古称龚州,置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结合部,是大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通道,黄金水道西江从中部流过,上行南宁、柳州、百色,下航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
1)交通条件优越。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至梧州高速公路全线开通,柳州至肇庆高速铁路、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和贯穿县境的西江黄金水道,未来几年,将在形成“六纵四横”的现代化交通网络。随着梧州至段西江航道按二级航道标准建设和梧州长洲水利枢纽的建成投入使用,西江河段常年可通行3000吨级以上船舶,是名符其实的“西江黄金水道”。目前,全县港口吞吐量达1603万吨,连续五年位居广西内河港口第二位。
2)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野生动物200多种,植物资源1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500多种,现有森林面积240.34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132.91万亩,经济林面积37.53万亩。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石灰石、花岗岩、红砂石、重晶石、金矿、高岭土等10多种。境内有浔江、大同江、白沙江等十几条河流,水能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总容量7.53万千瓦。全县盛产优质米、蔬菜、石硖龙眼、荔枝、柑橙、芒果、肉桂、甘蔗、茶叶、烤烟、桑蚕茧、八角、瘦肉型猪、桂花鱼等优质农副产品,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桑蚕基地县”、“石峡龙眼之乡和广西马铃薯生产大县”、“广西无公害优质稻基地”、“广西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和“广西无公害优质水果基地”。
3)旅游资源丰富。有“畅岩怀古”、“白马双英”、“新隆丰碑”、“田湖映翠”、“碧海银川”、“渔洲雁讯”、相思温泉、鹏山风光、大桂山“一线天”及大安列圣宫、太平天国豫王、赞王故里等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还有众多人文古迹、绮丽风光、独特景观可开发成旅游风景区。已建成的旅游景点有畅岩山、大王宫、白马双英、六陈水库景区、龚州生态园等10多个。还有鹏山生态旅游、大桂山风光、富藏明清古建筑等正在开发之中。
4)产业优势明显。全县已形成了水泥、化工、造纸、竹木编织、制药、纺织、酿酒、食品等十几个行业的工业体系,共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年产2000多种产品,其中30多个产品获国优、部(省)优产品奖。初步形成了以年产1000万吨新型水泥的华润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广西安泰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化工业、以广西雄森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保健酒业、以广西三桂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以平山、寺面镇为生产基地的竹木芒编织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5)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南汉(公元925年)状元梁嵩;有明末抗清名将、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有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赞王蒙得恩和大批将领;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位烈士中的林盛初、韦荣初、韦树模、韦统钤、韦统淮五位烈士;有大革命时期,积极组织农民运动,发起了著名的“劳五暴动”,建立了新隆苏维埃政权杰出的共产党人宁培英、陈平、李修其等。
6)投资环境优化。近年来,紧紧围绕把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江滨城市的目标,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北迎宾大道、江滨路等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南迎宾大道、龚州生态园、拥军路、将军路等工程正在按计划推进。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已初现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江滨城市的风貌;政府及部门都在全力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项目市场分析
3.1 我国现代农业分析

3.1.1 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
3.1.2 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3.1.3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粮食种植面积分析
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11303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了约31万公顷(合约472万亩)。
图3-1:2011-2017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统计
 
2)粮食产量情况分析
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61625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19万吨(104亿斤)。2016年的粮食生产虽然止步于“十二连”增,但仍是历史第二高的产量,连续4年站上了1.2万亿斤的平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图3-2:2011-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统计
 
3、农业总产值
2016年,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1.21万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93万亿元,林业总产值4631.6亿元,牧业总产值3.17万亿元,渔业总产值1.16万亿元。
图3-3:2011-201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统计
 
3.1.4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
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较为有限,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3.1.5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1、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信息化发展趋势看,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作出部署,并把农业农村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网络经济空间不断拓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加快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信息经济潜力巨大,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农业农村渗透融合,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加快,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2、政策发展前景
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今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决定2018年继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
《通知》要求,2018年,根据各省(区、市)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确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申请数量。总产值6000亿元及以上、6000亿元以下的省(区、市),分别按2个和1个控制数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超报不予受理。计划单列市名额计入省指标,由所在省统筹安排申报。
3.2 现代农业示范种植发展分析
当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新时期下,现代农业发展有以下趋势:首先,农村土地改革进程将加快,种植和养殖业规模化经营将被大力推动;其次,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企业将向集团化迈进;最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互联网可期。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精准农业,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此外,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将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和农业生产模式创新。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220千公顷(168329万亩),比2016年减少815千公顷(1222万亩),下降0.7%。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506公斤/公顷(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54公斤/公顷(3.6公斤/亩),增长1.0%。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
3.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呈现出了高速成长的态势,投资休闲农业的人比2016年增加了至少3倍。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无人关注自娱自乐到现在跑马圈地滚滚红尘,也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
2018年中国的休闲农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正改变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版图。休闲农业刚兴起的时候,休闲农业的布局主要是以一二线为中心的原点扩散式布局,比如中农四方在北京、武汉、贵阳等地都举办游客爆满的农业嘉年华。而现在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更多的项目也开始以中小城市群的片区布局发展,比如中农四方在山西长治、山西阳城等地都举办了盛大的农业嘉年华。2017年十一黄金周,山西阳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以第二届农业嘉年华为核心引爆点,接待中外游客50.26万人,实现门票收入3513.17万元,由此说明,中小城市休闲农业隐藏着巨大潜力,即将成为休闲农业人争先恐后占领的高地。
2017年,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十九大报告,农业部、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委、发改委、国土资源等国家各大部委,纷纷出台了十多个重要文件以推动乡村发展,使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走上快车道。人们对乡村休闲的庞大需求,形成了新的时代机遇,投资者通过农业嘉年华、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以及现代农庄项目,实现了现代产业和跨界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了无限可能。
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力度还会加大,红利仍然值得期待。下一步,政策层面的配套扶持资金肯定会继续加大,土地和资产确权会深入到各个地方去,两权抵押、租金变现已经提到日程上了。不久的将来,中国投资休闲农业的庄主们,就可以拿到经营权证,经营权证也可以做银行抵押,宅基地所有权可以变现,这都是休闲农业投资者值的期待的红利。
在振兴乡村伟大战略下,休闲农业的发展势如破竹般涌入中小城市,各休闲农业人应当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让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们出门就可以享受高品质的休闲农业体验。
综上所述,纵观全人类的社会发展,农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正所谓“农业兴则天下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三农”问题自始至终是党和政府髙度重视的,因此中央先后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政策措施。从2004年开始,每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都是围绕着“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思想束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农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3.4 我国中草药种植产业分析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是一个组合词,也叫中药材,是中药与草药的统称。主要为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部分化学或生物制品等。中草药的广阔前景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在绿色消费兴起,健康和安全消费成为时尚和文化的当今社会,中草药消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
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近年来中药行业的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已初步构建出农、工、商、科研紧密结合的产业链,中药产业市场化运作格局基本形成。2015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5045.5万亩,超过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百分之一,年产量达363.8万吨。中草药产业属于生命健康产业并渴望成为其支柱之一,具有与现代医疗保健观相似相通的理论模式,中医药对目前一些慢性病等有很好的疗效,能适应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中药内含绿色概念,能够提供个性化和多样性服务。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2015年我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中草药种植提供了支持规划指出,未来几年我国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
中药材GAP基地快速发展,实现中药产业化经营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抓住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国内外中药制药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中药材原料。近年来我国中药材GAP基地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GAP基地品种有板蓝根、人参、黄芪、红花、桔梗、三七、金银花、贝母、云木香、栀子、黄连、穿心莲、五味子、山药、当归、地黄、化橘红、山茱萸等。从总体看,我国不少地方的生态条件与中药材资源优势明显,种植规模发展很快。2015年中国中草药种植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880亿元,未来五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2.5%左右,到2020年中草药种植规模可达1586亿元。
3.5 我国茶油行业发展分析
近年来,全国累计完成新造油茶林1360万亩,改造低产林1342万亩,山茶油产量由2008年的20多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60.4万吨。近几年我国山茶油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3-4:2008-2016年中国山茶油行业产量情况
 
在对欧咪伽膳食的进一步研究中,专家们还得出一个令人愉快的结论,我国野茶油的营养价值超越了国际原先认为最高营养的橄榄油,其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并富含《欧咪伽膳食》所推荐的欧咪伽—3脂肪酸。此结论也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2005年7月10日北京香山科学会上众多专家、院士们的共同认可。
国际推荐的理想营养比例为亚麻酸和亚油酸1∶4。食用油营养好不好,关键就是其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有多少,原则上越多越好。而目前中国唯一符合国际标准的“润心”野茶油欧咪伽—3与欧咪伽—6的比例正好是1∶4。此外,它的酸值很低,不易变质,维生素E的含量也略高于橄榄油。
2015年国内山茶油市场消费规模54.5万吨,2016年则达到57.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3%。
图3-5:2010-2016年我国茶油市场需求量
 
目前,我国茶油的种植及其相关产品的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茶油主要产区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北等省份。由于茶油加工对原料依存度较高,我国现有的茶油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上述主要茶油产区。同时,茶油主产区消费者对茶油产品较为了解,认知度较高,而其他区域则相对偏弱。
行业发展前景:油茶产业发展有远大前景
因茶油生产具有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综合优势,也符合当前国家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国产小品种植物油。但当前油茶籽单产低、茶油质量参差不齐、渠道开发不完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也对企业的运营和盈利模式的规划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原料端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科研单位,进行树种改良、种苗培育,以解决油茶树单产低的问题;在传统销售模式上,应用互联网、新媒体等销售,丰富渠道以多层次开发市场;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与其他产业(如休闲农业)联合发展,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
2009年10月下旬,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7000万亩,其中新造林2487万亩,现有低产林更新改造2771万亩,抚育1337万亩,年产茶油总量达到250万吨。由此可见,国家将提供政策扶持,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油茶资源的不断增加。
3.6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分析
3.6.1 我国茶叶市场分析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货币政策以及政治风险催生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世界茶叶生产和销售依然保持上涨的态势,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称,2016年全国茶叶产量241万吨,比上年增产7.4%,是所有农作物里增幅最大的。
图3-6:近三年我国茶叶产量图
 
茶叶产量数据
2016年全国茶园总面积约为4448万亩,比上年增加132万亩,同比增长3.05%,其中开采面积约3578万亩,同比增长约5.64%。
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241万吨,增产7.4%。2015年中国绿茶产量达143.8万吨,出口量达27.2万吨,内销量为93.28万吨。2011-2015年间,中国绿茶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6%。2015年中国红茶产量达25.8万吨,出口量达2.8万吨,内销量为15.84万吨。2011-2015年间,中国红茶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8%。
茶叶细分市场统计
2016年茶类生产结构继续调整,干毛茶产量中绿茶、乌龙茶占比继续下降,分别为61.71%和11.09%;红茶占比超过乌龙茶,达到12.18%;黑茶(不含普洱)占比有所提升,为8.51%。其中,绿茶产量约150.91万吨,同比增长4.94%;红茶、黑茶(含普洱茶)产量约分别增长15.88%和13.35%,分别达到29.79万吨、33.48万吨;乌龙茶产量约为27.12万吨,增长4.80%;白茶产量保持平稳,约为2万吨。2016年,名优茶产量继续增长,突破100万吨。2016年茶叶年产值估计约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12.04%。
3.6.2 我国茶叶发展趋势
自茶叶问世以来,从没有被其他产品替代过。在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其它饮料也不可能取代茶叶。茶是健康饮料,是文明饮料,这是其它饮料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显现出茶的真正价值。茶叶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1、茶叶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中国茶叶有两个市场,一是国际市场,二是国内市场。从国际市场看,20世纪下半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初,世界茶叶生产量和贸易量一直是上升的。尤其是近十年间,贸易量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量的增长。从国内市场看,中国国内是一个大市场,是一个茶类需求多样化的市场。茶是中国的“国饮”,国内有13亿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2、绿茶、名优茶、特种茶等茶叶将畅销不衰。在中国,各种茶类和品种都有不同的消费人群。茶类结构基本上与市场需求是相适应的。绿茶是出口的主要茶类,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重点。名优茶主要市场在国内,近年来消费热度很高,将会继续一段时期。特种茶主要是乌龙茶、普洱茶,因具有独特的品质特色和保健功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3、深加工和服务的延伸将成为茶叶行业新的增长点。传统的茶产品附加值低,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经济出现了新的增长点。这就是茶叶的深加工开发,如:茶药品、茶食品、茶水饮料、茶保健品等等。市场前景看好,新开发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茶的消耗量小,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其产值将大大超过传统茶产品的产值。另外,服务的延伸,如:茶馆业的发展、茶叶包装的改进、营销方式的改变、茶文化旅游等等,都将成为未来茶叶行业的增长点。
4、文化与科技是茶叶行业腾飞的翅膀。茶文化为茶叶拓宽了市场,引导了消费。茶科技改变了茶叶生产面貌,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拓展了茶产品链。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科技比喻为中国茶产业腾飞的双翼。近些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哪个地区、哪个企业这方面做得好,其茶产品就会销路大开,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5、产业化是茶叶经营的发展方向。茶叶发展中存在着质量、品牌、营销、效益、科技等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于分散,企业经营规模过小。因此,产业化经营是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将有利于做大规模,做响品牌,降低流通成本,增加茶农收入,改变生产面貌。产业化经营是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也是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发展的方向。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