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政策背景
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富县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要求,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高度结合情而作出的重大抉择,是为进一步探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县委、县政府对县情不断深化认识和对经济发展成功经验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发展石斛产业就是充分发挥多气候带、多物种生存的比较优势,以开发生物资源为目的,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改造和提升生物资源开发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生物资源开发富县最重要的产业支撑。
2.1.2医用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石斛为兰科珍稀植物—石斛类中药中的极品,既可做药用,又可作保健品用。除了作为一种名贵药材使用外,从很久以前开始到现在还一直被作为一种高级汤料使用。
石斛在传统古典中药书籍均将其列为药材之“上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所有版本中均有记载,作为名贵药用草本植物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喉明目、延年益寿等之功效,以石斛加工成的枫斗一直作为高级保嗓良药,享誉东南亚和我国香港、澳门等地。道家经典《道臧》曾把石斛与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石斛位居首位,民间称之为“救命仙草”, 据成书于我国东汉末年(公元25-220年)的《神农木草经》记载:“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瀛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本草纲目》补载:“治发热自汗、痛疽排脓内寒”,《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称“养胃阴,除虚热”,用作“健胃强壮药”。多年来,由于其市场需求大而导致人工过度采挖,加上石斛自然繁殖率低、生长缓慢,目前野生的铁皮石斛资源已非常稀少,濒临灭绝。
早在1987年, 我国就已将石斛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之中, 并受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理》的保护,1991年我国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了濒危植物398种,其中也有铁皮石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亦有铁皮石斛。另外,铁皮石斛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该公约已于1975年7月1日生效, 我国政府于1988年7月7日交存接受书)保护之列,在国际上野生的石斛是被禁止贸易的。
目前石斛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价格昂贵,以优质石斛加工成的“枫斗”,目前市场价格在万元以上。由于野生石斛已非常稀少,依靠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石斛的人工种植,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石斛的需求,而且可以因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而起到保护野生资源的目的,因此人工种植石斛不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且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拟开展石斛种苗的人工高效繁殖和栽培研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研发出石斛种苗的人工高效繁殖技术体系和适合地区规模化生产的石斛种植技术,并进行示范与推广,这不仅能对六安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2.2项目必要性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导向,符合农业、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示范、带动当地药用石斛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且辐射带动能力强,能促进当地群众增效显著,带动贫困人口的尽快脱贫,有助于当地的安定团结,是一项保供给、增后劲、扩内需、促增长的产业,建设意义重大,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2.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
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又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按照国家中药现代化纲要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同)的进程,在2003年就在全国认证GAP企业;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位于优势区或出口重点区域内的南药、热带作物等园艺产品的良种(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顺应中国医药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石斛产业发展被列为重要项目之一。石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应中药发展现代化的需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导向。
2.2.2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
抓住国家实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实施中药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机遇,落实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药现代化产业,是推进中药材规范化与规模化种植,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经济强省的转变,逐步把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初加工基地和面向东南亚的中药材贸易集散地的重要举措,石斛产业是发展的重要项目,本项目建设是示范带动石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根据药用石斛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药用石斛种植的实际情况,具有适宜药用石斛生长的优势资源,是种植石斛最理想的地区之一,项目符合符合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2.2.3项目的建设是推动特色系列产品的需要
铁皮石斛是政府确定重点开发的特色系列药材之一,药用石斛产业是项目区一项新兴的药产业,但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种植滞后,产业发展缓慢,优势资源待开发,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本项目的实施,以现有的药用石斛种植基地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示范”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求,围绕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低耗”的目标,建设铁皮石斛标准化种植基地。
以此作为建设符合GAP要求的规范化、产业化,铁皮石斛实验示范重点项目之一,是推动中药特色系列产品开发,促进中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2.2.4项目的建设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以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建设符合中药材GAP要求的铁皮石斛基地,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培育和建立中药特色产业化;有利于示范和带动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铁皮石斛产业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充分利用项目区、项目点的土地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实施石斛生产基地建建设,有利于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示范带动当地农民实施农业产业化生产,同时有利于辐射、扩散先进农业技术及良种的推广力度,从而实现农业增效。
2.2.5项目的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项目的产业化开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托企业将石斛进行规模化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及资金、技术、信息的有机结合,符合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生产无污染、高质量石斛产品的现代市场需求,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2.6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产业保障的需要
石斛资源分布区大都是的贫困区,特别在农民增收缓慢的态势下,就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石斛,作为一种特有的高经济价值植物,在市场趋旺,价格上扬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将会产生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和经济保障。
本项目的实施是六安市地区发展农业经济,完善中药种植深加工体系,加快高科技中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中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
3.1.1石斛产业规模、布局及发展模式
石斛产业从无到有仅20年左右时间, 而且产业快速发展是“十一五”期间。“十一五”末期全国石斛种植面积约267公顷(其中约50%左右的面积投产),年产鲜条约100万公斤, 其中浙江占60%以上。现有栽培石斛的地区也从传统的浙江、云南扩展到广西、广东、福建、、贵州、江苏、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市区。从业人员40万人, 产值50亿元。
从产业链各环节分析看,石斛产业集中于浙江和云南二个省份,且二地的发展模式不同:
浙江以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为主,集原料生产、加工与销售于一体,共有企业19家,其中,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石斛产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2000年,天目药业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合作,建立了组培和大棚栽培基地,开展幼苗组培和大棚种植研究。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中药材GAP基地管理,制定和发布了天目山铁皮石斛《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范》、《安全质量要求》等相关标准。
从浙江的石斛产业布局看,浙江乐清依然是石斛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和栽培生产地,天台、临安、武义、建德、金华、龙泉、庆元等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均建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且栽培集约化程度较高。浙江石斛产业模式与云南明显不同,多以加工企业建立人工栽培基地形式组织生产销售。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森宇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民康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天目药业有限公司、雁吹雪铁皮石斛有限公司等一批石斛企业均建有栽培基地以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各企业均开发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另一类是以石斛鲜品销售为主的企业,如杭州天厨小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建德建立生产基地,生产石斛枝原条,研发鲜品保鲜包装技术,建立销售网络,并通过带动农户与农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建德石斛鲜品生产基地。
3.1.2石斛产品市场分析
1、药材及保健品
石斛销售市场目前主要在浙江,其次是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包括主产区云南在内的大部分区域石斛销售还未形成市场。通过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石斛产品的调研,以石斛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可分3类:一是鲜品(鲜条)直接销售;二是将石斛茎制成干品,即枫斗;三是精深加工产品,主要有3种类型,即胶囊(丸)、口服液和浸膏,其中有石斛茎粉末纯品,但更多的是添加人参、糖、维生素、灵芝等加工成的复合保健品。
(1)鲜条
主要集中于各主产地的种植农户和集散市场,也是中间商的主要原料来源渠道。
(2)枫斗
铁皮枫斗集中于集散市场、医药名店销售,与石斛属20余个药用种类所制成的枫斗产品外观常难以区分,但售价相差极大; 同是铁皮石斛,不同产地的产品售价相差大,浙江乐清、浙江武义等地栽培的一般高于云南产的产品。2011年
(3)精加工药品及保健品
精深加工成品以超市、医药名店为主,具不完全统计,国内以石斛为原料的制药企业年需求石斛总量为1.5万吨,其中仅江苏与浙江两地的上市药业就需要8000余吨 ,市场需求量巨大。其中,铁皮石斛精加工的原材料多数为生产企业自行人工栽培或定点生产基地生产,质量信誉较高。但因铁皮石斛产地间、种内品种间存在质量差异,不同生产企业对精深加工产品投料数量以及配料成分的差异,导致保健效果与销售价格的差异。产品有南京金陵制药集团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生产的孕妇清火片等。
2、鲜花产品
石斛兰等鲜花产品在欧美等发达普遍受欢迎,因该花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多为“父亲节”专用花卉,具备很强的观赏性。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广泛栽培,尤以东南亚最盛。其中以泰国产量最大,消费市场主要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到2005年,共有9446个杂交种在国际兰花品种登记机构记录。我国培育和规模化生产观赏石斛兰时间较晚,比之蝴蝶兰等品质、种类较为落后,但市场空间巨大。
3.1.3目标市场分析
石斛作为重要的中药材、保健品原料和观赏植物,其用途广泛,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且铁皮石斛自古被人们当作高档药用生态产品进行消费,目前铁皮石斛主要销售地为北京、上海、香港等区域的高收入人群,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市场前景。石斛除用作药用外,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主要销往日本、欧美的发达国家,在盆花和切花生产方面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石斛制品作为新世纪食品、药品、保健品的主导趋势,市场前景日趋看好。因此,项目产品必将会在国内、国外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2石斛产业特点分析
1、石斛产业目前已经度过起步期进入发展期,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和引导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重点引导型产业。目前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但还没有著名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出现,如果能在技术和市场上有所突破,今后五年将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
2、石斛产业属于高科技支撑的产业,从产业链环节上看,育苗(科研机构+具备育苗能力的企业)→种植(基地+农户)→初加工(基地+农户)→深加工(药企、保健品生产企业)。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解决了种苗大量繁育难题,确保了生产栽培每年数亿株苗木的需求问题; 栽培基质的研发与集成栽培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从野生到家化栽培的技术瓶颈;依据中医原理,通过多种名贵药材的复配,生物活性物质的高科技提取工艺研发,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与新产品,在产业链上拥有专利和培育技术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业。目前石斛种苗的组织培养及工厂化生产不仅是技术,也需要较高的投入和管理;石斛种植由于技术性强,需要较高投入建设大棚设施,除土地成本,每亩集约化栽培石斛投资达5—6万元;在成品加工领域,更需要现代高科技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与技术,在设备、技术上需要高投入,高投入必然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石斛产业链各环节都需要较大型的农业合作组织、骨干龙头企业的直接组织参与。
4、种植是铁皮石斛产业的基础,成品加工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营销确保了产业的持续发展。从浙江石斛产业发展与产业链各环节布局分析可以发现,浙江铁皮石斛近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栽培、加工与营销的有机结合,产业链的各环节联动。相反,云南省未能实现产业联动,从而制约了铁皮石斛产业的快速发展。
3.3中药材产业情况
3.3.1中药材种植情况
有常用道地药材 300 余种。如亳州的白芍药,铜陵的牡丹皮,宣城的木瓜,歙县的贡菊花,岳西的茯苓和的石斛。产量较大的品种有板蓝根、桔梗、白芍、牡丹皮、丹参、葛根、白术、半夏、前胡、太子参、山茱萸、柴胡、南沙参、明党参、苍术、栀子、茵陈、百部、白鲜皮、金钱草、夏枯草、益母草、柏子仁、断血流等。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0 多万亩,遍及全省各地。其中亳州市种植面积60 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谯城区和涡阳县境内,种植较多的品种有白芍、白术、牡丹、桔梗、白芷、薄荷、菊花等。
阜阳市种植面积20 多万亩,年产值4 亿多元,大宗品种是桔梗、板蓝根、薄荷、白术和穿心莲等。
滁州市种植面积约19 万亩,产值约为4.8 亿元。其中,甜叶菊种植面积约为18 万亩,产值达4.3 亿元;滁菊种植面积约为8500 亩,产值达2200 万元;银杏种植面积约6000亩,产值达60 万元;其它类约为1000 亩,产值达130 万元。
六安市种植面积近20 万亩,主要集中在金寨、两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种有石斛、皖贝母、断血流、茯苓、天麻、灵芝、银杏、西洋参等;舒城县规模化种植的品种有柴胡、苍术、茯苓、白术、半夏等。
安庆市种植面积14 万多亩,大宗地产药材有200 多种,其中每年可产1000 吨以上的品种有茯苓、瓜蒌、葛根、夏枯草、活血藤、香附子、虎杖、菝葜等8 种,500 吨以上的品种有桔梗、南山楂、金樱子、野菊花、白茅根、断血流、石菖蒲等12 种。
池州市种植面积约10 万亩,主要品种有山茱萸、杜仲、丹皮、桔梗、白术、绞股蓝等。
宣城市种植面积约10 万亩,主要包括宣木瓜15000 亩、太子参18000 亩、宁前胡8000 亩、灵芝1200 亩、瓜蒌20000亩、杜仲3000 亩、白术2000 亩、乌梅2000 亩、元胡5000亩、银杏5000 亩、皖贝亩1000 亩等。
黄山市种植面积9.4 万亩,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种是贡菊花、杜仲、山茱萸、金银花、垂盆草、枇杷叶、绿梅花、灵芝、银杏等,年产量1 万吨,生产加工年产值4.7 亿元。
芜湖市种植面积8 万多亩,市辖三县中药材种植户约8000 户,种植大户10 余户,形成规模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丹皮、辛荑花、珍珠、杜仲、菊花、山茱萸、白芍、射干、玄胡、太子参等。
巢湖市无为、和县两县共有规模河蚌珍珠养殖约1 万亩。
铜陵市种植面积1 万多亩,主要品种是牡丹,另外还有白芍、桔梗、白术、杜仲、枳壳等传统种植品种。
淮北中药材特色种养殖面积1300 多亩,种植养植了蟾蜍、板蓝根、半夏等品种。
3.3.2中药材生产基地情况
目前已形成了以亳州、阜阳为重点的皖北家种中药材种植生产区域,以六安、安庆为重点的皖西大别山特色中药材生产区域,以黄山、宣城、池州、芜湖、铜陵等地为重点的皖南山区中药材生产区域。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一批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1、地方政府支持的以生产区域形成的规模化种植基地。
如亳州的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板蓝根、桔梗等生产基地;阜阳市太和县以李兴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各乡镇的桔梗生产基地,位居全国三大桔梗生产基地之首,常年种植桔梗10 万亩(其中李兴镇5 万亩),年产量2.8 万吨,年产值3 亿元左右;以阮桥镇为中心板兰根基地,面积稳定在4000亩以上,年产量1600 吨,年产值600 万元;黄山贡菊基地种植面积为5.7 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10 个,百亩以上基地26 个;宣城太子参基地,种植面积为1.8 万亩;池州市石台县七井乡有山茱萸、丹皮基地,种植面积万亩以上;铜陵凤丹基地,种植面积为0.5 万亩;六安市石斛基地,种植面积3.5 万平米。
2、通过GAP 认证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生产基地。
如阜阳市太和县阮桥镇板兰根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 基地认证;该县“李兴”、“鹏宇”牌桔梗也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亳州市白芷、牡丹皮、菊花、夏枯球、板蓝根、丹参、玄参、天花粉、白术、桔梗、白芍、知母等计有1.4 万亩基地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或成为标准示范基地;该市的千草药业4 个品种、亳广药业10 品种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金寨被授予全国灵芝之乡称号并通过认证;黄山贡菊、铜陵牡丹、石斛等获得原产地理标识产品证书。
3.4中药材产业制约因素
3.4.1体制不顺
我省中药材产业化未设立专门的主管部门和协调机构,多个部门参与管理,分别从自己部门的管理职能出发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省政府虽已确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化牵头单位,但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不明确,尚未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且部份市的中药材产业化牵头单位不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下较难对口。
3.4.2风险难控
中药材市场需求的变化大,价格的起伏大,药农种植的盲目皗大,承担的风险皗大,种植规模越大风险越大,而药农承受风险的能力很低。缺少预测需求的预警机制,缺少补偿风险的保险机制,严重影响药农种植的积极皗。
3.4.3引导不力
部分地区组织不力,缺少引导,中药材种植基本上是药农的自发行为,产业化成绩不明显。我省中材药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其他地区,尤其是野生家种药材资源丰富的皖南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当地农村经济和药农增收的引导、拉动作用小。
3.4.4培训不够
很多地区缺少中药材技术人才,缺少技术推广机构,缺少技术指导,缺少宣传培训。广大药农不掌握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不注意中药材资源保护。
3.4.5规模不大
除少数品种外,我省中药材种植(养殖)总体规模偏小,炮制水平偏低,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大多数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加工企业,技术水平偏低、市场竞争无序的局面未根本改善,总体上存在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
3.5石斛产业基本现状
“石斛”是我县独有的、拥有原产地地理保护标志的国家珍稀名贵中药材,为“中华仙草”之最,药用保健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切实保护并合理开发这一珍稀物种,进一步加快石斛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政府于2009年10月印发了《关于加快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意见》(霍政〔2009〕133号),《意见》提出了到2015年,全县石斛栽培面积达6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全县石斛栽培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新建或引进石斛深加工企业2家以上的发展目标。
3.5.1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石斛产业发展,特别是2009年10月份以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石斛产业化工作领导组,制定了石斛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扶持政策,3年兑现以奖代补资金8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石斛产业的积极性,加之石斛市场前景广阔,产生了较强的拉动作用,石斛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我县石斛栽培达到102户,比2009年增加67户;栽培占地面积35.63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29.9万平方米;3年来,多渠道投入资金超过8千万元,用于基地建设、组培育苗和产品开发;石斛加工企业达到19家,2011年石斛产值超1亿元。
3.5.2栽培区域不断扩大
是石斛的原产地,是我县石斛的主产区,石斛产业已经成为该乡的重要支柱产业,2011年石斛栽培户58户,占全县的一半以上,栽培占地面积达到32.1万平方米,占全县的90.1%。在石斛主产区发展的同时,全县石斛栽培区域也在扩大,2008年,我县石斛栽培乡镇仅有太平畈和大化坪2个乡镇,2009年扩大到黑石渡和下符桥镇,2010年以后,又增加衡山镇、与儿街、东西溪、诸佛庵、磨子潭、落儿岭、上土市和县经济开发区,现已达12个乡镇(开发区)。
3.5.3产业基地发展加快
在石斛产业发展中,各地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基地建设带动石斛产业发展,基地面积由2008年的3万平方米发展到2011年的近16万平方米,目前,较大的石斛产业基地已初见规模。【长冲中药材公司石斛园】位于王家店村,由长冲中药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目前是最大的石斛基地,其米斛产量占全县2/3,占地260亩,目前已建成32个标准化栽培大棚,其中米斛大棚14个、铜皮石斛大棚16个、铁皮石斛大棚2个。公司计划新增投资5000万元,兴建栽培基地和组培室,并在太平村流转300亩土地,建设以米斛为主的石斛高科技产业园。【王家店石斛园】位于王家店村,由康顺名贵中草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投资兴建,占地30亩,总投资1300万元,已建成18个标准化栽培大棚,其中米斛大棚6个,铜皮石斛大棚11个,铁皮石斛大棚1个。公司计划新增投资4100万元,建设栽培基地和组培室,并在太平村流转100亩土地,建设石斛高科技产业园。【药王谷米斛园】位于王家店村,由圣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拥有规范化标准组培室6000平方米,可年产石斛试管苗6000万至1亿株。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5年实施,兴建原生态栽培基地1000亩,2011年已完成50亩米斛基地的土地平整,标准化石斛大棚在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500亩仿原生态林地栽植将在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石斛天然科技园】位于何家坊村,由史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进行农科工贸一体化项目开发,项目建设时间为5年,2011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及沟渠配套、加工厂房建设,今年5月底完成标准化大棚建设,8月份组培苗全面着床,组培室及石斛博览园将依托何家坊集镇开发及大别山中药材市场建设,在年内动工兴建,石斛天然科技园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其他石斛产业基地】东西溪乡石斛基地,主要分布在桃李河、东溪和余家畈村,种植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320万元,其中桃李河石斛基地于2011年开始种植,东溪和余家畈村石斛基地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施工;与儿街镇石斛基地,位于大沙埂村,由我县顾本堂石斛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种植石斛40亩;黑石渡镇石斛基地,位于朱家畈村和白莲新村,朱家畈村基地由圣农石斛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规划建设1000亩,一期工程268亩土地已经流转,开始土地平整,白莲新村基地由宝正石斛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大棚基地36亩;县经济开发区石斛基地,主要是中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组培室和3亩炼苗基地。
3.5.4市场需求一路看好
石斛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和保健作用,不仅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对多种疾病调理康复有显著疗效,在抗疲劳、延缓衰老等方面也有明显作用,石斛产品的预防、治疗、保健的特性已被人们认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保健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沿海省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及美国、欧洲等国家视其为保健珍品,市场需求在逐年增大,石斛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5.5品牌创建更加注重
在石斛产业发展中,我县注重公共产品开发和创建商标品牌,石斛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评审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家石斛开发公司获得石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许可;2010年12月,我县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石斛之乡”称号,这是全国唯一的称号;2010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石斛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我县石斛的主要商标品牌有:何云峙(著名商标)、何石世家、五峰山、六万寨、百草林、农佰乐、鑫土地、药王谷、顾本堂、益寿堂、何府等。
以上情况表明,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加快石斛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我县石斛产业总体上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批石斛基地开工建设,石斛种植和加工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与此同时,石斛种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野生资源枯竭、引种种源混乱,多年来,受试管苗组培技术的限制,致使试管苗无法真正大规模应用于生产,虽然县内有三家组培企业,但远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二是石斛产业缺乏相关标准,石斛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制定产地、种苗、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生产经营监管制度;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产品的深度开发,石斛目前还是以粗加工品枫斗为主;四是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石斛产业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县乡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群众栽培技术指导还不到位;五是市场开发和管理力度不够,石斛作为珍稀名贵中药材,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石斛产品,大多是打着“石斛”旗号,使真正的石斛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
3.6加快石斛产业发展建议
到2015年和2020年,我县要实现石斛栽培面积60万和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发展目标、需保持14%和12%的年均增长率。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方式为动力,走规模化、集约型的发展路子,加快石斛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把石斛产业培育成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3.6.1编制年度计划,有序发展
立足情,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依据《石斛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编制好年度发展计划,全力抓好规划落实。在发展布局上,重点放在有一定种植经验和基础以及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和企业上,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在发展方式上,采取规模化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栽培品种;在发展方向上,抢救保护米斛珍稀物种,设立野生石斛保护区,大力发展铜皮和铁皮,适当引进其他品种进行试验。
3.6.2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发展
鼓励农民群众投资发展石斛生产,按照县政府《关于加快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及时兑现以奖代补;积极协调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石斛小额贷款发放业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困难;逐年增加石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等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开展石斛产业招商引资,鼓励和吸纳县外资金投入石斛生产,努力构建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资、农民投入和社会融资以及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3.6.3加强科研攻关,科学发展
石斛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在发展中应注重人才队伍和科技研发。加大石斛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按照发展石斛产业和生物经济的要求,重点培养石斛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开发、经营管理、产业技工等各类技能人才并鼓励石斛种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在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优化人才使用环境,为我县石斛产业发展建设一支规模适当、质量上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科技研发推广,鼓励石斛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石斛产业科技研发,优先扶持石斛组培室建设,大力推广石斛组培技术。凡获得相关专利及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的,按县政府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和资助,相关部门优先安排项目申报。
3.6.4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发展
以为重点,在全县取得石斛地理保护标志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扩大基地规模;组建合作组织,规范专业协会和合作社运作模式,以发展基础好的种植大户为骨干,采取专业组织+农户的模式把分散的种植户联合起来,在种苗供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和销售以及检查验收等环节建立协调和约束机制;培植龙头企业,加快扩展石斛生产规模,实行政府推动、协会牵头,鼓励采取股份合作等方式,整合全县石斛资源,重点扶持培育规模大、有潜力的石斛生产龙头企业;建设以石斛等为特色的中药材市场,发挥市场纽带作用。
3.6.5保护品牌形象,推介发展
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实行产品标识、原产地保护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工商、质检等部门应加强对石斛品牌产地和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护石斛的市场声誉;石斛产业协会应积极筹建、及早开通“中国石斛之乡”网站,编制宣传画册,结合旅游和招商对外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石斛在石斛中的极品地位,扩大石斛的知名度,提高石斛在国内外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