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电商物流园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16 09:30:24

导语1 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 3 1 项目建设背景1、产业政策背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产业政策背景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随着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得到长足发展,农产品流通已成为人民安居、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及现代物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指示。   
在文件中,明确指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
从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及国家政策等宏观方面显示,农产品仓储、流通、交易等方面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转型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本项目的提出是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2、产业需求背景
当前将开展农产品新鲜直供工程,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制定和推广一批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打造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推动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冷链信息平台。支持食品加工业企业、农批市场与城市配送企业加强协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冷链产品配送直销平台,开展农产品新鲜直供工程。
为加快电商物流网络布局,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建设改造一批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和仓配一体化分拨中心。同时,加快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进一步扩大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市)覆盖面,提升改造一批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网点,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流同步渠道。预计到2018年,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市)覆盖全省2/3的县(市),建设1万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019年达到1.3万个,2020年达到1.5万个。
“电商产业园+物流园”为加快推进农产品物流业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促进现代农产品综合市场及冷链物流系统的结合发展,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繁荣各类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服务等新功能的支撑。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解决乃至冷链物流配送短板,快速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扩大销售半径、保障居民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3、我国的“三农”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而解决“三农”问题,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对其影响极大。建立中农联时代电商物流园项目,可以对地区农产品商贸物流的发展有指导和引导意义,对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意义极大。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政策的规划要求
1)《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以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为源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有形和无形结合、线上和线下融合、产地和销地匹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制度完备、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
重点加强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会展)中心以及物流节点建设。加快农产品产地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田头市场的仓储、物流、冷链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冷藏冷冻、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鼓励市场应用节能设施设备,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处理、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管理理念、标准和技术,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冷库等冷链设施设备,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各地建设或改造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等农产品零售市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
2)《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 (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协同发展,拓展延伸物流服务功能,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形成连接产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到2020年,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覆盖全省的物流空间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培育形成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支柱性、地标性产业。建成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引领性企业,“买全球、卖全球”能力和水平全国领先。培育建设10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商综合物流平台、30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万亿元以上。电商物流与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现代农业集群等领域融合合作更加深入,工业品、消费品、农产品流通更加便捷高效,供应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支持开封、、濮阳、三门峡、周口、驻马店、济源等地,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
3)《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提出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搭建以公益性为主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农村淘宝“千乡万村”、农村京东“千县燎原”项目,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各县(市、区)要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积极培育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开展对接。
4)《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年)》提出 到2020年,豫北现代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覆盖全市的物流空间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培育形成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
基本形成“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初步建成豫北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果蔬、肉类、奶类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0%、50%和60%以上,冷库总库容达到10万吨以上,冷藏运输车达到500辆以上,新增冷藏集装箱50个,建成1-2个省级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和生鲜电商交易平台,建成2个大型冷链物流加工分拨配送基地,打造1个省级冷链物流示范园区,培育形成3家以上全国性冷链服务标杆企业,推动冷链物流企业上市。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是政府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地区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的发展。
2、项目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我国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能够及时调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此过程中,作为农产品流通及销售主渠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准确信息,发挥重要的市场导向功能,有利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动及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农业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通过完善其服务功能,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的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引导农产品合理有序流通, 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第三,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功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央一号文件在推动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方面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同时“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行动”。因此,通过中农联时代电商物流园项目的建设,在积极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保障供应和价格形成等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对进一步优化乃至规模化、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和公益性功能等衍生功能,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3、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促进项目的建设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融合深入发展,产业分工持续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新技术、新业态迅速发展,物流业呈现出网络化、国际化、融合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国内有关省市特别是周边地市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规划布局和政策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物流业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现代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连接生产和消费,既是生产环节的供给侧,又是消费环节的需求侧,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现代物流业必须按照需求导向、市场导向转型升级,着力扩大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等中高端服务供给,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2)“一带一路”和中原城市群建设为加快物流业发展创造新机遇。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原城市群及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如火如荼,我市作为通南达北、连东贯西的重要物流通道地位更加凸显,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效应持续提升,供应链物流和中转联运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3)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物流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方式创新和多式联运加快发展,为现代物流业融入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重塑价值链,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提供了强劲支撑。
4)居民消费升级为物流需求拓展广阔新空间。现代物流业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便利化、高品质、安全性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为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等新兴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4、项目的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传统的批发市场在“新常态”下,自身发展的弊端日益凸显,面临行业转型升级、新经济业态兴起、城市发展急需外迁等困境,使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新的发展挑战。
本项目通过打造一个为集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交易、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仓储冷链、配送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于一体的上规模、上档次、各项配套功能设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快速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而且因为相关业态及其产业链的牵引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而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5、项目的建设是地区缓解就业再就业严峻形势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增加地方特色产品流通企业和各种农产品营销专业户进场从事批发交易的规模与数量,扩大就业空间,为广大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测算,中农联时代电商物流园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市场管理、经营、货物装卸、勤杂服务等240就业岗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的就业压力。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市场分析

2006-2015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增速在逐渐放缓。2015年,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66344.00千公顷,较2014年增长0.54%。
图2-1:2008-2015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统计
 
2015年全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3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2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80万公顷,减少4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06万公顷,增加1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74万公顷,减少16万公顷。
表2-1:2015年农作物产量情况统计

名称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粮食 62144 2.40%
谷物 57225 2.70%
棉花 561 -9.30%
油料 3547 1.10%
糖料 12529 -6.20%
茶叶 224 6.90%
肉类 8625 -1.00%
牛奶 3755 0.80%
水产品 6690 3.50%
 
2011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纺织业出口受阻,企业数量大幅下降。2014年企业个数下降为2.05万家,较上年下降了1.36%。到2015年,我国纺织业企业个数为20525家,较上年增加0.15%,略有回升。
图2-2:2009-2015年中国纺织业企业个数及变化
 
2015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销售稳定增长,企业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2015年,企业个数为2.49万家,同比增长4.68%。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已连续多年呈现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农产品物流占全部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下降趋势,2014年这一比重已跌至1.55%左右,到2015年略有回升为1.59%。这说明,中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中国农产品物流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2-2:2010-2015年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单位:万亿元,%)
年份 农产品物流总额 社会物流总额 农产品物流所占比例 农产品物流同比增长
2010 2.8 125.4 2.23 4.3
2011 2.9 158.4 1.83 4.5
2012 3.0 177.3 1.69 4.5
2013 3.2 197.8 1.62 4.0
2014 3.3 213.5 1.55 4.1
2015 3.5 220.0 1.59 6.1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和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农产品流通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和加工配送等环节,并且要经过多个节点企业,运输规模小,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储存加工保鲜成本、流通中介费用等偏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要占6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图2-3:农产品流通成本构成分析(单位:%)
 
 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因运输、包装的不统一等物流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流通过程中多有质量问题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食用的安全性,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另外,一些出口农产品因为质量安全标准问题屡屡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甚至被封杀,严重影响了农民利益,不利于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
2015年,中国水果总产量为2.74亿吨,同比增长4.72%。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果品产量将持续稳定增长,但增长幅度将放慢,果品总需求会逐步增加,特别是对优质安全水果的需求量会上升。
图2-4:2008-2015年中国果园面积及水果(含果用瓜)产量统计
 
从20世纪80年代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中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截止到2015年末,我国蔬菜产量为7.69亿吨,同比增长1.20%,是近十年来最低增速。
2005-2015年,中国肉类产量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只在2007年由于爆发猪蓝耳病和饲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使猪肉产量大幅下降(2007年猪肉产量与2006年相比下降223.28万吨),因而肉类产品产量有所下降。
图2-5:2008-2015年中国肉类产量及同比增长
 
猪肉是中国肉类进出口的主要品种,2015年,我国累计进出口猪肉84.9万吨,比2014年增加29.5%,价值人民币110.3亿元,增长22%。其中,进口猪肉77.8万吨,增加37.8%;价值人民币90.4亿元,增长40.2%,进口平均价格为11.6元/kg,上涨1.7%;出口猪肉7.1万吨,减少21.9%,价值人民币19.9亿元,下降23.2%,出口平均价格为27.9元/kg,下跌1.7%。2015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及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调整通知",其中将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由2015年的2220~2260元/吨不等,统一下调至2000元/吨,平均降幅高达10.7%。
图2-7:2008-2015年中国玉米产量及增长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8-2015年,中国小麦产量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增长率在3.5%以下波动。2014年,中国小麦产量达12617万吨,同比增长3.5%。2015年中国小麦产量达到13018.70万吨,同比上涨3.18%,产量达历史新高。
图2-8:2008-2015年中国小麦产量及增长情况
 
2015年,我国小麦国内消费总量为12020.4万吨,同比下降5.70%。根据供需情况,我国消费量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总体消费不占,企业开机率普遍降低。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玉米的价格相对较高,小麦用作饲料的消费数量有所增加;小麦工业消费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粮食深加工行业普遍亏损,从而降低了用量。
从进出口看,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14/1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达到创记录的7.20亿吨,比上年度增加590万吨;消费量7.1亿吨,比上年增681万吨;期末库存1.96亿吨,比上年度增994万吨,库存水平继续回升。
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为4300家左右,亿元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超过1700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约1000个。随着各地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环节中批发市场的重视,都加大了对交易市场的投入,而规模也越来愈大,预计到2020年,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将达到2500家以上。
图2-9:2016-2021年中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预测
 
2.2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2016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达到2200亿元,同比增长22.3%。2017年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全新的变化,冷库方面,产地冷库建设增多,冷藏库、保鲜库、气调库体量将有所增加;冷藏车方面,新国标GB1589的出台对规范和推动冷藏车市场发展提供新动力;冷链物流体系也将逐步走向第三方服务。
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16元。依照发达国家经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4000美金附近,冷冻、冷藏食品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并推动了冷冻、冷藏食品消费和冷链产业的建设发展。
2016年底我国冷库总量达到4015万吨(约为10037万立方米),国内冷藏车年度销量为2.61万辆,冷藏车保有量超过11万辆。
图2-10:2013-2016年我国冷库容量统计图
 
图2-11:2007-2016年我国冷藏车产量统计图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逐渐向储藏、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完善终端销售环节的冷链管理,加快发展生鲜食品配送。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2.3 市场需求分析
2.3.1 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A、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批发市场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截止到2000年底,已发展到4532个,农业部定点的市场已发展到248家,基本覆盖了全国除西藏和港澳台以外的地区。初步统计,定点市场的年经营额近1000亿元,是农产品流通的“大动脉”,因而成为抓好放心农产品的重要领域。目前,大中城市消费鲜活农产品的50%~7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通常是城市规模越大,这个比重就越高。批发市场的发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农民已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的竞争格局,各种农产品购销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大型批发市场。例如,北京大钟寺、河北乐亭、山东寿光、深圳布吉、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西安西北、南京农贸、成都四马桥、长沙马王堆和长春果品批发市场等,辐射能力强,社会知名度高。其中,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经营额100多亿元,辐射20多个省、省和直辖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汇集、传递中心。深圳布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20亿元,辐射了整个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这些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半径大,具有较强的交易和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和发现功能、结算功能、风险分散功能,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在部分批发市场得到应用。有些市场加入了全国性的信息网,设立了电子信息屏幕,向社会公布信息。有些市场引人了电子票据结算等现代化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的规范性,促进了市场交易的发展。有些市场在培育市场主体,实行会员制,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有些市场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试行了拍卖竞价,开展了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了商品的交易方式,增强了流通服务功能。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链条不断拉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市场顺应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软件、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仅提供农产品集散场所,还逐步开展农产品包装、贮藏、运输以及信息传递、代理结算等配套服务,有的还建立了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开办连锁经营网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B、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起点低,总体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通常是谁有钱、有地,经当地政府批准,甚至只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一个批发市场就办起来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批发市场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从全国来看,这种不平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产地批发市场与销地批发市场之间的差距上。
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绝大多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设施简陋,不配套,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许多批发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像个“放大”的集贸市场。交易手段落后,全国424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98%以上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至于实行会员制,采取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加入农业部信息网的190多家批发市场中只有30多家实行了电子收费和电子结算。
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业务经营存在盲目性。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他们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且大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从中央到地方对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是比较重视的,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于不同的地方和部门,资源不能共享,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2 农产品流通概况
目前农产品流通呈现五个“不适应”,农产品流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农业主要矛盾由体制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由区域性转为全国性和世界性,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农产品的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农产品流通呈现“五个不适应”: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对市场需求不适应;农产品生产规模和成本对市场竞争不适应;市场信息工作对市场开发和生产结构不适应;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对大市场、大流通不适应;封闭、落后的经营观念对市场开放化和竞争化不适应。
目前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多达746.7万个,其中农户714.7万个,农业企业2.0万个;在其中2175.4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占了98.5%。由于如此众多的生产单位的经营行为都是由个体意志支配,使得步调难以协同,农业结构难以合理,要么生产多了,要么生产少了。此外,由如此多无序生产者的农民个体为市场提供几乎相同的各种大宗农副产品,必然加剧农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虽然各地流通队伍发展较快,数量上有了较大规模,但是多数是分散弱小的小商小贩、个体流通户、经纪人或代理人,老百姓统称之为“九八佬”,他们在经营中大多数被动等待市场的反应,不能为农产品生产起到“领航”的作用。
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培育龙头农业企业,使之成为流通的主体。统计表明,到2016年,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236家。而农业比较发达的山东高达5556家,是的5.5倍。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和运销的带动面不到30%。
2.3.3 集贸市场概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的集贸市场已形成面向全国、涉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较为成熟的产业。在流通方式和渠道上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从总体来看,的集贸市场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各类农副产品的成交量、成交额平稳增长。
2016年全市农贸集市商品成交额145.5亿元,增长10.91%,其中,市区集市农产品成效额96.6亿元,增长39.16%,全市工业消费品市场商品成交额22.7亿元,增长32.16%。
2.4 及地区农产品资源调查
2.4.1 2016年农产品产量统计数据
2016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表2-3:2016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
序号 产品名称 2016年 比上年增长%
1 粮食产量 1473.2万吨 -0.8
2 蔬菜产量 1936.9万吨 3.16
3 水果产量 526.4万吨 13.9
4 肉类总产量 383.0万吨 8.4
5 禽蛋产量 1.45万吨 2.22
6 牛奶产量 4.8万吨 26.3
7 水产品产量 274.3万吨 3.7
8 全年肉猪出栏 3585.9万头 7.9
9 全年家禽出栏 5.7亿元 9.6
 
2.4.2 农产品资源调查
2016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表2-4:主要农产品产量一览表
序号 产品名称 2016年 比上年增长%
1 粮食产量 170.05万吨 -3.02
2 玉米 29.12万吨 11.78
3 花生产量 8.32万吨 7.59
4 甘蔗产量 858.61万吨 -7.47
5 蔬菜产量 253.42万吨 3.16
6 木薯产量 45.91万吨 29.5
7 水果产量 67.04万吨 17.13
8 肉类总产量 41.98万吨 9.8
9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 30.91万吨 9.1
10 禽蛋产量 1.45万吨 2.22
11 牛奶产量 2.40万吨 52.09
12 水产品产量 15.88万吨 9.18
13 全年肉猪出栏 384.31万头 8.21
14 全年家禽出栏 6834万只 13.79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