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快速增长的住宅需求刺激了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大军-农民工,这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产生了严重问题。由于建设行业的工作环境艰苦,进入建设行业的农民工相对来说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加之培训不足,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成本非常高,甚至无法控制。没有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既要满足急剧膨胀的住宅市场需求,又要保证高质量的住宅建设,工业化住宅开发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目前社会资源的消耗基数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年都以15%左右的比例在递增,包括总的用水量、用钢量、水泥用量,这些都与建筑建造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每年建筑产生建筑垃圾的总量大约在1500万立方米,建筑施工的用水大概相当于21个大中型水库的容量,施工过程中使用木模板的木材消耗,相当于40万公顷的森林。
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现场工作量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可以大量节水、节材、减排,因此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节约社会资源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1.1政策背景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针对推动建筑工业化做了具体部署:“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
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对于住宅产业化也作了要求:“积极推广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新型建筑体系,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建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推行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并对绿色建筑不同级别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标准。
与此同时,各省、市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制定了关于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标准。
可以看出,国家及行业本身日益重视对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推进和引导,特别是当前阶段我国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大潮更为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契机。公司现代建筑工业化建设项目是由政府主导,以企业牵头,与高校联合开发节能、抗震、环保的新型住宅技术,以实现住宅建筑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和通用化。项目符合我们当前阶段国家经济和建筑行业的政策发展需要。
2.1.2产业背景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提供了新的契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而人口红利的淡出更提供了内驱动力。虽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机遇,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业将迈入新的现代工业化时代。
业内普遍看好预制装配式住宅构件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投资的力度,一批有施工、开发经验的大企业正在谋划和建设大型预制构件厂。
2.1.3技术背景
一、设计概念的进步
由日本建筑学会编制的预制等同现浇解说中强调:预制混凝土结构必须具有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强度、钢度和恢复率特征,也就是延性。只要是遵守这一设计原则,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经历大地震的考验,可以达到和现浇混凝土完全等同的效果。 目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会同有关科研、设计、教学、制作和施工单位,共同制订了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二、建造技术的进步
目前装配式结构的两个关键技术已经成熟。一个是受力钢筋的连接和主要的构造技术,就是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采用套筒连接技术。第二个就是采用现浇混凝土跟预制构件相结合的技术,不再强调全装配,在预制构件当中,在适当的部位增加一些现浇混凝土,这样使整个装配式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延性。
三、材料和施工机具的进步
建筑新材料的不断应用给住宅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如外墙板之间采用新型密封材料,防水构造作了大量改进,阻断了漏水。如预制构件的支撑系统较以前也得到非常大的改进。 现阶段,我们国家大型吊车和大型运输拖车已经开始进入施工现场,这为现代建筑工业化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吊装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预制构件在欧美多个国家已经有先进成熟的流水生产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2.1.4节能减排政策
我国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建材初级产品(水泥、骨料)的生产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房屋建造过程也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同时排出大量建筑垃圾;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能耗更是不言而喻。
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节能减排:
1、产品生产过程可以吸纳大量固体废弃物,实现生产过程的“负排放”;
2、为施工过程实现“工业化建造”提供支持,间接实现节能减排;
3、采用复合保温、结构装饰一体化技术,减少建筑物使用过程的能耗;
4、预制构件的重复利用,实现建筑资源可循环。
为此,国家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
1、节能减排增值税优惠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的通知》(财税〔2009〕163号);
2、节能减排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9、101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
2.1.5绿色建筑政策
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已经推行了近10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出台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过去没有实质性的优惠政策,进展不是很快。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由此将极大的调动开发商实施绿色建筑的动力,相信未来绿色建筑将成为市场主流。
绿色建筑的实现离不开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和产品的支持,目前多个地方的绿色建筑推荐技术目录都可见到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产品的身影。实际上,无论在设计优化、材料制造节能减排、墙体结构-保温一体化、施工过程“四节一环保”等诸多方面,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都将大有可为。
以上可见,国家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及其产品是持积极态度的,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
中国正处于大规模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期,是耗能和碳排放急剧增加的时期,作为耗能和碳排放大国,中国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做出了郑重承诺,节能减排已经列入了基本国策,成为各级政府的硬性任务。中国建筑业比较落后,在建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中国建筑业与发达国家建筑业最大的差距在于工业化程度。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工业化程度高,建造过程主要在工厂里完成。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工业化与传统的现场建造方式相比,能耗与碳排放会减少30%。因此,在中国的建筑领域进行革命性变革、实现节能减排,不仅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
除了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外,中国建筑领域还存在着工艺落后、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差、劳工作业环境差、建设周期长等问题。
2.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2.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
本项目属于《2009年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建材类的“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开发生产”产业。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可以使建筑和生产垃圾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重组和升级,促进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2005]33号)精神,积极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采用优质新型墙体材料建造房屋并按节能标准要求采取保温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舒适度,减少建筑能耗,改善人民的工作、生活条件。
符合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的要求。
2.2.2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阶段,工业能耗、建筑能耗和交通运输业能耗是我国总能耗的主要方面。随着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建筑直接能耗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全国建筑物每年用电量4000-5000亿度,占我国发电量的22%-24%,单位建筑面积耗电26-27kWh/(m2·a),是发达国家的2-3倍,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是不相符的。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分突出,发展节能新墙材、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现浇现砌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模板、脚手架。现场湿作业过程中木材、钢材、水泥、水消耗量巨大且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量大。工业化住宅的构件在工厂集中生产,生产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环利用,能大量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浪费。
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是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可实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大约50%的住宅开发在中国,我国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30%,相关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可有效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2.2.3能够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力资源紧缺及成本持续提高的难题
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外出务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建筑工人将逐步减少,造成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建筑工人数量的缺乏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将会缩小工业化住宅建筑与传统住宅建造成本之间的差别。如果能够将住宅建筑的大部分现场作业转移到预制工厂里面去,将一部分农民工将转变为产业工人,使他们享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条件,这必将能够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如此,由于工业化住宅建筑的主要构件均在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这就明显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了生产过程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2.4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工业化住宅的建造方式可将大部分湿作业转入工厂,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水排放,降低施工粉尘及噪声污染,大大减少了施工扰民的现象,有利于环境保护。
2.2.5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住宅产品
工业化的住宅建造方式能提供高品质、高耐久、节能品质合格的住宅,解决长期以来住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建筑质量问题。由于部件产品大多是在工厂生产制造,可以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控制产品质量,使之达到国家标准,现场吊装和少量节点连接作业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保证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6地下综合管廊政策持续推进、支持力度加码
早在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政府就提出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在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再次强调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应实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进入2014年之后,地下综合管廊政策密集出台并从技术、建设、融资等方面不断规范和完善,政策不断加码、细化。
2.2.6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2015年8月26日,市政府召开第十五届第三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指出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明确任务,是切实转变传统建筑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的根本途径。相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研究落实方案,科学制定引导性的优惠政策和操作办法,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要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全系统产业链发展。
2.2.7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建筑产业革命和建设方式的转变,推进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在历时产年发展之后,已蓄势待发,为潜在市场投资做好了准备,将努力开拓新的生产和发展区域。在投资建厂,有利于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占据现代建筑产业的制高点。
综上所述,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建筑节能减排政策、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符合优化产业结构及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要求。可以创造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2市场分析
3.2.1国内市场前景
一、建筑工业化PC预制构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健康发展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建筑业的高度繁荣与发展,也将带动建材工业的发展。据有关专家分析,在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达到58%~60%;我国目前各类建筑保有量为400亿m2,到2020年,我国将新造各类建筑300亿m2,平均每年新建造建筑面积20亿m2。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必将促进建筑业的高度繁荣与发展,从而带动材料工业的大发展。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参照国际上建筑业的发展过程,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3000美元后,开发新型的装配式构件体系,实现工厂化生产就成为解决传统建筑人工化生产方式缺陷、促进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试验数据表明:新型装配式构件体系使建造过程和住宅产品更环保,资源利用更合理;工厂化的方式给客户带来品质更高,性能更优,更个性化的住宅产品。新型装配式构件体系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目前中国住宅建筑的主流仍然是传统方式,即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现场整体浇筑出建筑物。万科从2003年开始探索的工业化住宅模式,则是将建筑尽量分解为若干份标准化的部件:梁柱,楼板,墙壁等等,在工厂里预制之后,再搬运到工地拼装起来。这种模式在中国才算是刚刚起步,但是在日本、美国、欧洲乃至香港,工业化住宅模式早已走向成熟和普遍。
2009年万科将有40%的施工面积采用工业化施工模式,根据万科的战略规划,到2014年,万科的住宅产品将全部出自工业化绿色住宅模式。从上海万科住宅产业化三年实施计划来看,2007年推出的预制装配式住宅楼比例将占市场比例的35%,2008年将达60%,而到2009年这一数据将变为80%。目前,在上海浦东三林地区已有20幢、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预制装配式节能环保型住宅楼工程正在抓紧施工中。万科正在雄心勃勃的推广自己的新模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城市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工业化住宅项目。
2l世纪前20年,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将高达16~20亿m2。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建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建筑材料性能的逐步改进和施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装配式构件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目前每年的住宅建设开竣工总量约10亿平米,按照平均建设成本1000元/平米估算,每年的住宅建设投入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目前住宅生产中,主体结构应用产业化技术建设的住宅比例不足2%,与国外差距十分巨大,由于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技术矛盾,这将促使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在未来十年中,按照每年2%的递增比例估算,全国每年将增加2000万平米的市场份额,造价约200亿元,其中土建造价约150亿元,按照70%的预制率估算,每年住宅产业化(建筑主体)的产值增长超过100亿元,十年后每年产值将达1000亿元,平均每个省的产值将超过40亿元;由于国外住宅产业化“多快好省”的特点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制定的有利政策包括:《清洁生产法》、节能墙改政策等,都对住宅产业化有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措施,再加上国家“节能减碳”目标压力也将对住宅产业化产生推动作用,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制定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更将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急速膨胀,随着社会对住宅产业化认识的提高,以及产业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住宅产业化必将成为未来住宅生产的主流方式,市场前景广阔。
二、地下综合管廊
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比较晚,全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因而,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的需求已经处于紧迫形势;但“在面对问题之时,同样也在面对机会”,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推动之下,国内掀起发展预制混凝土箱涵的浪潮,无论是从地下人行通道,再到综合管廊,预制混凝土箱涵的出现,都积极推动着全国城市综合管廊技术的发展,并且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奚飞达强调,“预制混凝土箱涵在今后建设发展中占有绝佳优势”,只有创新、优质、绿色的建筑材料才能引领并带动中国建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初步统计,2015年中国69个城市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5至2018年该省计划建设10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约1000亿元,2015年计划开工建设148公里。辽宁、广东、河南等省也在全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未来3年,中国将以包头、沈阳、哈尔滨等10个城市为试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今年开工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
管廊行业远期看万亿市场,近期看试点城市扩容带来稳定的投资增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社会资本的巨大投入。如果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规划投资1.2亿元,投资额则达到万亿。管廊建设将成为稳定GDP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管廊建设整体还处在施工建设的初步阶段,以政府试点工程为主,财政扶持额度达到总体投资30%左右,扶持力度较大。
三、地铁管片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道路交通情况已由原来的车辆种类单一、通行流量小、周期性固定的简单特性逐渐转向车辆种类多、通行流量大、周期性不固定的复杂特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在道路交通上耗费的时间逐年增加,城市路面交通压力持续加大,因此各地政府重点发展立体交通模式,向地下要空间,积极投身于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张。
200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增长率为12.73%;到201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45亿;到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65亿,增长率为23.01%;2013年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81亿,2015年市场规模约为124亿元,2016年为152亿元,预计2017年为187亿元,2018年为226亿元,2019年为272亿元,2020年为326亿元。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城轨交通仍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建成投运线路将超过3000公里,至“十三五”末期全国运营线路长度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比“十二五”末期增加66%以上,“十三五”期间的建成投运线路长度比“十二五”期间至少增加18%。协会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城轨交通投资规模将达到1.7~2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8%~63%。预计如果已批复线路都能够按照规划按时完工,以平均完工时间6年进行估算,这部分已批复规划的线路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2.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再加上目前在建线路的后续投资,乐观估计“十三五”期间的轨道交通相关的投资额将达到3万亿元左右。
2016年以来,随着政府刺激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地铁管片下游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从而带来地铁管片市场需求的膨胀,地铁管片行业的销售回升明显,供求关系得到改善,行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针下,地铁管片面临巨大的市场投资机遇,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3.3.2市场前景
一、建筑工业化PC工厂
以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为主要特征形成的产值,包括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类工程应用。其中,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方面,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建设,产品主要包括地铁管线、轨枕、装配式地下管廊、市政管道等装配式工程建设。
随着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已不仅是盖房子,还在市政项目建设中蕴育生命力。以上海市为例,在城市道桥及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其他市政投资项目中,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工程,至2017年上海市所有市政工程100%全部采用装配式产品,民建项目使用率不得低于50%。沈阳市,2014年有8处过街天桥、80个标准化公交站房、144个标准化环卫工人休息室、5处立体停车场以及地铁应用管片等项目确定采用装配式技术和产品。同时,还完成装配式围挡设计,今年将在沈阳城建项目建设中全面采用。
由此可见,装配式项目向市政工程延伸,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符合建筑产业发展规律。
二、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共同沟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
三、地铁管片
轨道交通按照建成先后顺序,包括有轨电车、人号轻轨电车、快轨与地铁。截至2015年9月13日,轨道交通的总运营里程约150.7公里。目前,地铁已开通1号线和2号线,未来而1、2号线的二期工程紧随其后,2016年下半年将与一期贯通试运营。于2017年地铁5号线正式开工,地铁5号线全长26.4公里,总投资160亿元,地跌管线全程采用地铁管片,占众投资的1/3,与此同时4号线和7号线开始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建设规划批复进展,市还将适时开工建设金普城际铁路延伸线工程,湾海底隧道……随着各条轨道线路进程的逐步明朗,未来5年轨道交通已呈现出网络互通之势,市民的出行体验将更便捷。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本地现代建筑产业市场,尤其是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并且现代建筑产业以其独有的优势一定会引领传统建筑业的革命,处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市场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扩大,带来的经济效应也会逐年高额递增。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政策。
3.3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稳定销售渠道,进行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维护好与合作经营方的利益关系;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对产品销售渠道进行进一步拓展。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形象。建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在营销的过程中通过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生产方面,我公司会采用国内外装配式预制构件和地铁管片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管理方式融入到企业管理及生产运行中。
在销售方面,公司将实行以销定产,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按照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执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执行严密的品控程序,充分保证出厂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公司产品的销售实行不拘一格多样化的销售模式,由终端市场带动经销商、再由经销商推动终端市场的销售方案。
3.4市场风险分析
本项目投资比较大,因此将通过银行贷款和多渠道融资等,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以地铁建设、周边配套为切入点,积极培育装配式市政构件市场;在土地、税收、配套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