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而且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管理方式不适应、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为减少束缚电子商务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打造“双引擎”、实现“双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相关政策提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商务部、农业部)加强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安全追溯体系、质量保障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利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改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商务部、农业部)建设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和销售地理标志产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一村一品”,促进品牌农产品走出去。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支持林业电子商务发展,逐步建立林产品交易诚信体系、林产品和林权交易服务体系。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相关政策支持“互联网+农村”体系的发展的发展
1)《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对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政策措施: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制定出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和工作指引。推动电商扶贫。二是鼓励和支持开拓创新。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和农村电子商务强县创建活动。三是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百万英才计划,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四是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强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和冷链等设施建设。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六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手续。符合条件的农村网商,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七是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诚信建设。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电子商务。
巩固和增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更加普及,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基本完善。(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网信办等负责)
①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副产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等关键问题,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促进农业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发展。
②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鼓励各类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商发展,完善跨境物流体系,拓展全球经贸合作。推进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检验检疫、结汇等关键环节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跨境权益保障机制,利用合格评定手段,推进国际互认。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促进信息网络畅通、跨境物流便捷、支付及结汇无障碍、税收规范便利、市场及贸易规则互认互通。
本项目“互联网+农村“工程体系的建设正是顺应我国相关政策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发展,充分利用好的对外边境口岸便捷性优势,引导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壮大。
2、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农业电子商务系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电子化的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农业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对农产品的产供销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而改革目前传统的经营管理形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农村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入世后,农产品市场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的市场正逐渐形成。农产品市场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压力。因此,农民对农产品信息的了解、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农产品市场的买卖双方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交易的,即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总体水平共同决定的。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现实中的农产品信息难以完全了解,使得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成为主导,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农民极度缺乏市场信息,增加了农民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事时有发生,以及交通、通讯等其它因素的原因,农民难以及时、准确、可靠的得到市场信息,导致大量农产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农业发展。而农业电子商务给农民多了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渠道,借助它能实现农业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完成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减少不对称信息的比重,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的决策、指导生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农业电子商务改变着传统的农业贸易方式。农业电子商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拓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手段。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模式将被打破。农民通过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十分便捷、快速的完成信贷、担保、交易、支付、结汇等环节。使农民可以更贴近市场,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适应性,使农民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及要求,同时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映出来,从而促进了供需双方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而电子商务跨越了地域、时空界线的特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节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农业电子商务能有力的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互联网的发展为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开辟了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同时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将地理范围分散的,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
由于电子商务可以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营业时间,因而能让农民找到更多的新市场,吸引更多客户。另外,交互式的销售方式,使农民能够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稳定的顾客群。农业电子商务能有效降低各种成本,提高效益。首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农民在购买生产资料或出售农产品之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价格比对,选择最合适的交易者。同时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帮助生产者及时获得管理信息、生产技术。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在网上签订种子、化肥及产品的供销合同。农民还可以在网上通过集体采购、招标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市场技术、气象预报、法律法规、虫害预警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风险。其次,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减少第三方或中介组织的参与,农民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提高了市场效率,减少了中间交易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部分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同时,交易双方信息可以共享,减少中间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损失。再次,可以节省营销成本。使用因特网作广告,其成本要比传统广告媒体节省90%。利用网络向全球发布本地农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本地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将本地区农产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网上农产品超市,不断扩大网上交易规模,逐步引入期货交易,发展“订单式农业”。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作为本世纪的主要经济贸易方式之一,将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时电子商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与城市信息隔绝的现象,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社会基本矛盾。因此,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行业发展
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占比超七成,网络购物占比超两成,网络购物占比有明显提升;中小企业B2B电商市场营收增长超三成;网络购物年度线上渗透率首次突破10%;移动购物市场规模增速超200%。
未来几年,移动购物预计将保持48%的复合增长率,成为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占比预计在2016年超过PC端;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7.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
1、行业规模
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其中网络购物增长48.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渗透率年度首次突破10%,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另外,在线旅游增长27.1%,本地生活服务O2O增长42.8%,共同促进电子商务市场整体的快速增长。
2、行业结构
B2B电子商务占比超七成,网购占比提升明显。
2014年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结构中,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占比一半, B2B电子商务合计占比超过七成,B2B电子商务仍然是电子商务的主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市场份额达到22.9%,比2013年提升4.2个百分点;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与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占比与2013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2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截止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字,截至 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仅为28.6%,规模达1.77 亿,相比2012年增长 2101万人。不过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相比城镇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也预示着未来成长空间的巨大。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增加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潜力,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精明的淘宝就已经开始了在农村拓展。不仅农村的消费在逐渐增加,农民网店也开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淘宝县开始兴起,其中以遂昌模式最为知名。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过去三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不过比例依然很低。预计2014年农村网购市场会达到1800亿以上,2016年将突破4600亿,继续缩小与城市网购规模之间的差距。在农村电商消费增加的同时,农村的小生产也逐渐地与更大的市场实现了对接,同样来自于阿里研究院的数字显示,2013年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从县域发出的包裹就达约14亿件,阿里巴巴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00亿元,2014年有望达到1000亿元。
2.3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会议认为,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发展,电子商务得以快速发展,受到亿万消费者的认可,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剁手族”在享受网购带来的便捷和快乐,为电商发展作出贡献。目前电商在城镇市场逐渐成熟,增长速度趋缓,而广大农村市场却是一片空白,各大电商下沉渠道,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已成为进行时。电商广告在广大农村“刷墙”,将触角延伸到无数村落,高唱起“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电子商务正在引发商业生态的巨大变革,给消费者带来崭新的体验,改变了商业生态链,农村市场将步入城镇的后尘,成为电商业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已渗透到农业全产业链,部分地方出现“淘宝村”,农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将特色产品卖向全国。而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足,农民网购知识匮乏,物流成本过高等,则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因素。
目前,农村电商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国务院及部委近期也相继出台《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等多个重磅文件,力挺农业电商发展。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