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指出要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中《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体目标为: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该项目是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自主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由沿海地区转移落户产业集聚区的又一个劳动密集型项目,符合《纲要》提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因此,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2、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提出河南省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意见》明确提出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中心城市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县城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支持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3、符合《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不断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领域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南省立足比较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加强载体建设,强化项目对接,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已由点式承接、一般招商向集群承接、链式发展转变,由单纯的项目承接向资金、资本、技术、人才等综合要素承接转变,河南省在国家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指出:坚持特色主导、示范带动、动态管理原则,力争到2015年,建成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0个。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示范区产业承接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4、符合《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洛政〔2011〕116号)提出要发挥洛阳市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高新、西工、涧西、洛龙、伊滨等中心城区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汝阳、嵩县、栾川等县(市)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在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产业特色鲜明的集聚区规划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意见》指出承接转移的主要任务为:明确主攻方向,加强承接的针对性;提高承接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特色园区,提高承接能力;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承接效果。《意见》同时制定了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保障承接项目建设用地、推行用工优惠措施等。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且项目的建设将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响应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需要
本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一系列政策,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相适应。总之,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与汽车行业发展的规划相适应。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同时,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政策也提出要发挥河南省区位优势,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
总之,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与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方针相适应。
2、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主要致力于为韩国三星等大型跨国公司研发、设计、生产各种配套的手机耳机,手机数据连接线。本项目建成后将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使产品的品种、规格多样化,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并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
3、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项目的经济收益可以看出,项目平均每年为政府增加税收404.44万元,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达产后劳动定员1000人,可以解决当地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该项目的市场前景较好,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收益,将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收入状况,该生产项目将采取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本项目的发展可带动城市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并且,还可以形成区域产业链,带动周边小企业作为原料供应商,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隐形效益。
综合本项目的实施内容和预期效益来看,本项目的建设和生产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行业发展情况
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产业发展呈现缓中趋稳态势,生产增速小幅攀升,效益状况不断好转,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继续为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挥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2.1.1 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软件业实现收入25022亿元(快报数据),比上年增长28.5%。
图2-1:2008-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
2、行业增速保持领先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及税金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0、0.9和9.9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中的领先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
图2-2:201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3、制造大国地位日益稳固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85044亿元,同比增长12.6%。手机、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亿部、3.5亿台、1.3亿台和823.1亿块,同比增长4.3%、10.5%、4.8%和14.4%;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超过50%,稳固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4、进出口
(1)外贸总额小幅增长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呈小幅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1868亿美元,增长5.1%,增速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商品外贸总额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0.7%。其中,出口6980亿美元,增长5.6%,增速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1%。进口4888亿美元,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0.2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26.9%。
图2-3: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出口额及增速
(2)贸易结构趋于优化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额1229亿美元,增长2.8%,增速高于加工贸易3.4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出口比重提升,出口额1550亿美元,占比22.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快速开拓,如对泰国、印尼和越南,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1.7%、11.7%和32.3%;部分中西部省市出口增势突出,如四川、河南、重庆和山西等,增速分别达到50.8%、184.8%、155.7%和236.7%。
5、经济效益
(1)整体效益逐步好转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利润总额3506亿元,同比增长6.2%;销售利润率达到4.1%,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产业整体效益呈逐步向好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及全年的利润总额逐步扭转下降态势(-22.3%、-14.0%、-6.5%和6.2%);利润率不断提高(2.5%、3.1%、3.2%和4.1%);亏损面持续缩小(31.0%、25.6%、23.0%和19.0%)。
图2-4: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2)效益结构有所改善
内资企业效益贡献加大,收入和利润比重达到29.4%和42.7%,分别比上年提高1.1和1.8个百分点,利润率6.0%,高于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发展活力增强,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3.3%和16.6%,高于平均水平13.8和17.5个百分点;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部分行业效益增势突出,通信终端设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光电子器件、导航仪器、光纤和光缆制造等行业的收入增速均超过15%。
6、结构调整
(1)产业软硬件比例日趋合理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15.5个百分点;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达到22.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年提高4.5个百分点。
(2)制造业转型发展与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基础领域不断壮大: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测量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等基础行业销售产值比重达到39.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内销市场稳步增长: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38263亿元,增长15.5%,高于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内销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产业转移步伐加快: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中部地区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长40.9%和85.4%,高于平均水平28.3和7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长39.4%和83.2%,高于平均水平26.8和72.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销售产值比重合计达到16.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图2-5:2012年东、中、西、东北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对比
2.1.2 行业生产技术情况
虽然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是贴片机),但在多个细分领域已有技术上的突破,比如在焊接技术方面,国内部分优秀的企业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生产焊接设备所需的核心技术(高效热传导技术、高纯度动态气氛控制技术等),并能将这些技术加以应用和产业化。国内焊接设备已完全能实现进口替代。
行业技术特点:
1、技术集成度高
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制造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先进制造技术,涵盖半导体物理学、热学、自动控制学和机械设计学等多门学科,涉及温度控制技术、加热技术、精密传动技术、真空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方面前沿技术。这对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整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工艺要求高
电子整机装联设备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且各个生产企业均有不同的工艺要求。为配合SMT 生产线的高效率运转,电子整机装联设备提供商必须深刻了解和熟悉设备的生产工艺,以满足下游客户对专用设备的要求。
2.1.3 行业需求状况
2013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量将达2.56亿支,比2012年增长36.17%;液晶电视4100万部,增长5.13%;LED照明市场需求734百万个,增长72.71%;IC产业市场需求为9300亿元人民币,增长8.14%;笔记型计算机市场需求4940万台,增长17%;触控面板产业市场需求为2.03亿片,增长50.82%。
2.2 市场竞争情况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速度较为平稳,整体规模基本稳定增长,基础行业快速增长、两化深度融合、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国际市场宏观形势不容乐观,还面对着“产业链竞争”时代正式来临的巨大竞争压力。
1、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产业规模增速趋缓。
2、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基础行业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
3、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产业内销贡献率将稳步提升。
4、国内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开始产生积极效应,中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增长极。
5、大型跨国公司产业链整合能力进一步强化,国际竞争压力加剧。
2.3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耳机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表现更为稳定,变化也较小。2012年,中国耳机市场没有太大变化,森海塞尔、飞利浦等品牌仍然领跑中国耳机市场品牌关注榜。其他品牌虽然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与三甲品牌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从产品看来, 2012年,耳机细分市场的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各品牌在游戏耳机、降噪耳机、头戴耳机、插卡耳机以及无线耳机等领域均有较好的成绩,推出的新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三星电子计划2013年销售手机5.1亿部,较2012年的销量增加20%左右,其中,3.9亿部为智能手机,1.2亿部为普通手机。据悉,三星电子可能在越南、中国和印度分别生产2.4亿、1.7亿和2000万部手机,韩国本地可能生产4000万部。
主要为韩国三星等大型跨国公司生产各种配套的手机耳机,随着三星手机销量的增加 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
2.4 项目投产后生产能力预测
项目规划年产一亿条耳机线。
项目预计2015年投产,当年达产可以实现销售收入6400万元。
2.5 项目企业综合优势分析
本项目是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自主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由沿海得去转移落户产业集聚区得又一个劳动密集型项目,本项目不仅用工量大,而且节能环保、销售渠道稳定。
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将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保证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解答商品问题,达到客户购买无忧的标准。
3、业务员推广:公司将专门选取对产品充分了解、业务操作熟练、专业扎实,并具有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小组,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及安排下,对公司产品进行有效的业务推广,让公司产品能够逐步的深入大众。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销:公司将会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合作,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5、网络营销:公司将会采取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营销网站,将公司发展、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等展现给广大消费者,并将网络营销与实体销售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推广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服务,维护好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广会、宣传册、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做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探索与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式,引导客户开展多种形势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的营销人才。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