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家庭农场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9 09:15:58

导语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 1 项目拟建区域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1)颍上概况位于淮河、颖河交汇处,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 4万公顷,人口173 88万,辖30个乡镇、348个村(居)委会,先后荣获全国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拟建区域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1)颍上概况
位于淮河、颖河交汇处,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4万公顷,人口173.88万,辖30个乡镇、348个村(居)委会,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省旅游强县、省级森林城市、省文明县城等称号。
(2)气候状况
颍上地处淮北平原南部。淮河流经县境南界。颍河纵贯中部,在沫河口入淮河。沿淮一带地势低洼,八里湖、丘家湖、唐垛子湖、丘岗湖、斑草湖、戴家湖、灵台湖散布其间。河滩湖洼地约占全县面积43%。年降水量904毫米,年均气温15.1℃。矿藏主要为煤,有谢桥、刘庄、罗园等特大型煤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省水产养殖基地。气候温和、水产资源丰富。
(3)交通区位
颍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阜阳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距县城60公里,连接京沪和京九两大铁路干线的阜淮铁路横穿县境,途径颍上的阜六铁路即将通车,商杭高铁即将建设;阜六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纵横县境,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全县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达1.8公里/平方公里;淮河、颍河四季通航,通江达海,颍上船闸建成通航。
(4)综合资源
颍上处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交汇处,土肥水美,四季分明,可以说是地上人多、地下煤多、田里粮多、河里水多、湖里鱼多。“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颍淮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颍上儿女。
颍上盛产小麦、水稻、红芋、玉米,粮食产量连年过百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畜牧养殖先进县。八里河水产品荣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颍上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5亿吨有待开发。在县城北部370平方公里范围内蕴藏着100多亿吨优质煤炭,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能源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的两个国家特大型煤矿谢桥煤矿、刘庄煤矿,年产均达到1000万吨。
颍上境内沟河纵横,岗湾交错,素有“五河三湾七十二湖”之称,低湖洼地占全县总面积42%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约942毫米,境内平均地表水量约为4.63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4.3亿立方米,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4.8亿立方米。
颍上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个国家5A级风景区:八里河风景区,2个4A级风景区:迪沟风景区、尤家花园·五里湖湿地公园风景区,2个3A级风景区:小张庄公园风景区、管仲酒业工业旅游风景区。境内有国家级迪沟生态湿地公园、省级八里河自然保护区,正在努力建设闻名遐迩的“管子故里、生态颍上、皖北水乡、休闲天堂”。
颍上是人口大县,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县,是国家劳务输出示范县,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近50万人,同时每年新生劳动力13万人,全县劳动就业培训学校53所,每年免费培训熟练工人3万多人。
2、社会经济条件
以“全市排头兵、皖北创一流、全省争先进、同步达小康”为奋斗目标,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深入推进“产城一体、四化同步”,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3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5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由18.5亿元增加到24.02亿元,年均增长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8.5亿元增加到16.26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6.1亿元增加到70.2亿元,年均增长14.1%;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16亿元增加到240亿元,年均增长22.4%;固定资产投资由55亿元增加到156.5亿元,年均增长23.9%;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241万美元增加到1.7亿美元,年均增长50%。
依托煤炭资源,总规面积达18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园区正在加快建设步伐,鑫泰化工项目已“退城入园”,与央企合作的投资70亿元的2×100万千瓦的坑口电厂、投资27亿元的2×35万千瓦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以及120万吨煤制甲醇等一批重点项目将于“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另有投资8.9亿元的年产60万吨优质生物柴油、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焚烧热电、投资近亿元的玖轩化工等项目正式签订入园协议。近年来,颍上非煤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阜阳市8个县市区前列,其中颍上经济开发区属于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271家(其中规上企业88家),合同投资150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园、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澳德矿山机械设备、巨龙管业、朗世光电、莎沃斯服饰、雅戈尔新马制衣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好兄弟鞋业产业园、合肥工投产业园、林洋电子光伏、望和多彩原浆啤酒、新孚润滑油、双好食品等重大项目正在建设,基本形成化工、机械制造、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光电新能源等行业。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达72亿元,规上企业达180家。
3、项目所在地情况
建颍乡位于省阜阳市西北部,是1992年撤区并乡后由新集区、城郊区的3个小乡合并成立的乡镇,总面积79.73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01个自然村,现有人口6.4万余人。
建颍乡属典型的淮北冲积平原,三面环河,境内大中沟13条、湖泊4个:班草湖、聂家湖、柴湖、马匹湖等,其中班草湖面积达32010亩。1995年在湖底开挖3000亩精养鱼塘,尚有5002.5亩低湖洼地等待开发。四湖一洼(张小洼)面积占全乡可耕地面积的84%,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多集中于6—8月份,为汛期。
建颍乡是农业大乡,盛产小麦、大豆、红芋、玉米、棉花等。管谷村的大棚蔬菜、西部的延秋辣椒和班草湖沿岸的编织远近闻名。
建颍乡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饲料、饲草资源优势,在全县首屈一指,利于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全乡交通便利,乡村公路网即将建成,目前通车累计达49公里;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程控、村村通广播电已经基本达到,建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祥和、民风淳朴,是外资外商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2.2 项目建设背景
2.2.1 休闲农业简介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同归田野、自然的休闲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休闲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休闲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休闲农业的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休闲农业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休闲农业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休闲农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问。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农业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二是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三是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产业品牌影响扩大。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五是产业效益初步显现。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超过1200亿元以上,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已成为一些地区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为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开展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地方党委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其快速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三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000美元,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个性化休闲体验渐成新宠;我国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广大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恬淡的生活环境,必将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四是休假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国民休闲纲要、带薪休假制度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居民休闲时间明显增多,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拉力。五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势头强劲,大量农民已经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这为农民依托农业产业、依靠农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走创业就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保障。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迅猛,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休闲农业企业迅速壮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休闲农业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从产业内部看,主要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规划引导不到位、行业管理不规范、政策扶持滞后、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运行负担重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和规范的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颍上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省、市农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本地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借助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三大名片,大力发展以瓜果采摘、休闲垂钓、皖北民俗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模式,基本形成了富有颍上特色的现代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截止2016年底,共有休闲观光农业经营单位230家,从业人员达2.08万人。全年接待游客420.3万人,营业收入达1.07亿元,利润81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被授予“省首批旅游强县”,八里河、迪沟风景区、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分别被评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2011年以来,先后荣获“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双集茶文化街、焦岗湖渔家乐、小张庄公园等7家单位被授予“全省乡村旅游100佳精品点”称号;八里河风景区、迪沟风景区先后荣获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八里河风景区和古城泥人在2012年度农业部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华东赛区决赛中,分别荣获园区创意银奖和产品创意银奖,古城泥人更是在农业部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产品创意优秀奖,颍上柳编和长升缘有机大米在2014年农业部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分别荣获产品创意银奖和包装创意优秀奖。
为适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丰富了八里河风景区、迪沟风景区、五里湖湿地公园、江心洲公园、迪沟国家级湿地公园等21家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全县初步形成了“一核”(八里河风景区)、“两带”(八里河-五里湖休闲农业示范带、迪沟风景区-湿地公园休闲农业示范带)和21景的休闲农业新格局。环“八里河-五里湖休闲农业示范带基本建成了“六个一”休闲农业项目(即1000亩花卉观赏园、1000亩果树采摘园、1000亩垂钓园、1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园、1000亩水生植物园和1000亩观赏竹园)。大力发展富有皖北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及观光采摘园。仅2015年,全县就新增博欣红乳葡萄采摘园、东方大道黄金梨采摘园等11家规模采摘观光园区。围绕做活“水”文章,全县新修建了32个拥有标准垂钓池塘的渔家乐,目前,县内采摘园和垂钓台分别达到32家和100多家。第十届中国颍上管子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有力的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古城泥人、颍上剪纸、黄坝大麻花、好缘糖果等众多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更是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平添了活力。
2016年,先后出台或修改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制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和“农家乐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有效的规范了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筹备成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把休闲农业企业组织起来,提高了休闲农业企业的服务质量。成立花鼓灯剧团,投资建设了花鼓灯演艺中心,推广颍上花鼓灯、推剧、杂技、曲艺等民众文化,开展集观光、休闲、体验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淮河风情游。围绕小张庄、八里河、双集等观光区与农家乐乡村功能区的建设,着力打造以农业观光、乡村美食、康体养生为主的农家乐体验游。规范发展八里河休闲旅游业,推进星级农家乐评比活动,开展美食大赛;继续举办双集茶文化节、耿棚桃花节、三王杂技节、万达草莓采摘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建设蔬菜采摘、花卉、农家美食等星级“农家乐”示范点,形成了具有皖北地方特色的旅游名片。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2016年11月17日,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中指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支持农村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不断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将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粮食、果蔬、茶叶等主要及特色农产品的干燥、储藏保鲜等初加工设施建设为重点,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区域、品种范围及资金规模。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优化布局,在大中城市周边、名胜景区周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特色农区,支持发展农(林、牧、渔)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园、休闲农业产业融合聚集村等。改善设施,加快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基地的种养条件,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农产品加工、民俗手工艺品制作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农耕文化底蕴丰厚,土地资源丰富,本项目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棚技术,进行蔬菜等农产品种植加工,并将农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建立生态家庭农场,配套提供餐饮、住宿及娱乐等服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2、项目建设是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经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考验,充分发挥高产高效攻关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0亿元,比2010年增长50%;粮食总产113.6万吨,比2010年增长14.5%,连续12年递增;肉蛋奶总产 10.3万吨,比2010年增长10.7%;水产品 4.5万吨,比2010年增长9%;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106万亩,比2010年增加23%;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8%,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035元,比2010年增长2.2倍。
“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思路为: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总体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美好乡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农民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得到完善和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初步健全。
《“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强调,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价值链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发展传承沿淮农耕牧渔文化、科学普及体验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建颍乡班草湖,该地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大豆、红芋、玉米、棉花等农作物,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供应各类蔬菜2000吨,为客户提供休闲采摘体验,形成集蔬菜种植、加工、配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是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3、项目建设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适应省产业扶贫的需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设美好的重要标志,是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位于省西北部,属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7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22.4%;现有贫困人口10.8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6年初省出台了《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计划和措施》,强调要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和乡村旅游扶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发展规划,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贫困县建成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按照宜游则游的原则,抓紧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合。加强乡村旅游经营人才培训,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本项目积极融入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联网+农业、农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开发优质蔬菜新品和种植新技术,进行规模化种植,生产健康美味、营养丰富的蔬菜,实现农业园区土地利用高效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培育建颍乡特色支柱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项目致力于打造成省产业扶贫的高地、精准脱贫的旗帜、全面小康的起点,同时园区在提高农业种植模式,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装备应用,智慧种植、智慧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项目建设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适应省产业扶贫的需要。
4、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促进农村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传统的种植模式和蔬菜产业结构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快推进蔬菜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提高蔬菜品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本项目通过现代化温室大棚的建设,将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蔬菜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项目同时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项目实施有利于调整蔬菜生产效益,有效的适应市场竞争,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5、项目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通过筹建扶贫农场,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可以培育建颍乡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建颍乡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可提高技术装备实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并为企业创造1480.52万元的年平均利润(其中项目一期税后利润507.41万元、项目二期税后利润973.11万元),项目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休闲农业园发展概况
3.1.1 发展过程阶段模式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首先缘起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在发展过程上,可描述为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
表3-1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

阶段模式 发展阶段 旅游主题 主导者 市场 市场消费强度(交通除外)
自发式 早期旅游萌芽阶段 不明确仅作为休闲调剂 自发形成的 供求关系模糊;个人需求导向。 <30元/天/人
自主式 初期经营阶段 有一定主题和活动安排 中小型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 以短期盈利为目的;产品导向。 90+30元/天/人
开发式 成熟的经营阶段 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 大型(旅游)集团开发和管理 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项目投资导向。 >120元/天/人
 
阶段是与特定的经济基础剌对应的,开发式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最有可能的是在旅游业具有相当基础的大中城市周边出现。例如广东东莞的年丰山庄、珠海白藤湖的农民度假村、珠海的高科技现代农业公园以及太湖的未来农林大世界等,都属此类的代表。
3.1.2 分布上的地域模式
地域模式代表的是同阶段休闲农业旅游在不同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它反映了开发者的区位与市场策略。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的对比,其主要的类型可归纳如下:
表3-2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地域模式
模式 定位及目标市场 特点 管理形式 例注
依托自然型 1)距大中城市20公里以外,但交通便利;
2)以多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1)基础条件较好,地貌类型齐全;
2)以独立完整的农业自然景观单元为依托;
3)范围广阔,6 平方公里左右。
1)基本保留原有农村各级组织;
2)分散管理;
3)接近原生自然。
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区;
湖北随州观光农业区。
依托城市型 1)距大中城市10公里以内;
2)以一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1)借助一定的农业基础;
2)主要通过人工构造农业景观,以某一大中城市为依托;
3)范围较小,2 平方公里左右。
1)独立封闭行政组织;
2)集中管理;
3)更接近人工主题公园。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珠海“现代农业公园”。
 
3.1.3 休闲农业园主要类型
休闲农业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
1、观光农业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小型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
3、教育农业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的位置建设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
3.1.4 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
休闲农业园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
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
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
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表3-3 休闲农业园功能四分区方案
场所分区 占规划面积 构成系统 功能导向 例注
观赏区 50-60% 1)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区2)珍稀动物饲养场
3)花卉苗圃  
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珠海蝴蝶公园、随州银杏公园
示范区 15-25% 1)农业科技示范
2)生态农业示范
3)科普示范(配研修所)
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 东莞年丰山庄,桑基鱼塘
休闲体验 10-15% 1)乡村民居
2)乡村活动场所
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空间,参与体验并实现精神交流 井冈山的农民客栈与公社食堂
产品区 5-10% 1)可采摘的直销果园
2)乡村工艺作坊
3)乡树集市
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并以亲切的交易方式回报乡村经济 东莞年丰“动手果园”
 
3.1.5 休闲农业园目标
1、直接经济效益目标。休闲农业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休闲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
2、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
3、示范观赏目标。示范观赏目标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离开了这一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示范观赏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3.2 休闲农业园旅游分析
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增长速度略低于上年同期的10.7%;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增长速度低于上年同期的15.4%。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增速有抬头之势,城镇居民旅游人均消费水平进入回升通道。我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动力主要源于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预计到2020年国内游人数达73.5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7万亿元。
2013年我国旅游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达5144亿元,增长26.6%。旅游大项目明显增加,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27个。其中,民间资本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约占57%;休闲度假类景区是旅游投资的重点,约占61%;东部地区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约占65%。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在线旅游成为旅游投资新亮点。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型产业,我国旅游业加快推动旅游要素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投资主力。
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5个百分点,较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全国1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1749个,实际完成投资4402亿元,占全国的62.4%;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341个,实际完成投资1791亿元,占全国的25.4%;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有165个,当年完成投资1013亿元,占全国的14.4%。
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休闲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休闲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发展休闲农业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休闲农业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休闲农业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能大显身手,各显其能。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休闲农业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休闲农业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休闲农业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逃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唯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休闲农业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
休闲农业园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亲和力较强。
3.3 蔬菜市场需求分析
3.3.1 全国蔬菜种植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的蔬菜产品生产大国。蔬菜的播种面积已超过1800万公顷,蔬菜生产总量5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产值超过5000亿元,仅次于粮食产值,总产量、年人均量均居世界首位。蔬菜作为重要的生活消费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蔬菜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繁荣市场、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3.2 蔬菜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食品消费质量进一步提高,消费领域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的特点将会日益明显。在市场开放,菜源扩大,品种增多的情况下,挑好选优、讲究质量、注重营养、合理搭配,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要求。未来社会要求瓜果蔬菜市场不但数量充足,价格相对平稳,而且供应基本均衡,花色品种增加,质量有所提高。
从国际市场看, 近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量不断增加。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据预测,随着国际运输条件和储存保鲜技术的改善以及人们生活的提高,全球蔬菜的贸易量将会有较快的增长。我国蔬菜出口竞争力系数为0.9129,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能力。近年来,日本、韩国、荷兰、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是我国蔬菜的主要出口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较发达国家的进口蔬菜需求量稳步增长。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蔬菜出口一枝独秀,蔬菜顺差达19.67亿美元,占农林牧渔业顺差43.75亿美元的44.8%,居出口农产品之首,蔬菜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具有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不仅对蔬菜的消费量有高的要求,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营养、无污染、保健化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城乡居民生活的小康化,人们的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卫生质量正在成为人们选择消费的第一要素。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品牌化趋势日益显露,绿色消费也成为时尚,安全营养型蔬菜、安全保健型蔬菜、安全健美型蔬菜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也为我们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提供了良机。
项目所在地具有生产绿色、有机蔬菜的有利条件,项目产品主要针对市场为,二级市场可辐射到阜阳及周边城市,这些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消耗量巨大,如何保障城市居民吃上安全、新鲜、优质低价的蔬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据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未来五年我国人口数量仍处在上升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2010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70公斤。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新增人口近1亿人,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公斤,蔬菜加工品增加1000万吨,届时我国蔬菜总需求量为58950万吨,比2010年增加8950万吨。因此,蔬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蔬菜生产中有害物质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却出现过食用污染蔬菜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未来的农业的优势决定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创新能力及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既要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维护改善农业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农场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3 市场竞争力分析
本项目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质量优势。该项目种植蔬菜全部为现代化温室大棚蔬菜,并且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具备生产绿色、有机蔬菜的有利条件,保证了大棚蔬菜品质优良。
2、产品销售有保证。该项目示范种植基地生产的温室大棚蔬菜都是人民日常生活必须的蔬菜品种,主要市场为,二级市场可辐射到阜阳及周边城市,因此销售有保障。
3、技术优势。专家全年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示范推广新技术,因此,在技术上有保障。
综上所述,休闲农业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