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文化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20 09:20:16

导语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 1 项目建设背景(1)国家文化旅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前景好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

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文化旅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前景好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根据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1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旅游业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3.84万亿元,增长18%,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增幅大大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被称为永恒的朝阳产业。
在目前中国各个经济领域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让旅游地产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人们消费关键转变为健康、休闲,以及传统房地产市场投资开发机会减少的情况下,依托周边丰富、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融旅游、度假、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地产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继住宅和商业地产后的第三次房地产发展浪潮。
在这种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地产大亨开始从商业、住宅地产转向文化旅游地产的开发。
(2)强大的居民消费能力,促进项目建设。
我国乃至全世界,迎来了一个文化旅游的大时代。首先,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国际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休闲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中国早在2008年时人均GDP就超过了3000美元,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已触及休闲、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中高线,我国旅游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消费升级将是伴随我国经济成长的一个长期主题,而国内旅游业将长期受益于这一进程。其次,逐步向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将是政府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宏观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和着力点。同时,随着居民社保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健全,居民对未来的不稳定预期将得以改善,这将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3)项目建设是展现客家文化和祭袓文化的需要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从两宋开,中原汉民大举南迀,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赣州、惠州、梅州、汀州。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 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根在河洛”狭义的“河洛”就是。
位于我国西北、华北之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谓“山河势胜帝王宅,寒暑气和天地中”,是生活、建都的理想场所。“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一直到五代,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
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中心,更是客家人刻骨铭心的根亲文化圣地。“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有血缘和地缘上的联系是大家的一致共识。位于河洛大地中心位置的是客家始祖最初主要的迁出地,加上受当时都城地位的影响,因而成为客家人魂牵梦萦的故乡。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进一步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兴起了寻根文化和祭袓文化的热潮,为了适应这种社会文化的要,本项目拟打造一个具有地方历史底蕴的客家文化园、建筑文化园、手工艺工作室、特色客家影视小镇。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
中原文化旅游区:包括豫中、陕西关中、山西晋中地区。以西安、郑州、太原为中心,积极推进晋中、运城、、开封、渭南、宝鸡等城市文化旅游水平。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综合体发展,建设世界著名的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到2020年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的开发力度。整治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鼓励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荐名单。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可按照规定设立出境免税店,优化商品品种,提高国内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区。在切实落实进出境游客行李物品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进境口岸免税店的可行性。鼓励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务,发展购物旅游。
4)《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国际旅游知名品牌,做好开发“礼物”、强化旅游惠民、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等工作。
打造河洛寻根旅游品牌。借助作为河洛文化发源地和客家祖庭的独特地位,建设河洛古镇文化园、洛书国际旅游度假区、客家文化广场,加快建设河洛古镇文化园、中华洛书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策划举办世界客家人高端会议,吸引世界各地客家人寻根问祖和交流投资。
中央新影中原文化产业园一期项目基于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响应以及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号召,打造河洛寻根旅游品牌。项目拟打造一个具有地方历史底蕴的客家文化园、建筑文化园、手工 艺工作室、特色客家影视小镇,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乃至全国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2、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基本的物质生活方面越来越集中到娱乐和精神层面。同时,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主导型经济形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顾客每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项目是旅游业充分发展的产物,作为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一种重要途径,迎合了人们对旅游文化和娱乐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推动着旅游需求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形式向休闲化、个性化和参与性的转变。
如今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特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整体提升了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按照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政方针,建设开拓客家文化、民俗文化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创新。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提升城市知名度。项目的建设,是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艺术、饮食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的结合,将成为独具个性并蕴藏浓厚文化内涵的现行现代化文化旅游区的建设。
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大大的提升了现有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整体项目的策划避免了小规模开发造成整体环境的破坏,该项目融入了历史文化与人文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内容,提高了文化休闲旅游的品质和品味,将迅速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4、满足人们多元化生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文化教育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我国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实际支出和所占比例都在不断增加。与20年前相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逐渐由被动接受变为文化生产的引导力量。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体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转移,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体育康复、旅游休闲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对民俗文化生活的体验需求。
5、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经济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结构性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不可持续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中心,更是客家人刻骨铭心的根亲文化圣地。“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有血缘和地缘上的联系是大家的一致共识。位于河洛大地中心位置的是客家始祖最初主要的迁出地,加上受当时都城地位的影响,因而成为客家人魂牵梦萦的故乡。。
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中央新影中原文化产业园一期项目运用新模式、新系统将河洛寻根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旅游有效结合,打造以本地特色的“特色客家影视小镇”大平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6、项目建设区位与资源禀赋优越,促进项目可行
1)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陆桥停经站,郑欧班列每周一班。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20余条,主要往返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厦门等城市,每周航班百个班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连霍、二广等从纵横交汇。位于陇海铁路和焦枝线的交叉点,是中部地区铁路枢纽之一。
2)文化优势: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以河图、洛书传说为早期肇始重要标志的河洛文化,是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区域文化。西晋末年以后的中原战乱,致使大批河洛居民向外迁徙,这一时期具有突出特征的河洛文化,也通过移民渠道广泛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客家文化。由于客家人长期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之中,受外来政治、社会因素影响较小,其先民的文化传统及理念、风俗、语言等,得以世代继承和保存下来。所以,客家文化被称为河洛文化的“活化石”。
保留着大量客家先民南迁标志物的遗迹,包括汉魏故城,古公式辕关、大谷关、伊阙关遗址及文化建筑遗址太学、辟雍、明堂、灵台等,主要集中在今偃师市、孟津县和伊滨区。2007年8月,“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偃师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始于发生“永嘉之乱”的西晋末年,位于河洛之间的汉魏故城为当时的国都,正是客家人的根之所在,是客家文化的源头。如今,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海内外客家人自称“河洛人”“河洛郎”,“根在河洛”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市场分析
3.1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3.1.1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到2020年全球游客人数将达15亿,总收入达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报告预测,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未来10年旅游业是世界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远洋旅游和名目繁多的主题旅游项目将迅速崛起。
2016年,在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健康旅游、生态旅游、精品旅游、特色旅游、全域旅游百花齐放。2016 年全国旅游总收入预计达 4.6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6%。据测算,2016 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 10.26%,旅游业正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 44.4 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1.0%,增速连续 3 年上升;国内旅游收入 3.94 万亿元,增长 15.19%,旅游收入增速在经过连续 3 年回落之后 2016 年重新回升。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增速双双上升,国内旅游景气度回升。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开放发展,对旅游的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规划建设的旅游项目达到5万个。总投资2万亿元,年均增长15%。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极大。
3.1.2 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现代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19世纪,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社会化的旅游业开始萌芽。二次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发展高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由每周72小时减少到不足40小时,加上有了铁路、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旅游逐渐成为工业国家大众比较普遍的生活方式。70年代以来,大约60%的英国人每年度过一个包括4个夜晚或更多时间的外出度假期;瑞士83%的人每年度假一次,瑞典为80%,挪威和芬兰为70%。80年代以来,在多数发达国家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旅游都在支出项目的前7项之中。全世界的年出国旅游人数从1950年的250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6亿多人,国际旅游收入则从21亿美元猛增到4000多亿美元。
我国现在旅游业的状况,正处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阶段,旅游已成为我国群众的生活新需求。继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驱动的经济变革浪潮后,在本世纪,人类至少还将经历由休闲、生命科学、超级材料、新的原子时代和新的航天时代驱动的五次浪潮,而休闲时代在2017年将处于主导地位。从国外情况看,人均年收入500—800美元,是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已达到80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超过10000美元,这为外出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而长假期的出现成为旅游热的推进剂。据测算,假期每增加一天,旅游客源就增加10%。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我国人民的生活需求发生着质变,进入小康的城市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家电、美食这样的物质消费,而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休假、娱乐等消费上升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新的基本需求,假日旅游热就是这种需求质变的直接反映。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更看重闲暇的自由,更崇尚回归自然,这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大趋势,生态旅游、文化休闲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潮流。
3.2 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
3.2.1 我国国文化旅游市场现状
我国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在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中中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东方文明的优秀代表之一,在饮食、居住、娱乐、文学艺术、宗教、思想、民俗等等方面都是其他三大文明体系迥然不同,而文化的异质性正是文化旅游得以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际旅游者在中国文化旅游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十三五”期间,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需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需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从行业本身来看,旅游产业已突破传统旅游业的范畴,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消费需求来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
表3-1:文化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部门 相关政策
国务院常务 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国家旅游局 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发布《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国家旅游局 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年
十七届六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 "一带一路"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国务院 发布《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 推出以"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
十八大报告 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概念,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十八大报 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国务院 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消费
国家旅游局 “515”战略的推动
国务院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阶段:
图3-1: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阶段
 
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规模:
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3万亿元,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0.1%,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另外实现了"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漂亮收官,并开启了旅游发展的新时代。
图3-2: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亿人次)

图3-3: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随着文化资源被旅游项目产业化,类型各异的文化旅游也就应运而生。
图3-4:文化旅游景点区域分布
 
随着中国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在2015年全国1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2057个,5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404个,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185个。比上年增长10.5%;全国旅游总收入约3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3.2.2 行业发展趋势
1、文化创意,成为文化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反过来,旅游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新机遇、新动力。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及文化创意产品特点的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新领域、新热点。北京怀柔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但提升了休闲经济时代下的传统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而且开始成为各大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文化“深度游”成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我国旅游已经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文化为主题导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闲游”转变,并出现了以世界遗产为核心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遗产旅游热的兴起和发展。“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最热门的项目之一。英国遗产旅游业发展迅猛,年收入高达260亿英镑,几乎成为该国旅游业的支柱。
3、康体保健游已经成为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内容
文化性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特质之一,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方面。随着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出游能力渐趋增强,文化体验游成为游客热衷选择的旅游产品类型,其中康体保健游因为能够迎合现代人越来越强的医疗保健意识和康体养生需求,成为广泛关注和备受推崇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类型。在中国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很多旅游地,都已经出现了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康体保健旅游的产品体系。
3.3 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已经突破1.142亿人次,同比增长9.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达到了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全市旅游的总收入也已突破905亿元,同比增长16%。除此之外,“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市”、“90后最爱目的地”“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最美中国、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胜地”、“国际知名休闲旅游胜地”等一系列的殊荣更加璀璨夺目。
1、唱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回眸历史,灿烂的史前文化铸就了辉煌的历史地位。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中,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人物都曾经奔走于此;在长达3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指点江山;而后又有史学考证,自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不仅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以及中国历史四大发明等等.....如果说以为中心的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那么,“中华文化的读本”、“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世界四大圣城之一”、“千年帝都”等等这些无以复制的历史荣耀当不足为矣。
近年来,委、市政府依托独特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品牌建设,成功举办了2016首届端午节龙舟大赛、黄河小浪底观瀑节、2016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暨“老家礼物”旅游商品大赛、中国目的地联盟旅行商采购洽谈会、全国旅游标准化高峰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合作大会旅游发展合作对接会、“全媒体寻乡村大咖,游找民间高手”评选等活动,使历史文化旅游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真正叫响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
2016年,第34届牡丹文化节亮点纷呈,盛况空前,全市共接待游客2350.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7.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7%、10.77%。接待入境游客23.58万人次,旅游创汇6840.2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23%、10.26%。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141.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1.31亿元,同比增长9.65%、15.61%。其中国内游客1138.5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0.69亿元,同比增长9.63%、15.58%;入境游客3.37万人次,旅游创汇942.63万美元。
2、实施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
2016,是全面推进发展全域旅游战略的重要之年,也是旅游事业全面发展最快的一年。
为实现全域旅游的宏伟目标,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重关戏,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从编制科学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入手,立足“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大格局以及全市“9+2”的工作布局,坚持顶层设计,设施高端运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导,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把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全面系统规划,促进全市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编制出台了《“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此作为全市未来五年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任务以及保障措施,重点开展打造四大城市名片、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提升十大旅游景区、开展全方位旅游营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全面优化旅游环境等八大行动,全面推动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营销向城市营销转变,推动旅游产业的大提升、大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统筹规划,狠抓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招商引资,不断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完善“行、食、住、游、购、娱”旅游六大基本要素,拓展“商、养、学、闲、情、奇”六大发展要素,积极推进旅游事业与社会产业的相互融合,不断拉长旅游链条,扩大文化旅游内涵,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大环境。实现旅游与农业的融合,搞好旅游与会展的融合,强化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的名城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唱响文化旅游的牌子,打造文化旅游国际品牌,逐步使成为四海皆知,享誉全球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6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推介活动,逐步把旅游推向了世界。2月中旬,在泰国曼谷开展了第34届牡丹文化节专题推介会;3月上旬,在瑞典、芬兰、德国等欧洲国家举行了旅游专题推介会;11月初,在泰国乌隆等地开展了旅游推介会,成功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对的注意力。同时,借助全媒体营销、海外营销等手段加大推介旅游,吸引了众多境外游客来洛赏花游玩,密集推送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旅游信息,在东南亚、北欧地区迅速出现了“旅游热”、“牡丹文化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顺利突破百万大关。
 “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打造旅游国际品牌;以国际化思维、国际化标准规划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旅发委在大力宣传,让世界认识、了解的同时,按照国际旅游名城的标准,逐步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厕所革命,全市399所标准化旅游厕所相继投入使用,占全市旅游厕所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87%,并推出旅游厕所服务查询系统,为国外游客如厕提供了方便;持续开展国际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汽车公司等重点旅游行业单位,在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软硬件各方面均有了明显提升。龙门石窟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栾川县和龙门凤翔温泉被评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特别是,加强了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投诉中心等机构的建设,实行与12301旅游热线对接,24小时运行,为游客提供咨询、住宿、车辆、导游、投诉、救助等全方位旅游服务;在全市各高速出入口、火车站、飞机场、高铁站以及市内重要交通节点,设置了8个旅游信息服务亭,为外地游客和自驾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免费发放旅游地图等各类旅游宣传资料。问卷调查显示,全市各主要旅游景区和酒店的服务质量有了极大提升,不仅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也为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了有力保证。
3.4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3.4.1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需考虑的因素
本项目在进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旅游需求
包括家庭结构、人均收入、文化水平、旅游欲望与偏好等要素。一般来说,人口多,人均收入高、增长快,且旅游欲望强烈,则旅游需求大,从而旅游市场客源充足。
2、旅游消费特点
不同的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其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性格、文化背景、习惯等的不同,其旅游消费的特点业存在着差异。
3、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人们为何被吸引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是因为那里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某些他们在自己住所或其他地方不能得到的东西。
1)旅游资源品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越有品味、越有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2)区位条件:包括空间距离、交通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在收入和交通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距离较近的旅游区能吸引较多的客源,距离较远的旅游区则相反。交通条件是游客可达性的前提。交通越便捷,可达性越强,则越能吸引旅游者,客源市场就会扩大:否则,客源规模就会受到限制。
3)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供给能力:服务设施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无疑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它是吸引游客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目的地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工作效率、安全保障、旅游环境等,都是影响客源地市场的重要因素。
4)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会形成争夺客源的竞争局面,游客会被分流,进而影响客源规模。但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异质化的情况下,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难以被替代,就会形成互补关系,这有利于客源的聚集和规模的扩展。因此,要求旅游区建设项目富有创意,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突出亮点,以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3.4.2 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于选择
1、客源市场区域分布定位
项目目标市场人群来自等周边城市与当地的全年龄段人群。
项目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不应是单一目标,而应是多目标的;不应是固定的,而应是动态的,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将周边市县等地定位本项目的一级客源市场。本项目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与这些旅游景点相互结合,加上本项目的旅游主题特征优势,倘若组织得当,旅游线路安排合理,形成一条境内游线路,在现有景点热线的带动下,必将有更多的游客来访。以本项目为中心,方圆250公里的范围覆盖了众多城市。这些城市游客均能便捷的到达本项目所在地,将这些城市作为二级客源市场。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预测一级市场占60%、二级市场占40%。
2、出游动机和出游目的定位
近期应定位于客家文化休闲度假小镇游市场;中、远期定位逐步扩大到自然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休闲游及其它客源市场。
根据目前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中对游客出游动机和目的地调查,以休闲度假为出游日的游客最多。因此近期内应继续发展节假日休闲度假旅游稳固已有的客源市场。
中远期随着园区业态的深度开发与发展,其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品牌特色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自然生态体验、户外运动休闲等客源市场将随着项目的建设完成来逐步开发。
3、游客年龄结构定位
近期及中远期都将主要定位于全年龄段人群。
上述目标市场定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的,是一种立体型的市场定位。根据这些市场定位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措施,将上述潜在的目标市场变为现实的目标市场,既定的战略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3.5 项目市场规模预测
3.5.1 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根据项目建设计划情况,将对未来游客发展规模做出预测。对景区未来游客规模预测时,应充分参考以下因素:
1、市场发展的促进因素:
1)大型项目的启动效应和景区的全面开发建设。
2)新的宣传和市场推广带来的景区知名度的提高。
3)旅游线路的联合、大型节日的造势将使游客量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
2、市场发展的抑制因素:
1)旅游环境容量对客流量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2)周边其他同质旅游目的地对本区客源的分散。
3.5.2 旅游消费水平预测
旅游消费水平的预测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项目现状。
2、主要客源地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高低。
3、项目开发战略、建设情况以及主要景观的生命周期变化。
4、旅游消费构成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5、社会上旅游消费热点的变化。
6、不同类型旅游者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
根据园区的景点战略部署,项目在新建并投入运营的前两年,由于新建园区知名度低,景区功能尚未完善,游客人数不会很多,而且游客消费水平提高缓慢,旅游收入增加不明显。
3.5.3 游客规模预测
根据旅游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分析,综合考虑市场定位和各规划期的发展要求,对其游客规模年际变化做出预测。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平均接待游客量可达50万人次。
3.6 项目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3.6.1 营销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中央新影中原文化产业园一期产品进行新颖、别致的广告策划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中央新影中原文化产业园一期营销模式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要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做好网站建设、微信、微博、微商、团购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除了提供项目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旅游价格、自然风景、客家人文特色、民风民俗、住宿餐饮信息之外,还能建议旅游者游览线路、时间安排、食宿安排等,实现从“卖产品”,转变为营销特色文化休闲生活方式。
3、公司将会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合作,参加全国性的、地区性的会展,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旅游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公司旅游产品,使项目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4、中央新影中原文化产业园一期项目通过旅游O2O模式,发挥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高效管理。通过与旅游网站合作,将闲置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度假租赁的分级、整合、规模化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预订,同时借助平台影响力,通过APP与游客进行在线互动。完成线上信息展示、营销、互动、决策、预订、支付等文化旅游游前的线上服务,到线下个性化、多元化的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旅游体验的闭环过程。
5、在线上微信互动、网上订购、“关注抽奖”、“媒体网络互动、大众广泛参与”,线下“住宿、景观、闲趣、体验、游乐、畅享自然”基础之上,打造多种私人定制化的产品,通过网络可视化技术,提供中央新影中原文化产业园一期产品的实时动态分享,让线上的消费者变为线下游客,线下游客变为线上消费的常客。
3.6.2 营销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服务,维护好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销会、宣传册、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做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中央新影中原文化产业园一期产品质量,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探索与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式,引导客户开展多种形势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的营销人才。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