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发展历程
1、产品定义
胸腺肽α1(Tα1)是胸腺肽中的高端产品,该药物是由胸腺素组分5(TF5)中分离纯化分离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其含量约占TF5的0.6%,其生物活性比TF5高10~1000倍,具有较高的免疫增强活性,同时还具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等作用,已用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恶性肿瘤以及免疫缺陷疾病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2、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末,意大利赛生公司的产品“日达仙”已进入我国市场,单独使用或与抗病毒药物和抗癌症药物联用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在国外也已在3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上市。2002年以后国内在开发胸腺肽α1方面有了较快进展,同年10月,SFDA批准四川源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原料药,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1.6mg粉针剂商品名“迈普新”。随后,海南双成药业、海南中和药业分别获得了SFDA颁发的原料药及注射剂生产批件,以商品名“基泰”、“和日”上市。
2、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末,意大利赛生公司的产品“日达仙”已进入我国市场,单独使用或与抗病毒药物和抗癌症药物联用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在国外也已在3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上市。2002年以后国内在开发胸腺肽α1方面有了较快进展,同年10月,SFDA批准四川源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原料药,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1.6mg粉针剂商品名“迈普新”。随后,海南双成药业、海南中和药业分别获得了SFDA颁发的原料药及注射剂生产批件,以商品名“基泰”、“和日”上市。
第二节 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分析
1、特点
胸腺肽α1具有如下特征:
1)分子中具有6处重复氨基酸序列,即:Ala-Ala、Ser-Ser、Thr-Thr、Lys—Lys、Val-Val、Glu—Glu,占整个分子近一半的位置,这在其它活性多肽中是没有的;
2)胸腺肽α1一级结构与血管活性肠肽(VIP)以及HIV病毒GAG基因产物以及HIV的1种装配辅助多肽Octapeptide T有较高同源性。胸腺肽α1可与VIP受体竞争性结合,而发挥类似VIP的作用。其N端具有乙酰基,乙酰基的存在与否对胸腺肽α1生物活性并无显著影响;
3胸腺肽α1的空问结构与环境有关:在水中,胸腺肽α1没有偏爱的结构;在有双十四烷基磷脂酰胆碱(DMPC)与二羟甲基丙酸(DMPA)(10:1)的单层囊泡、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者锌离子出现时,胸腺肽α1呈现部分空间构型,但在疏水性较强的三氟乙醇(TFE)环境中,胸腺肽α1出现2个区域特征,即β转角和α螺旋。β转角位于5和第8个残基之间,而在第17和第24残基之间显示α螺旋构型。胸腺肽α1这种随环境而发生的构型变化是与淋巴细胞膜相互作用必需的,与调节免疫应答以及与淋巴细胞激活机制有关。相反,胸腺肽α1不恰当的构型变化不能激活TLR2和TLR9表达,也不能与其它细胞因子协同激活DCs发挥免疫功能。
2、应用领域
胸腺肽α1的临床用途广泛:对乙肝、丙肝、恶性肿瘤、重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副作用少,此外Ta.在心血管疾病和男性不育的治疗中也有显著的作用。略……
第三节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胸腺肽α1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合成方法——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经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精制而成。
1963年,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Brace Merrifield发明了多肽固相合成法。自此以后,多肽固相合成法被广泛应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的研究领域,特别是短肽的合成,该方法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操作转变为全自动,合成多肽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氨基酸在进入目的肽之前,氨基端需要保护基。根据保护基的不同,多肽固相合成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Boc方法和Fmoc方法。
1、Boc(,叔丁氧羰基)多肽固相合成法
Boc方法是经典的多肽固相合成法,B Merrifleld在合成血管舒缓激肽时,就是应用Boe作为a-氨基酸的保护基。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现在Boc方法的使用率不高。虽然Boc方法正逐渐被Fmoc方法所替代,但是其本身的优点还是不容忽视,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如澳大利亚科学家L Miranda等在利用“化学选择连接”法合成蛋白质时,选择Boc方法合成组成蛋白质的各个片段。与Fmoc方法相比,他们认为Boc方法更干净、更可靠,更能快速去除 一氨基保护基。Fmoec方法则过度依赖于肽序列,并且不能完全去除a-氨基的保护基。
2、Fmoc(9-芴甲氧羰基)多肽目相合成法
R B Merrifield曾报道,由于反应的不完全,导致副反应产物的积累,他期待固相多肽合成法的进一步完善。不负他所望,经过四十年的历程,固相多肽合成法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Fmoc方法是Carpino和Hart在Boc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肽固相合成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的a-氨基的保护基是Fmoc。由于Fmoc对酸稳定,易与碱作用,所以应用碱性化合物作脱保护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产率高等优点。同时,Fmoc基团有特征性紫外吸收,易于监测控制反应的进行,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第四节 产品生产工艺特点或流程
多肽固相合成法的台成过程示意图
第五节 国内外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技术趋势
从动物胸腺组织中提取胸腺肽,其原料来源有限,纯化步骤复杂,而且胸腺肽α1在提取的胸腺肽中含量极低,仅为0.56%~1.0%。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胸腺肽α1制剂均为化学合成制备,但是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成本较高,且合成的杂质较多,不易纯化,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采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胸腺肽α1,有着多样的设计及分离纯化工艺,且各有优缺点,大部分虽得到了成功表达,但由于表达量低,后处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收率低,也均未能真正实现产业化,但它仍是胸腺肽α1的主要发展趋势。略……
第六节 发展问题
1、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薄弱。
在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跟踪和模仿国外的多,自己创新的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厂家的创新精神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R&D投入太少,我国企业R&D投入一般只占销售额的2~5%,而国外的这一比例一般达到12~15%。这种以仿制为主的发展模式存在着知识产权问题的潜在威胁,目前我国大多数生物制品没有知识产权,因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而且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生物工程药品的知识产权问题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客观的说,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直接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仍将是长期存在的事实,目前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人才积累的医药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技术与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未来医药行业增长的主力。
2、制造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低。
造成我国制造技术产业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支持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设备、技术落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所用的培养器、各种纯化设备和介质、分析仪器主要依靠进口,这就影响了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其二,是研发技术的产研脱节。一个药品的成功开发,必须经过实验室研究、开发及小批量试制的"上游开发"和生产车间大规模生产及市场推广的"下游工程",并且就实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来讲,"下游工程"比"上游开发"更显得重要。据权威人士估计,我国在技术产品研究开发领域中"上游开发"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而"下游工程"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
3、市场开拓乏力。
目前我国许多制药企业开发市场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一方面有竞争意识不强、眼界不够开阔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规模偏小,可动用资金过少。国外公司的某些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品味。1989年,美国基因技术公司(Amgen)为了将EPO打入中国市场,主动向我国卫生部赠送了10万支EPO(1000u/支)。该批药品在全国一些大医院使用后,获得了极为满意的临床效果,Amgen公司也顺利拿到了进口许可证。到1992年,Amgen公司对华出口EPO一直采取"买一送一"的优惠政策,其目的不言而喻。
4、重复投资过多,行业无序发展。
由于对胸腺肽技术产品产业化的特点认识不足,仅仅认识到高产出的一面,许多企业在可行性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就纷纷上项目,同一种产品往往很多家在搞。重复建设必然导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效益低下,无法集中财力物力投入新产品开发。
第七节 应对策略
为了迎接WTO的挑战,扩大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生物医药业必须在国外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完全抢滩中国市场之前,立足国情,通过企业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技术开发实力和市场控制力,在新形式下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加快生物制药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关注。
一、政府的支持和关注
生物制药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生物制药技术一旦开发成功,即可获得10倍于投资的收益,利润极其丰厚。但是,新药开发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政府应直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扶持技术创新,促进前沿技术的开发。政府支持是生物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将在21世纪国家经济的发展希望寄托在生物技术。如新加坡政府,将计划在5年内投入17亿美元用于行业的建设,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用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预算在今后5年内要翻一番,达230亿美元。在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爱尔兰、芬兰和丹麦都调拨专款以扶持生物技术产业。相比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100亿元人民币而言,我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显得太小气。
其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优化配置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有限资源,以“科学的集团行为” 实现各部门协调一致,优势互补。由于宏观引导力度不够,近几年生物制药产生过热现象。现在国内的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建了生物技术园。由于立项的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不成熟,一哄而起,低水平重复,造成我国资源的巨大浪费,急需国家和政府在宏观上给予治理和引导。
第三,政府应从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在促进高科技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支撑点和推进器的作用,如许多象Amgen,Biogen这类现代生物技术公司就是在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介入下诞生的。我国政府在加大对生物制药及其产业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尽快建立和规范风险投资机制:积极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到生物制药领域;鼓励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如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凑集资金,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创造条件,吸引外国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生物制药行业,加大生物制药研发的投入。
第四,政府应建立与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关系到创新药物研制的重要因素。前面谈到,从生物工程药物来看,我国的多项生物技术在实验室阶段与国际水平接近甚至某些技术领先国际水平。但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有时会出现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专利的现象,所以,在生物制药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求政府能够重视我国的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健全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免在相同的科研领域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专利而造成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维护我国自制的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利益。
第五,政府应健全市场机制,如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健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避免过度竞争,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发展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新药、仿制药、出口药的政策信息和程序以及国内外的专利咨询,可以建立类似美国的生物技术工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主要为我国生物技术企业服务,另外还可为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服务。
二、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
首先,应加快生物制药企业的重组,优化产业结构。针对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状况,生物制药业应加快资产重组或企业重组的步伐,建立起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的产业格局,才能适应WID的要求,扩大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可选择合适的重组策略有:
1、可与本地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纵向重组,实现地域结构经济化,实现新集团在品牌、资金、技术和市场网络等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扩大整体优势。如太极集团与桐君阁的整合,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新集团成立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十分明显,双方也因此而确立了自身在我国医药行业中地位。
2、可与产品可以互补的企业间形成横向联合,完善整体产品结构,有效的避免重复投资,扩大资金的效能。比如,以中成药为龙头企业的三九集团斥巨资进行横向重组先后并购了以抗生素见长的雅安制药厂、四川长征制药有限公司等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其他制药企业40余家,完善了三九集团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其组织结构的大型化。目前,三九集团正以非常良好的势头飞速发展。
3、可与医药研究机构强强联手结成战略联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生物制药的产业化需要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而在我国当前的现状是大学、研究所、企业一齐上,各自研制与开发,缺乏团结起来共同开发的意识,造成技术力量分散,投资重复,资金浪费,这严重影响了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因此,我国的绝大多数生物制药公司应该积极寻找与科研院所形成长期的强强合作,形成一种联系更加紧密的近似于药物研发承包企业的联盟体,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公司赢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全球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华北制药“三个中心” 和“一个基地” 的良好运作将成为其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其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搞好技术创新。国际研究进展表明,世界制药业公认的生物制药的发展方向是开发特异的基因药物。但是,笔者认为, 由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甚至包括科研单位在资金整体配备及创新能力上远远不能与国际相比,所以,我国企业不能也不要盲目跟进,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握好方向,把资金用在“刀刃” 上搞好技术创新,例如,可开发国际上专利保护过期的药物;可进行原有药物新适应症的开发研究:可加强生产线的技术更新,保证产品质量:加强我国具有特色的中药现代化与中西医复方的研制与开发;可加强我国具有丰富资源的微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等等,都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跨入21世纪,由于市场竞争,企业经营步入微利时期,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要特别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降低费用,向管理要效益。另外,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使一个企业、一个集团经久的发展而长盛不衰。面对人世,生物制药业的竞争是人才、技术、专利、新产品的竞争。高科技人才竞争当属首位。把握好这一竞争是我国生物制药业能否在未来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所以,当务之急是建立良好的留住人才并发挥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注意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培育与储备,加强生物制药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生物制药生产管理第一线。略……
第八节 投资行为分析
一、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1、进入壁垒
就医药行业来看,一方面,医药行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医药企业需要高科技和高投入才能进入,理应是高进入壁垒。但是,长期以来,旧的多头管理体制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比较容易立足,形成实际上的低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医药产品研究是高风险和高产出的技术领域,医药企业的设备与技术均有很强的专业性。长期以来,业界不少人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乐观前景夸张地判断,形成了医药企业高退出障碍,造成一些效益差的企业本该退出却不肯退出或难以退出的被动局面。如此易进难出的状况,势必造成低水平重复和大量生产能力闲置。
全国制药业企业、医药商业批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使有限的医药市场上“僧多粥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医药市场秩序混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以来,下决心对其进行整治,并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严把医药企业的准入关,加高医药企业的进入壁垒。比如,凡未达到GMP和无国家二类新药(化学药)或两个三类以上中药的单位,一律不得新办药厂;又如,近期暂停审批和登记新设药品批发企业;再如,按照剂型类型或按规模大小、分阶段限期推行GMP、GSP,限期过后仍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准生产、经营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医药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特别是加入WTO后,医药产品结构可能演变形成两个主体医药市场。一个是大规模的大众药品市场,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容量巨大,市场拓宽主要依赖营销,品种多、选择余地大,药品替代性强。因此,高强度市场营销和总成本领先构成大众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成为压制竞争对手的主要力量。二是小规模的专业药品市场,其主要特征是强烈领带专业技术进步,垄断性和专属性极强,市场进入壁垒高、选择余地小,品种的替代性极低或者说没有,市场容量不大,因而容易控制市场,将侵入者抵御在壁垒之外,垄断将成为排他性的压制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由此看来,未来几年,现有众多的医药企业将会分化:一部分医药企业(或产品)被优势企业兼并,通过企业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新型的医药企业集团;部分产品有发展前景,而市场容量小的医药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或以独特的技术、产品,或以营销为优势,在获得必要资金支持后,独得生存和发展空间;还有相当部分医药企业,特别是债务沉重、产品无特色、资源枯竭的医药企业,将要而且必须退出医药行业。
2、退出壁垒
从行业结构理论来讲,企业退出障碍与进入壁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好的情况是进入障碍高而退出障碍低。在这种条件下,新加入者的进入会受到阻拦;经营不善的企业会退出行业的竞争,从而保证行业内的企业有较高而稳定的经济效益。当行业退出障碍高,进入壁垒也高时,企业潜在的收益高,但风险也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入者的进入虽然会被阻拦,但经营不成功的企业也难退出,仍要留在行业里参加竞争。行业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都低时,对企业的影响不大,可以保持较低但较稳定的收益。最不利情况是,进入壁垒低而退出障碍高。在这种条件下,新加入者容易进入行业,还会因为经济条件或其他暂时的意外利润而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但是当条件恶化时,企业难以撤离该行业,造成生产能力积压,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而经济收益极低。
医药行业的进入壁垒正在不断加高。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有医药企业的退出障碍还没有彻底消除。医药企业作出撤退决策后,有时可能会发现,实施撤退并不容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障碍。引起这种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在特定经营业务或地理位置上,企业的高度专门化资产,清算价值低或者转换成本高,从而难以退出现有的行业。退出成本过高让不少想退出的企业望而却步。解除劳动合同、下岗员工重新安置费用、保养备件的生产能力等成本如果过高,企业的经营业务即便在利润和效益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在原行业中经营。企业退出时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国有银行债务谁来负费?
第二,战略障碍。这主要表现在医药企业中某些产品的退出上。比如:诺氟沙星这个产品全国曾有800多家医药企业生产,而企业中准备撤离的经营业务如果与其他业务存在着密切的协同作用,企业则很难采取撤退战略。这种战略性障碍主要存在于消费者的服务上,或者可能损害企业其他产品的质量形象。
第三,期望障碍。如果企业认为需求还会回升,或在某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上企业的产品还有一定的销路,企业就不愿撤离这个经营领域,形成了一种期望的障碍。的确,医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但综观世界药品市场,附加值和利润率高的多为专利药品。而我国绝大多数医药企业甚至没有一个专利品种。另外我国医药企业和药品品种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大量的药品过剩,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和医药企业的利润整体下降。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为5.9%,是历史最低水平,医药商业利润率只有0.27%。这就说明,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并不赢利。
最后,感情障碍和社会限制。企业在制定经济合理的退出决策时,往往会引发一些管理人员和员工出现不稳定情绪。例如:员工由于多年从事医药经营业务,所以不愿意放弃,拒绝接受退出的安排。政府考虑到失业问题和对本地区经济、税收的影响,有时也会出面反对或劝阻企业退出。
现实的医药经济生活中,是众多企业拥挤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好比是在一个氧气有限的房间内,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对于其中的每一个人,此时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把别人“请”出去,挤出的人越多,自己越安全;要么自己退出去,寻找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去生存。目前的问题是,许多医药企业既无力去挤人家,又不愿意退出去。对于这样的企业,最怕的是用行政手段“多方”支撑,继续作毫无效果的投入。长期如此,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企业窒息而死。
二、投资前景分析
近几年,我国胸腺肽制品从产量到销量已不断扩大,市场增长率较快。国家发改委医药信息中心网公布的资料表明,我国2001年胸腺肽产量为3089万丈,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倍多。2002年我国受非典疫情的影响,胸腺肽市场需求量急速上升,销售一路畅通,注射用5mg胸腺素产量为3287万支,主要厂商是西安迪赛生物药业,约占64.74%。此外,湖南郎力夫制药、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黑龙江安达迪龙制药和白求恩医大药厂的产量占25%,测算国产胸腺肽市场份额约在10亿元左右。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胸腺素已被应用于多个治疗领域,但是目前国内主要制品是由动物身上提取,其胸腺肽制剂含有活性成分胸腺素α1仅在1%左右,而主要成分未经纯化杂质,具有抗原性,副作用较多,而且临床疗效甚小,近年欧美国家已提出不再使用,因此国内积极生产开发胸腺素α1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其市场投资前景广阔。
三、新项目推荐地域
中经纵横推荐新项目投资区域为四川省和武汉省等地区。由于这些地方该行业企业集中,配套设施完善,行业人才比较充裕,公司落户这些地方,有利于利用该地区形成的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从而使新公司较快的发展壮大,当然选择投资区域时,还应考虑投资者的预算、对地方市场的了解程度、当地市场饱和度和投资者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从自身情况出发慎重选择投资地,才能保证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第九节 投资发展建议(CMRN)
企业要密切注意国家宏观经济情况及有关政策、法规,增强决策层对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的预测和判断能力,提高管理层的应变能力,根据政策的调整,及时制定企业对策,以避免和减少因政策变动而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
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建立可依靠的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掌握胸腺肽α1产业的核心技术。尽量减少不计成本的引进和仿制,打破行业垄断。注重自身技术力量的储备,加大对于国内外胸腺肽α1最新动态的调研力度,掌握行业进展,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以满足需求。同时加强对于下游应用领域的研究,引领发展方向,把研发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填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避免无谓的竞争与浪费,推动我国胸腺肽α1行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企业要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成本、降低废品率可以有效抗御原材料涨价和市场竞争;企业要协调产、供、销关系,在提升产量的同时,提高甘草质量,同时,努力创造胸腺肽α1制品生产销售的优良环境,以规避市场风险。
针对融资能力风险,公司同时进行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对公司的存量资产的变现周期较长的部分,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按比例实行转让贷款,保持公司较强的支付能力和业务运作能力;公司还将开展资本运营,进行低成本扩张,建立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或者以委托加工形式,减少资金的支出数额,资本运营还可扩大公司规模,增强融资能力,保持资金的灵活运转。
针对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应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积累管理经验并且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另外,公司还应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企业管理,针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特点,通过内部组织管理培训和送出培训的方式并引进外部管理人员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持公司经营管理机制具有较强活力,以抵抗经营管理风险。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