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甘草项目市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2018-12-21 08:43:21

导语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一、产品定义甘草酸水解脱去糖酸链变形成了甘草次酸,甜度为蔗糖的250倍。甘草次酸具有细胞毒性,长时间大量食用甘草糖(100g d)可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肥大,临床症状表现为钠离子贮

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

一、产品定义
甘草酸水解脱去糖酸链变形成了甘草次酸,甜度为蔗糖的250倍。甘草次酸具有细胞毒性,长时间大量食用甘草糖(100g/d)可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肥大,临床症状表现为钠离子贮留和钾离子的排出,严重者可导致极度虚弱和心室纤颤。
二、应用特点
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具有抗变态、抗溃疡、消炎、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抗疡、抗利尿、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之功效。还发现18β-甘草次酸的保肝、治疗肝炎抑制肝癌效果佳,是最有希望的天然防癌药物之一。甘草次酸能很有效地治疗胃肠炎症、溃疡和局限性病变。甘草次酸特异性杀灭疱疹病毒,并具有抗HIV活性。
1、抗炎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外许多学者就研究证明甘草次酸具有抗炎作用,如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足肿、结核菌素反应、皮下肉芽肿等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皮下肉芽肿的渗出期和增生期,对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并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鼠耳红斑有抑制作用。
甘草次酸的抗炎机理目前还未完全阐明。从其化学结构及其电解质样作用来看,甘草次酸具有类固醇样的抗炎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甘草次酸与氢化可的松的结构相似,因而在肝内的代谢中产生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增加了皮质激素的活性。甘草次酸的抗炎作用可能也与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通过对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的影响,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关。河田则文认为甘草次酸的抗炎作用至少部分是由于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并且可能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而发挥的。
2、抗肿瘤增生作用
自从有报道五环三萜类物质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便开始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皮肤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1985年日本的Takizawa等研究发现,甘草次酸对鼠类皮肤瘤的增生有抑制作用。Nishino和Hoyoku等对相关的甘草次酸衍生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18β-齐墩果烷-12-烯-3β,23,28-三醇具有比甘草次酸更强的抑制由病毒引起的肿瘤增生效果。1988年,他们进一步通过病理学,生理学实验证明,前者和18α-齐墩果烷-12-烯-3β,28-二醇都对肿瘤增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引起了各国同行的广泛重视。
我国学者黄炜,黄济群等人探讨了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对克隆化高转移人肺癌细胞(PGCl3)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对其抗侵袭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如表1~3。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到,中药单体甘草酸,8β-甘草次酸均能明显抑制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其机理可能是诱导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而且,黄炜等人研究证明甘草酸和18β-甘草次酸有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逆转的作用。这些均表明这两种药物有诱导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从而抑制增殖的作用。
3、调血脂作用
国外文献曾经报道甘草次酸钠有降低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了开辟调血脂用途,孟富敏等人通过实验观察甘草次酸钠对正常动物血脂的影响[13。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次酸钠可使动物血脂明显降低,尤以甘油三酯,β-脂蛋白为甚,但是胆固醇降低在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从结果来看,孟富敏等人认为甘草次酸钠有希望作为降血脂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4、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
健康人长期大量服用甘草次酸能引起血压增高,水钠潴留和钾离子的排出,尿内钠/钾的比例稍有降低,这种作用与醛固酮相似。临床上也有许多报道甘草次酸对阿狄森氏综合症及尿崩症有较好的疗效。
过去认为甘草次酸的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是由于甘草次酸与皮质酮的结构相类似,而引起的直接作用,也可因为二者的结构相类似,在肝内的代谢中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间接地增加了皮质激素的活性。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证明甘草次酸能抑制皮质激素代谢过程中的许多酶,如5β-还原酶,并能明显地降低皮质激素代谢的清除率和可的松的半衰期,抑制17-羟固醇脱氢酶从而抑制雄烯二酮转变为睾酮的过程。甘草次酸能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这些都可以增强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5、镇咳、消痰作用
临床有用甘草粉或甘草流浸膏治疗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取得显著疗效的报道。甘草有效成分甘草次酸的衍生物有中枢镇咳作用。复方甘草合剂或复方甘草片亦为临床肯定有效的镇咳药。而且,吴勇杰通过实验证明,甘草次酸钠有镇咳、消痰作用。其镇咳作用虽然弱于可待因但有不成瘾的特点;抗炎、抗炎症介质引起的气道阻力增加,镇咳及消痰等作用将对呼吸道炎症引起的痰、咳、喘产生全面抑制作用。
6、其他药理作用
甘草次酸为三萜类皂甙,所以可以推知它有抗凝血作用。甘草次酸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它不但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而且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亦有抑制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脘腹挛急作痛等症。另有报道,甘草次酸酰盐可用来治疗烫伤,湿疹和太阳晒斑;18-脱氢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压迫作用;而甘草次酸秋水仙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我国学者杜学仁和李鹤龄等分别实验证明了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琥珀酸酯对破伤风毒素具有肯定的体外中和作用。在破伤风的治疗上,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有望能派上用场。
第二节 甘草次酸行业发展历程
1937年Ruzicka确定了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甘草次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有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如18α-,18β-甘草次酸,这些异构体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其中18β-型甘草次酸有抑菌作用,而18α-型却无此作用。
甘草次酸在甘草中除游离存在外,主要是与二分子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苷-甘草酸。因此通过甘草酸加水分解可得到大量的甘草次酸,其反应式如下:
1937年W.Voss和P.Klcin首次合成第一个甘草次酸衍生物甘草次酸单铵盐及单钾盐,这种盐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性,并且不良反应较少。自此以后,国内外学者为了改善甘草次酸溶解性、吸收性、增强药理活性及减少不良反应,对甘草次酸盐类、酯类、酰胺类、复盐和络合物等进行了研究。1967年Dean合成11-脱氧甘草次酸。在此基础上,Ryabinin和Konovalova利用甲基甘草次酸又合成了11-脱氧甘草萜醇。以后相继合成了11-脱氧甘草次酸和11-脱氧甘草萜醇的衍生物,从而产生比甘草次酸药理活性高而几无副作用的药物。略……
第三节 野生甘草资源及现状
甘草在中国的自然分布区域为N34度~N48度,E75度~E126度的狭长地带,南北延绵14个纬度,东西横跨51个经度,横贯13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以南,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以西的三北地区。分布区内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357606卡.cm-2年-1,年平均温度为6.47℃,7月平均气温为22℃,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年平均降水量30mm左右,不少地方还在100mm以下。甘草分布区横跨了温带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碳酸盐黑土型草甸土、栗钙土、棕钙土或灰钙土、淡碳酸盐褐土、黑垆土和荒漠化盐化草甸土都适于甘草生长,在深厚疏松无石砾的沙壤或轻壤质土地上甘草生长尤为良好。
由于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60年代以后野生甘草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大。新疆自治区商品甘草年收购量60年代为5700t,70年代达2.25万t,80年代初又增加到3.75万t。目前以甘草为建群种的甘草群落分布面积与解放初期相比己减少了50%以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50年代有以甘草为主的草原面积53.3万hm2,到1981年缩减为11万hm2。由于原料不足,内蒙古、甘肃等地的甘草浸膏厂绝大部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自60年代起国内甘草收购价格一直稳步增加,60年代野生甘草鲜货为0.2元/kg,1995年前后人工栽培的混等条草鲜货为2.5元/kg,1999年秋季则上升到5元/kg左右。
第四节 甘草人工种植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我国甘草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工作开始于60年代,到80年代甘草人工栽培的主要技术关键已经基本解决。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人工种植兴起于9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由野生资源向人工资源过渡的关键时期。目前人工资源的产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区主要有内蒙古、宁夏、甘肃和吉林,其次是山西、陕西、河北和辽宁。略……
第五节、野生和家种甘草资源情况
1、野生甘草
此次调查了解到甘肃省的野生甘草资源已基本近于枯竭,成片近千亩分布的区域已经很少。在酒泉市银达乡鸣沙窝附近有近千亩保存较好的野生甘草。我们实地进行了考察,发现虽然分布的区域较广,但甘草非常稀疏,约30-50平方米才有一株。
甘肃省野生甘草资源情况
 
                                                                                   面积:万亩,产量:吨(下文表同)
 
2、家种甘草
甘肃各地目前正在积极发展甘草的种植,调查发现甘肃种植甘草积极性较高并已付诸实施的多为民营和个体业主,国有企业计划种植的较多,实际开展工作的较少。
甘肃省家种甘草资源情况
 
三、甘草的加工利用情况
甘肃90年代初生产甘草浸膏大大小小的厂家在百家以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些企业绝大部分已经关门或转产。目前运行情况尚好的一个主要厂家是隶属于甘肃省农垦总公司的祁连山制药厂。另外约有10-30家甘草加工厂主要从事甘草分等加工,不搞甘草提取物的加工。对一些甘草加工企业甘草原料来源调查表明,企业的大部分原料来自新疆,当地自产的野生甘草已经很少,很难收购,而且等级不高。我们在一些厂家看到从新疆收购的甘草质量尚好,甲乙丙级的草能占到全部草的50%以上。
甘肃省部分甘草加工企业情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野生甘草资源破坏严重。调查发现甘肃省野生甘草资源已基本破坏殆尽,地下水位下降,原有地域已基本沙化,成为了戈壁荒滩,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植被的恢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短期内的恢复是不可能的。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剩余少量野生甘草的采挖并为得到有力的限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整体配套的政策。
2、人工种植甘草发展速度较慢。一般的农户认为甘草的种植需要三年以后才能有收益,周期太长,而且市场的风险不好预测,所以很少有农户种植甘草。而实力较强的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仍然受到资金等方面的约束,发展的规模有限,速度较慢,而且个体和民营发展甘草生产一般不考虑什么生态环境的治理,其中有不少还是利用较好的土地种植。而有的公司宣称已建成几万亩的甘草基地,据多个其它渠道提供的数据表明实际面积可能只有几千亩,出入很大。由于没有来自政府部门政策和资金的有利支持,甘肃省家种甘草发展的速度较慢。如何将甘草野生资源的保护以及人工草的繁育种植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相结合起来,值得有关部门研究考虑。
3、甘草种植技术不完善。调查了解到甘肃各地甘草的种植技术尚未成熟,出苗率和保苗率等方面尚待提高。从已经种植的甘草药材看,一般质地较野生甘草显著致密,粉性差,分叉多。因此家种甘草的质量如何,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
4、新疆野生甘草资源正进入严重破坏时期。调查了解到目前甘肃加工利用的甘草绝大部分来自新疆的野生草。新疆的甘草主要是胀果甘草,由于药材性状较差,主要用于作为提取的原料。随着甘肃、内蒙和宁夏野生甘草资源趋于枯竭,新疆逐渐开始成为甘草的主要来源。
五、措施与建议
1、野生甘草规划使用。对现有野生甘草区做出区划,按资源和生长情况,划分为允许采挖、有限制地采挖和禁止采挖几个类型区,分别采取措施,合理限定采挖期、采挖量和等级,以保证野生甘草资源的再生。对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及无再生能力的地区,严禁采挖。
2、甘草定点经营。将甘草的收购和销售纳入药品范围进行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坚决杜绝全民经营甘草的局面。在落实经营单位定点时,各地应结合当前本地甘草主要经营主体的具体情况,确定定点单位,防止搞一刀切,仅仅局限在国有医药部门。定点时还应考虑到甘草原料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利益。
3、大力发展家种甘草。制定各种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各种经济成分大力发展甘草的种植,满足国内外对甘草需求的同时,能更好地地保护野生甘草资源,从而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完善甘草的种植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国家应组织有关单位对甘草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的环节进行攻关研究,制定出适合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的甘草种植技术体系。制定家种甘草的质量标准,积极推广人工草的使用。
5、加强新疆野生甘草资源的保护。从甘肃调查了解的情况反映出目前新疆野生甘草资源的采挖已进入非常严重的时期,必须切实加强新疆甘草资源的保护,避免新疆重蹈内蒙、宁夏和甘肃因甘草采挖导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后果。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