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甘草项目市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2019-01-11 08:41:45

导语第一节 植物原料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利用甘草治病的记载,距今己有2500多年。东汉《神农本草》称甘草为美草和蜜甘,列为上品。中医药认为:甘草味甘、平,是补

第一节 植物原料

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利用甘草治病的记载,距今己有2500多年。东汉《神农本草》称甘草为“美草”和“蜜甘”,列为上品。中医药认为:甘草味甘、平,是补脾益气,止咳祉疾,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解毒的良药。
甘草过去系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北温带海拔0~200米的平原、山区、河谷的干旱沙土地区,伴生有罗布麻、胡杨、沙蒿等植物。甘草地上茎高0.5~1.5米,根茎主根长而粗大,直径1~2厘米,有些地方有水平根。甘草对生长的生态环境要求不苛刻,在平均气温只3~6度的新疆阿勒泰地区生长良好,在酷热的吐鲁番地区也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也不严,沙质土为多,耐碱耐盐抗旱能力很强。甘草在当年秋冬地上茎部分枯萎,翌年再生新枝。我国的甘草有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之分。甘草分布在内蒙、新疆、宁夏、东三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和河南也有少量。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不同地区的品种,其成份略有不同。
甘草过去多年一直由国家中医药部门管理,按计划收购。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各地野生甘草产地无控制地多年连续采挖,甘草资源趋减,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国家曾多次下达严控甘草采挖的通知,并积极推广人工种植甘草。卫生部下发的禁止使用野生甘草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的通知。对使用人工甘草作保健食品成份的,要提供原料来源、购销合同,以及原料供应商出具的收购许可证。这些均是为了严控野生资源毁灭和植被的破坏。近年来由于各地对保护环境和发展甘草产业的重视,甘草人工种植有了较快的发展,新疆、甘肃、内蒙、黑龙江、山东、北京等地均进行了大面积种植,有的达到几万亩。在很多地方,均有人工种植甘草成功的报导。
第二节 甘草的功效成分
科学研究证明,甘草主要含有三站真萜草甜素(甘草酸)和黄酮类甘草甙(甘草素)。甘草甜素主要是三萜系列皂角苷,在糖苷配基的C-3原子上连有两分子葡萄糖醛酸,故甘草甜素水解得到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甘草次酸。商品甘草甜是甘草水萃取物经精制获得的结晶品。如用氨水浸提或将水萃液进行钾中和就生成甘草酸铵和甘草酸钾,在甘草次酸的羧基和两个糖醛酸的羧基均被钾中和时,就生成甘草酸三钾。用水提取甘草甜后的残渣,再用醇萃取得甘草黄酮抗氧物,这是一种混合的多种黄酮类物质,含甘草甙、异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甘草利酮等。
一、甘草的活性成分
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新异甘草甘、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1、甘草甜素
甘草甜素(甘草素)是甘草的根和根茎中所含的一种五环三萜皂苷,含量随品种采收季节的不同而波动较大,如中国甘草的根茎中约含3.11%~6.53%,俄罗斯甘草为2.2%,阿富汗甘草为5.11%。甘草甜素的分子式C42H62O16,相对分子质量822.92,熔点220℃,难溶于冷水和稀乙醇液,易溶于热水,水溶液呈弱酸性,冷却后呈粘稠状胶冻。甘草甜素是由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与甘草冷酸结合而成的,其中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是甘草甜素的皂苷配基,也是甘草甜素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
作为甘草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甘草甜素具有解毒、抗龋齿、抗炎症等功能。甘草甜素无溶血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红细胞表面吸收溶血素从而阻止溶血素向红细胞靠近。甘草次酸则有溶血作用,同时也具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消化道溃疡等功能。除以上生理功能外,甘草甜素还具有较大的甜度,少量的干草甜与蔗糖共用可减少蔗糖的用量。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甜素不过是近20年的事,美国、日本、俄罗斯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商业化产品有团块状、颗粒状和粘稠状等。提取时,首先将甘草切细加5倍量的冷水浸泡2d,浸提液过滤分别得到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再加入3倍量的冷水浸泡12h,再次过滤得到滤液。合并两次滤液蒸发浓缩,冷却后加入乙醇并在低温下放置2d,将混合液过滤再次蒸发浓缩滤液得到黑褐色粘稠状抽提液。此时抽提液中的甘草甜素含量约为15%,干燥失重在35%以下,甘草抽提液再次浓缩干燥后生成甘草甜素粗结晶,最后将此粗结晶在稀乙醇溶液中进行重结晶即可得到精制的甘草甜素产品。
另一种提取方法是将甘草洗净破碎后用12倍量0.5%的氨水浸提,浸提完成后过滤得到提取液,提取液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5,再用浓硫酸调节至pH3使甘草甜素沉淀析出,过滤得到粗甘草甜素,用水充分洗涤粗甘草甜素至pH中性并于60℃条件下干燥得到粗甘草甜素粉末。在粉末状粗干草甜素中加入4倍量的乙醇加热回流3h,过滤后滤渣中重新加入2倍量的新鲜乙醇重复回流二次。合并所有的回流液,加入10g活性炭回流脱色30min,冷却后再过滤除去活性炭,向滤液中通入氨气至无固体析出为止(pH7~7.5),过滤收集沉淀并用少量乙醇洗涤,洗涤后的沉淀在室温下干燥后即得到甘草甜素三铵盐。将甘草甜素三铵盐用等量的冰醋酸重结晶二次,得到淡黄色的甘草甜素单铵盐,继续用4倍量80%的乙醇加热溶解甘草甜素单铵盐并用活性炭脱色,冷却、过滤、浓缩后析出的白色晶体即为甘草甜素结晶。
2、黄酮类物质
有关甘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报道还不是很多,已有的研究结果均认为它是甘草中另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甘草抗溃疡、解痉挛等生理功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甘草黄酮类物质包括了甘草素(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甘草苷(Liquirit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新甘草苷(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苷(Neoisoliquiritin)、异甘草素-4-β-葡萄糖-β-洋芫妥糖苷(Licurazid)等。
甘草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甘草多糖,它是甘草中的一种抗病毒成分。近年来有人用甘草多糖(GPS)初筛7种病毒,发现它对其中的4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关甘草多糖分离提纯、结构分析以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中药化学成分
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即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Glycyrrheticacid)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甙无溶血作用,而甘草次酸则有之。甘草根的水解产物中尚分出乌热酸(Uralenicacid),此物经证明是18α-甘草次酸。从甘草还分出多种黄酮成分,中有甘草素(Liquiritigenin,即4,7-二羟基双氢黄酮)、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是与甘草素相应的查耳酮化合物,2,4,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甙(Liquiritin,即甘草素4-β-葡萄糖甙)、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即甘草素7-β-葡萄糖甙)、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即异甘草素-4-β-葡萄糖甙)、异甘草素-4-β-葡萄糖-β-洋芫荽糖甙(Licurazid)等。国产甘草18种检样分析结果:水溶物18.7~40.54%,甘草酸3.63~13.06%,还原糖3.38~13.67%,淀粉及胶质2.04~6.32%,水分6.04~8.44%,灰分3.35~6.68%。欧甘草尚含三萜成分如18α-羟基甘草次酸、24-羟基-11-去氧甘草次酸、24-羟基甘草次酸(都成甲酯)、美草醇(Glycyrrhetol)、21α-羟基异欧甘草内酯(21α-Hydroxyisoglabrolide)、甘草环氧酸(Liquoricacid)等。欧甘草的变种G.Glabravar.Typica的根也含多种黄酮成分:甘草甙、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鼠李糖甘草甙(Rhamno-liquiritin,即甘草素-4-鼠李葡萄糖甙)和相应的查耳酮成分鼠李糖异甘草甙(Rhamno-isoliquiritin)。另一变种G.Glabravar.glandulifera含甘草甙。甘草属的根尚含甘草西定(Licoricidin),即3,6-二异戊烯基-2,4,5-三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甘草醇(G1ycyrol)、5-ο-甲基甘草醇和异甘草醇、雌激素类物质等。
中国药材学:
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糸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acid)。另含24-羟基甘草次酸(24-hydroxyglycyrrheticacid)、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0-酸【3β-hydroxy-olean-11,13(18)-dien-30-oicaicd】略……
第三节 我国甘草出口分析及预测
甘草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大宗药材,在国际市场中享有较高声誉,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甘草主要出口国有俄罗斯、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国。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西欧各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港澳地区。我国出口的甘草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而甘草液汁及浸膏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甘草和甘草提取物在国外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烟草业,少量用于化妆品。
根据国家海关统计资料显示,虽然近20年来,我国甘草液汁及浸膏的出口量从1980年开始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高,但是甘草所占的市场份额却较低,且出口量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野生甘草资源逐年减少,人工甘草的供应量有限,而其他甘草出口国,如中东地区的伊朗和阿富汗等所产甘草低价出售对我国甘草形成冲击。另外,由于我国对甘草出口采取配额管理,在出口量上有所限制,所以近几年甘草出口量每年均在6000吨左右。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甘草年需求量保持在20~25万吨,其中高规格甘草一直货紧价高。根据国家海关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甘草虽然出口量有所下降,但其价格却在不断上扬。2000年为每公斤1.64美元,2001年则上升到每公斤1.86美元。而甘草液汁及浸膏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且略有上涨,出口价格平均在每公斤2.5美元。
一直以来,甘草提取物的价值都远远高于甘草,如新疆南疆地区等外草的价格每吨不足200美元,而4吨等外草才能提取1吨甘草膏,甘草膏的出口价格则为每吨2500美元。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价格则更高,在国际市场上售价达到每吨7000美元。
甘草的出口仍需加强协调管理。在去年大力压缩出口的前提下,2002年上半年甘草及制品的出口出现反弹。2002年甘草出口4248吨,多出口346吨,出口值755万美元,同比增长4.13%。其它甘草平均单价基本不变。胀果甘草出口由于受到中亚甘草出口的挤压,平均单价下降12%。
2007年上半年甘草液汁及浸膏进出口量值表
                                                                                                单位:美元,公斤
 
第四节 我国甘草主要出口地区分析
美国的甘草市场需求广阔,根据美国海关统计,近3年来,美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甘草(干的或新鲜的,下同)约12000吨,金额大约在500万美元左右。其中,2004年进口甘草11295吨,进口金额570万美元;2005年进口甘草12116吨,进口金额670万美元;2006年进口甘草11759吨,进口金额623.3万美元。
美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甘草提取物(包括部分甘草制品,下同)约4500吨,进口金额大约在1200万美元。其中,2004年进口甘草提取物4562吨,进口金额为1244万美元;2005年进口甘草提取物5016吨,进口金额为1289.4万美元;2006年进口甘草提取物4548吨,进口金额为1189.6万美元。
美国主要从中国、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甘草及甘草提取物。近3年来,我国出口美国的甘草,列第六位;我国出口美国的甘草提取物,列第一位。美国进口的甘草和甘草提取物主要用于制药、制造香水、制造杀虫剂等。
我国出口的甘草以人工种植和野生为主,近年来,我国出口人工种植甘草的数量和比例在不断提高,并且,出口甘草原材料的数量和比例在不断减少,出口甘草提取物的数量和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人工种植甘草科研技术的提高和科学化生产管理的加强,人工种植的甘草将逐步替代野生甘草。另外,随着我国中药材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甘草制品的品种也由简单的切片、甘草粉逐步向甘草浸膏、甘草制剂过渡,甘草制品由简单加工向高科技、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人工种植甘草的发展和甘草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为甘草、甘草制品、甘草提取物的出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我国甘草和甘草提取物的质量和所含成分与中亚等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根据美国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口的价格居中,销售价格方面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出口企业应结合我国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入研究美国市场,及时收集美国市场对甘草需求的有关信息,种植和生产适合在美国市场销售的甘草和甘草提取物,稳定和提高我国甘草和甘草提取物对美国的出口率。
通过对中美中药贸易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当今全球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中,我国中药出口前景光明。对美国等主要中药出口国,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扩大出口措施,认真研究对中医、中药的开发和利用,在充分保护中药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我国中药资源,加快发展的中药现代化,为扩大中药出口创造条件。略……
第五节 甘草种植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一、种植地选择
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甘草对温度条件适应性较强,水分条件对甘草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据笔者研究,在我国温带降水300~500mm的地区,其降水量一般年份可基本满足甘草生长,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上进行栽培,为获得优质移栽秧苗,育苗地应具有灌溉条件。在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要获得优质高产,在没有充足地下水直接供甘草利用的条件下(地下水位2~3m),无论是育苗地还是移栽地都要具备灌溉条件。在降水量小(200mm以下)又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地应选在地下水位2~3m以上的河流两岸或聚水条件好的低洼地段。另外,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要避免雨季积水的地段。甘草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以PH在8.0左右,含盐量0.3%以下,深厚疏松无石砾的沙壤至轻壤质的土地为好。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引种栽培应特别注意,应在完成一个栽培试验周期的基础上,根据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再决定是否进行基地化规模栽培。
二、育苗技术
甘草种子硬实率高,一般未经处理的种子自然发芽率不足20%。种皮的不透水性是造成种子发芽和播种出苗困难的主要原因。采用浓硫酸浸泡、增温复浸和碾米机研磨等处理方法,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现在生产栽培中多采用碾米机研磨进行种子处理,既用碾米机碾1~2遍,以不见种子破碎为度。此法费用少,方便可靠,适宜于大面积种植采用。
甘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低于5℃不能萌发,高于40℃易造成霉烂。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5%以上。育苗的播种期应适时早播,以延长生长期,春季播种在4~5月,具体时间因地区不同而异,一般应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为宜。大面积播种育苗,播种量一般为90~120Kg/hm2,直播栽培45~60Kg/hm2,行距10~15cm,覆土厚度2~3cm,沙地覆土厚度应较壤土地适当增加。
甘草喜光照,特别是幼苗生长缓慢,不耐蔗荫易受草遮盖,如不及时锄草,会导致大量死苗。因此加强中耕锄草十分重要。除草委除早、除小、除了。由于甘草幼苗不耐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灌水,每年视墒情应灌2~3次水。土壤粘重或盐碱重的,可在播前灌水压碱,播后不灌水,以防土表板结和返碱。为保证高产、优质,要重视科学施肥,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配合施用复合肥、微肥,还可依土壤条件进行配方施肥,开展专用肥试验,更好地促进苗木生长。
三、移栽技术
育苗后第1年秋季土壤结冻前或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起苗移栽。首先进行起苗分级,优质苗的根头直径应在0.8cm以上,根长3O~40cm。起苗至移栽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苗子失水。可采用子埋移栽(简称平植)或斜理移栽(简称斜植)两种移裁方法,平植是将苗子首尾与地面呈水平方向平放在植苗沟中,斜植是将苗子根头向上根尾向下与地面呈一定角度(10~20度)斜放在植苗沟中,然后覆土镇压。植苗深度一般以根头埋入土层5~10cm为宜,秋季移植覆土厚度宜适当增加,壤质土覆土厚度较沙质土宜稍浅。移植密度应视土壤肥力等条件而定,在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立地条件下,植苗密度一般为行距25~30cm,株距10~13cm(可达到30~32万株/hm2)。在干旱瘠薄的土地上移栽密度可适量降低。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移栽后应及时灌足透水,特别是秋季移栽应确保移栽至出苗前苗子体内的水分平衡。赤峰以东地区,土壤中存在有引起甘草根腐的致病菌,移栽前应采用不引起药材残毒的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
四、甘草栽培成败的技术关键
育苗播种前深耕是关键,耕深40cm为佳,有利于甘草根系生长,形成优质的移栽苗。如果耕层较浅,甘草根系生长就会受阻,主根极易出现分叉,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播种前应灌足底水,待土壤田间持水量80%左右时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应在春季土壤解冻,5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左右时为宜。播种前种子的处理是保证出苗的技术关键,采用碾米机轻碾3次,一般可使发芽率达到80%以上。覆土厚度2~3cm,播后镇压。选用优质移栽苗是保证高产优质的核心措施,最好选用芦头直径8mm以上,主根长度40cm左右的移栽苗。如果移植地土壤中具有根腐菌时,移栽后易于引发根腐病,移栽前应采用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及时除草是育苗成败的关键,也是移栽种植成败的关键。
第六节 甘草高产种植技术与效益分析
一、土壤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含较高钙质的沙土和砂壤土,土壤微碱、PH值在7~8.5之间的荒滩、荒坡都可栽培。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可种植。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宜于人工种植的“卧生甘草”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
①适应性强:抗旱、抗寒、抗盐碱、耐热、耐贫瘠,温度适应范围为45~43℃,在严重缺水或较干旱的地区栽培,没有发现萎缩和死亡现象,能适应弱碱性的钙质土壤,同时适宜与幼龄林果间套。
②生长周期短:采用育苗移栽,苗生长3~4个月,栽后生长8~10个月可收获。
③长势快:由于其种性卧生,结合人为栽培技术,在地表30厘米横着生长,光和水肥等自然条件吸收率高,故生长速度快,播后30天,现3~4片真叶,60天株高30厘米,根长可达20厘米,直径0.5厘米。
④采收和加工简单:可全部采取机械作业,用工较少,自然干燥八成即可出售。
⑤产量高、质量好:亩产中毛草500公斤以上,高产者可达800公斤,皮红,分叉少,条均匀,达到国家药典标准,符合建设GAP生产基地对种质的要求。
三、播种育苗:育苗地应选在地势较平坦和有水源的地方。育苗一分地(67平方米)可栽一亩地(667平方米),用种1公斤。当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全年均可育苗。在选好的土地上施肥、耕细耙匀后,按行距25厘米开深2厘米的浅沟,均匀地将种子播在沟内,覆土1厘米,稍镇压,5~7天出齐苗。苗生长3~4个月,根长达35~40厘米,达移栽标准。
四、栽培技术:在选好的土地上,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有效氮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耕细耙匀后,按行距25~30厘米开深6厘米的沟,把甘草苗芦头以上的茎枝剪去,去除侧根,按株距10厘米把苗根依次摆放沟内,填土压实浇水,亩栽苗约2万棵,7~10天出苗,常规管理,生长8~10个月可刨收,也可生长两年收获。
五、收获加工:在晚秋或早春,把地上干枯的茎枝割掉,用拖拉机带一个犁铧进行耕翻,犁的深度30厘米左右,每次犁一行,然后人工用四齿耙将犁出的甘草根清出来,再犁第二行。一台拖拉机配6个人工,一般每天可收获8亩左右,其根的破损率比人工收挖的要少的多,达到了收获的要求。收回的甘草根晾晒几日后,剪去芦头和侧根打成捆,即可出售。
六、产量和效益:生长一年的甘草亩产400~600公斤,生长两年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目前甘草的市场价格为8~12元/公斤,每亩收入在3000~7000元。亩投资:种子款186元,肥料款150元(底肥+追肥),农药10元,耕地款50元(两次),用工60元,合计亩投资450元。亩纯利润2600~6000元。如采取间作套种,其经济综合效益更高。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