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书、报、刊印刷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2019-02-15 09:22:13

导语

第一节 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

 
书、报、刊印刷指以书籍、期刊、报纸等为主要产品的印刷。
 
主要产品包括:各种书籍、报纸、期刊印刷;画册、年画、挂历、宣传画、乐谱印刷;图片、地图、地图册印刷;盲文印刷;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外装帧面的印刷;其他出版物的印刷。
 
不包括:装订、压印媒介制造等印刷服务,列入2320(装订及其他印刷服务活动)。
 
第二节 行业主要特征及发展历程
 
 1、报纸印刷的特点
 
1)报纸印刷突出时效性
 
报纸一向被认为是社会主要的新闻传媒之一。当今社会已进入电子资讯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互联网、第五媒体已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虽然如此,报纸仍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媒介之一。而新闻传播的首要条件在于快速及时,这就要求报纸的排版、印刷和发送要突出一个“快”字。为了“快”,早在20世纪80年代,报纸印刷已经涉足数字出版。目前,国内普遍实现清样30分钟左右上机印刷,单机印刷速度已经达到每小时在150000对开张,印前制版技术已经完全与信息化、网络化、第五媒体等连接在一起。报纸印刷开始向高档次的商业印刷方向发展,全面进入文化消费领域。
 
2)报纸版面大、版式灵活多变
 
 报纸是单张散页,版面大多是对开纸781mm×550mm四版,或者是四开八版的排版方式,有些达到100多页。报版版面大,文混排的版式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报版版面比较灵活,版面大也便于阅读。版面文字以横排为主,也可穿插一些竖排,标题字号可大可小,字体变化多样。再加上底纹、花边、题花、尾花等装饰手法,大大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
 
3)报纸印刷对纸、墨的特殊要求
 
由于报纸时效性短,保存价值低,加之印刷速度高,相对来说对报纸的印刷品质要求就要低一些。
 
报纸印刷用纸俗称“新闻纸”,这是为报纸印刷而生产的专用纸。这种纸卷筒包装,便于卷筒轮转机输纸。卷筒纸在印刷过程中输纸的速度达4~12米/秒,速度高,要求纸张的抗拉强度比一般印刷用纸要高。其次,在高速印刷过程中,油墨主要是靠向纸张内部渗透而固着的,这就要求纸和墨都要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对纸张来说,纸面施胶、压光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以增加纸面的可渗透性;对油墨来说,流动性要更好一些,粘度要更低一些。这些都是报纸印刷对纸张和油墨性能方面的要求明显不同于一般印刷的地方。
 
4)报纸印刷免去印后加工
 
 一般印刷都包括三个大工序:制版(也称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由于报纸是散页单张,印刷后就免去了印后加工。在专用报纸轮转印刷机上,折页装置将印刷完成的连续印纸输出一叠一叠的报纸,多纸路印刷已经成为时尚,但是,也不能满足报纸发行页码总数,需分几次印刷,分几次印刷的不同叠数页码的报纸,通过后端邮发系统或手工分发打包。
 
2、中国报刊印刷发展历史
 
1)凸版报纸印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从旧政权接收印刷厂,建立国内报刊印刷厂。这一时期全国的报刊印刷主要采用的印刷形式以活字版、铜锌版为主,印刷设备以圆压平的印刷机为主。
 
建国初,生产凸版轮转印刷机的主要厂家有国营上海人民印刷厂铁工分厂和私营精成协记机器厂等。1952年10月,精成协记机器厂试制出能每小时印刷4版宽报纸50000份的LB40型大型凸版轮转机。翌年3月,试制成功LB402型双组4版宽大型凸版轮转印刷机。这两种机型报纸行业内俗称32和64报纸印刷机。
 
 1957年,由精成协记机器厂与其他私营厂合并成立私营中钢机器二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LS201型对开书刊凸版轮转印刷机(见图1)。该机每小时可印32开单贴34000贴,印16开单贴则达17000贴,从而大大提高了书刊杂志的印刷能力。1958年,由国营人民印刷厂铁工分厂与中钢机器二厂合并组成的上海人民机器厂,设计制造了LB403型凸版轮转印刷机,该机采用三星支架,封闭式传动快速夹板,冲击式折页,每小时可印全张报纸80000份,填补了国内空白。次年,试制成功LB203型全张凸版纸自动停车等机构,使整机设计更趋合理可靠。20世纪60年代初,还试制成功SP350型凸版报刊轮转印刷机和LSB201型彩色报刊版轮转印刷机。1966年,为解决《人民日报》等扩大报纸发行量的需要,试制成功LB2405型双层4组全张凸版大型高速卷筒纸报刊轮转印刷机,印速可达32000份/时。到1988年,国内大型的报纸印刷厂以上海人民机器厂的铅印轮转机主导,全国累计安装铅印轮转机600多台。
 
2)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1974年国家启动的“7481程”,进行出版提速研究,1982年在国家经委领导下成立的全国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制订了规划,组织了科研和生产力量,落实了资金,提出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16字方针,掀开了中国印刷技术改造新的篇章。1982年至1985年上半年,在新华社进行的计算机激光汉字录入、编辑和小报版排版系统试验的成功,敲开了报纸印刷技术走向现代化的大门。1985年至1987年,在经济日报社进行的计算机激光汉字大报版编辑排版系统的试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国报纸出版印刷技术改造铺平了道路。随着王永民汉字五笔计算机输入法的完成,王选科研组汉字照排技术研究突破,报纸出版提速和工艺转变成了现实,中国的报纸印刷全面向低污染的平版印刷转化,史称“告别铅与火”印刷技术革命。报纸印刷已经建成报纸出版印刷技术的“一条流水线”作业,从文字录入直到拿到报纸,全数字流程的管理。
 
3)胶印技术改造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产业进步,一些报纸印刷厂开始安装胶印生产线,报纸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激光照排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版的技术和成本,报纸印刷经历了一个高速恢复性发展时期。国内胶印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报纸印刷厂的技改需要,此时期由国家统一布置,中国印刷物资公司组织采购了多批国外印刷机,满足了报纸印刷发展的需要。
 
 随着印前系统的改造,逐步改用胶印轮转机,至1993年底全部淘汰了铅印轮转机。伴随国家产业政策的开放,这一时期大的报纸印刷装备了罗兰、桑纳、高斯、小森、秋山等国际知名品牌报纸印刷机。随着印量的不断增大,胶印轮转机的数量逐年增加,至1999年,全国报业拥有的胶印轮转机总量已达1100个印刷单元。
 
4)彩色报纸印刷发展
 
1988~1998年10年的技术改造,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1988年全国的报纸种类只有922种,全年总印量为222亿对开张1998年报纸的种类达到253种,增长了122.670%,总印量达到540亿对开张,增长了143.24%。1992年以前,全国各大报每天都是出4版。1993年以后,开始扩版,现在多数为8版,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沈阳、哈尔滨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大中城市的报纸已扩为16版、24版,甚至48版。
 
1993年以前,全国的报刊仍然以日报和晚报为主,报纸没有彩报,1993年10月1日,羊城晚报社发起“彩色革命”,国内首家首次引进美国高斯美特罗全卫星彩色印刷机生产线,实现每天报纸彩色印刷。1995年以后,都市类报纸在全国找到了受众群体,得到了大发展,出现发行100万的都市报纸。同时,报刊彩报印刷量猛增,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带来了新一轮的彩报印刷技改高增速。1994年,人民日报印刷厂引进罗兰GEOMAN试机成功,罗兰系列彩报印刷机成为报纸彩色印刷的主导装机品牌。北人集团也研制成功了YP4787G、YP4787H系列适合彩报印刷的报纸印刷机。上海人民机器厂引进高斯技术开发的SSC、大都市等适合彩报印刷的报纸印刷机。
 
1996年全国彩报只有50种左右,1998年底达到400种左右。到2004年,市场上已经见不到纯黑白的报纸。应该说,报纸出版印刷技术的改造,是全面、甚至超前实现了印刷业发展的“16字方针”。
 
5)无轴印刷机的装机
 
 1992年力士乐研制的第一套用于印刷机驱动的无轴传动系统SYNAX是在无轴驱动技术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一种印刷机传动控制技术。2005年后,无轴驱动技术几乎取代了有轴印刷机。1982年,用报纸印刷机积木模块式控制的概念,罗兰研制成功64页彩报印刷机控制的PCOM系统,为无轴驱动技术在报纸印刷机上应用奠定了基础。伴随网络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罗兰、EAE、瑞士维发、日本三菱等国际知名印刷机控制制造商已经拥有管理无轴驱动技术的报纸印刷操作系统。
 
国内报纸印刷设备安装无轴驱动生产,以1998年广州日报引进安装的两条瑞士维法OF370无轴传动印刷线为开端,2000年后,国内安装的报纸生产线以无轴驱动生产线为主导,罗兰无轴驱动单幅印刷速度已经达到9万张/小时。
 
国内主要的报纸印刷机制造商,上海人民机器厂与美国高斯国际公司合资组建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司,利用高斯技术成功开发了Magnum40于2004年开始装机。北京人民机器厂开发成功的为无轴传动系统为控制中心的BEIREN45型双塔印刷机和BEIREN60A型单塔式于2003年开始装机。2004年北京博览会上,北京人民机器厂采用日本西研公司提供的生产制造技术,整合了日本三菱无轴驱动技术和意大利MONIGRAPHICS墨色控制技术开发,研制的塔式BEIREN75开始装机。国产报纸印刷生产线有了自己模块化网络印刷控制系统。
 
6)报纸印刷与传媒集团化
 
1994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团问题的通知》,对组建报业集团做出相关规定。同年6月,杭州会议召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邀请中央和省级10家报社负责人探讨怎样在我国组建报业集团,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拟定了成立报业集团必须具备的条件。
 
传媒实力:除1份有影响的主报外,至少应该有4份子报子刊,可组成系列报刊。
 
 经济实力: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沿海地区报社年税利在500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年税利在3000万元以上。
 
人才实力:报社采编人员中,具有高级新闻职称(包括副高职称)者占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各类专业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的15%以上,并要有高级职称者。
 
技术实力:拥有独立的印刷厂,现代化的照排、胶印设备,具备彩色胶印能力,除保证本报社所属报刊正常印刷装订外,能承接一定数量的代印业务,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200万份以上。
 
发行实力:主报和子报子刊发行量在60万份以上,或在本地区每150人以下拥有一份报纸,有畅通的发行渠道,有逐步建立自办发行网的可能。
 
以上几条规定为报业集团的成立设立了一定高度的“门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针兴奋剂。
 
1996年,经中宣部批准,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1996年12月1日,由报业集团独资兴建的广州日报印务中心正式奠基,建筑面积为52000m2,总投资10亿元。1998年11月,新落成的印务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并全面投产使用,成为中国印刷能力最大的报纸印刷厂。2001年12月,投资数亿的印务中心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印刷能力每小时可印刷470万对开张,在2.5小时内印报200万份,每条生产线可一次性印刷40个大版。1999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投资8亿新建的彩印中心相继完成,印刷能力达日产1200万对开张。国内报业集团开始集中投资数亿进行印务中心新建或改造,一条生产线的投资由“彩报工程”的4000万左右提高到6000~10000万,报纸印刷带来空前的发展。略……
第三节 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在欧美市场,数码印刷机制造商积极地推动报纸按需印刷市场的发展。一些报社也正积极应对新的商业模式将带来的根本性变化。而材料供应商、数据服务公司和咨询公司同样关注报纸的按需印刷市场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并积极地响应、参与和推动报纸的按需印刷。
 
据有关资料显示,数码印刷机制造商之一的奥西公司,正在积极向报纸的按需印刷领域推销设备,该公司与瑞士、德国和丹麦的多家报社进行合作,在全球建立400多家印刷点进行报纸的短版印刷业务。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财经时报》等100多种报纸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按需印刷。而且加入按需印刷运营模式的印刷点和报纸的数量有稳步增长趋势。
 
在报纸的按需印刷商业运营模式中,Satellite Newspapers和Newspaper Direct两家公司较有特点,它们分别在欧美建立了各有特色的按需印刷商业模式。Satellite Newspapers建立带有印刷机与触摸屏的书报亭,获取流动客户的订单后实时印刷;Newspaper Direct则采用通过固定的分发点先印刷后发行的运营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分发地点的设置、报纸影响力以及高速低价的数码印刷机的使用,是决定报纸按需印刷运作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国外目前的报纸按需印刷市场来看,主要以报纸的短版印刷为主,个性化报纸的输出主要表现在电子版报纸。而报纸按需印刷市场的潜在利益分配格局已形成雏形,如:数码印刷机制造商奥西通过提供设备的销售和服务来获利;Xerox通过印量和耗材获取利润;IBM从提供数据处理获得收入;网络服务部分由奥西和higgs公司共同开发,提供资产供应和管理。同时,各种新型的报纸应用软件、格式正在加紧开发。
 
第四节 主要国家及地区发展水平
 
 1、英国印刷市场一季度总营业额突破10亿英镑
 
据英国印刷工业联合会最新所作的《印刷市场调查》显示:2011年一季度英国印刷市场表现非凡,但有信号显示在未来二季度或将出现下跌。该调查基于英国102家印刷企业,涉及8752名相关员工,这些印刷企业的总营业额超过10亿英镑。
 
有51%的调查对象表示一季度的印刷贸易环境发生了改变,30%的调查者表示业务量有所增加,20%调查者表示有所恶化,认为2011年一季度是自1994年业务量增加以来出现的最长时期的低迷。有四分之三的调查者对印刷业务量在第二季度的表现表示不乐观。
 
 调查显示英国国内及国际市场均有细微变化。有超过一半的调查者报告在第一季度订单量无太大变化,其余的调查者表示增长量大于降低量。关于二季度的预期,表示将进入好时节的人数超过表示平凡的调查者,有30%调查者表示预期在二季度将会出现业务量增加的趋势,17%的调查者表示订单量将下降。
 
2、加拿大印刷出口同比下降
 
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月,加拿大印刷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7%,进口增加了23.25%。
 
其中,加拿大对美国的印刷出口总额为53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40万美元略有下降,而从美国进口的印刷品总值为7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60万美元有所增长。从总体来看,加拿大2月份的印刷总出口额为7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60万美元减少了2.2%;印刷进口额为1.0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170万美元增长了23.3%。
 
3、美国商业印刷出货量较去年增长
 
 美国著名印刷出版工业网络媒体WhatTheyThink,上周五发布了“北美月度印刷出货量”报告。
 
报告中显示,2011年3月美国商业印刷出货量达到77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加了2.7亿美元,增幅为3.6%。考虑到通货膨胀系数,这一增幅大致为0.9%。“3月是商业印刷出货量最大的月份”,
 
这一时期的出货量增加应被视为行业内短暂的喘息,是为未来通信技术发生重大变革所做的准备。一些整体经济指标软化例如第一季度的GDP增幅仅为1.8%,其它措施也在削弱。商业印刷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他们的业务以适应在今年晚些时候到来的技术变革,以及另一个有可能的经济紧缩时期。Webb博士相信秋季将有大量平板电脑产品引进,他们的便捷等优势将扩大其消费者以及工作场所接纳的可能性。”“对于印刷人来说,是需要他们果断采取行动的一年。
 
第五节 国际市场动向及发展趋势分析
 
1、新纸种辈出
 
在目前纸张市场原有纸种的基础上,正在逐渐增加新的纸种,新纸种的出现基于如下原因。
 
1)目标营销业务的增长使得用户多样化需求增加;
 
 2)数字印刷等印刷新技术开发了纸张新品种、新用途;
 
3)纸张生产技术,尤其是纸页分层、涂布和整饰技术有了新进展;
 
4)造纸厂赢利减少促进纸厂设备升级换代,加速了新纸种的开发和投产;
 
5)为节约资源,在新闻纸、SC-B纸生产中增加废纸浆用量;
 
6)填料中矿物质的种类及矿物质混合物的用量增加。
 
 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造纸厂设备的升级换代、技术革新、重要原材料价格竞争都会催生出新的纸种,因此新纸种的推出是用户的需求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纸种之间的差异在缩小。而“纸张的运用恰如其分”(right paper for right purpose)这一运作模式要求纸张的选用者和供给者之间要紧密配合,在技术快速发展之际不断更新知识。
 
另外,还有一些趋势日见明显:一是纸张性能方面要求更高;二是世界纸张原料中回收纤维用量增加;三是不断出现的新纸种使纸种划分变得更加困难,如有些纸种化学浆含量少,而磨木浆含量相当大,在欧洲纸种分类体系中就很难有合适的位置。
 
2、全球数字印刷产值及增长
 
全球印刷市场2011年将增长18%,预测2011年全球印刷总产值将达到7210亿美元,数字印刷将达到印刷总产值的21%。同时Pira国际咨询公司在“2008~2018年全球印刷的未来”的研究中表明,2008年数字印刷展全球印刷的8.9%,2013年将占15.8%,2018年将占34.5%;2008年彩色印刷占数字印刷中的38.7%,2013年占50.9%,到2018年将占68.1%。
 
3、全球数字印刷的区域增长情况
 
在全球印刷业中,数字印刷市场在全球区域增长情况如图6所示。2008~2013年全球复合年增长率为16.8%。2013~2018年全球数字印刷有了较大发展,全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4%。略……
 第六节 国内市场最新动向
 
1、三家报业印刷厂添新设备拓商印市场
 
进军商业印刷已成为报业印企投资转型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提高印刷速度和不同印刷产品转换的自动化水平,2010年8月份,我国3家报业印企订购或投产了可用于报纸和商业印刷的新型印刷设备,为掘金商业印刷再做准备。
 
1)人民日报社订购新一代高斯环球印机
 
 高斯国际官方网站于2010年8月6日透露,日前,人民日报社从该公司订购了最新一代的双周倍径高斯环球(Universal)印刷机。这台印刷机拥有6个4高塔的配置,每小时可印刷7.5万份,还配有双周倍径的滚筒配置和2台折报机,该设备将用来满足人民日报社附属报刊如《环球时报》及《国际金融报》等发行量的快速增长。快速印刷准备和自动化工作转换是新型环球印刷机的特性,使得从一种报纸到另一种报纸的生产转换更为高效。
 
据介绍,这种设备组合提供了多种纸路选择,如24页的全彩对开大报或48页的全彩小报产品。这两个出报口使得该印刷机有充分的能力来生产单一产品,或将其分开,或同时印刷两种不同的产品。按照计划,这组新一代高斯环球印刷机将在2010年年底安装。
 
人民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版发行一系列的报纸和杂志,不仅需要印刷的灵活性,还要求各个环节的设备装置都具有高质量和可靠性。据了解,8月22日,人民日报社印务中心工程在北京开工。全新的印务中心将容纳更多的新机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将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印刷基地。
 
2)新安传媒有限公司:引进新型曼罗兰UNISET印机
 
据曼罗兰官方网站新闻中心于2010年8月6日发布的新闻显示,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与世界第五大传媒集团南非米拉德(MIH)传媒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新安传媒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订购了一台曼罗兰UNISET对开高速轮转热固和冷固联合型印刷机,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首次引进最新型的曼罗兰UNISET印刷机。据了解,新安传媒有限公司是我国报纸行业中第一家中外合作公司,也是全国首家党报集团中外合作项目和安徽文化产业首次引进境外资本项目。
 
据介绍,该印刷机配有3个卷筒纸接纸装置、3个印刷塔、1个干燥装置和2个折页机组,其中一台配备16页装置,它不仅能用于印刷报纸,还能印刷书刊和商业出版物。
 
该印刷机每小时可印刷8万份对开24版或四开48版报纸以及4万份对开48版或四开96版报纸,同时还具备生产16页的期刊及商业产品的能力。预计这台组合印刷系统将于2011年年初在新安传媒有限公司新的印刷厂房里开始运行。
 
3)宁夏报业传媒印刷有限公司启动新设备提高印刷速度
 
 2010年8月10日,宁夏报业传媒印刷有限公司轮印车间新设备——M40报纸印刷机正式投产,这标志着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报纸印刷、商务印刷、印前设计和印后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印刷企业。
 
此次投产的上海高斯M40报纸印刷机由4个塔式印刷部、5个纸架、2个出报口、2个堆积机构成,自动化程度高、印刷速度更快,可生产对开张大报、小报、杂志或双联对折尺寸等多种格式的印刷品。该设备的投入使用,使该公司的报纸印刷能力由日印刷70万对开张提高到140万对开张,印刷质量也明显提高,并能大大降低印刷成本,减少纸张浪费,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据悉,宁夏报业传媒印刷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宁夏日报社印刷厂,目前该公司承担《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宁夏日报》等多种国家级和省级报纸及20多种期刊的印刷任务。
 
2、柯达携手印刷巨头抢占报业市场
 
柯达CTP制版机已经在CTP技术领域取得了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不但技术可靠,得到客户的追捧,更成为各大顶级印刷设备生产商的合作伙伴。包括,曼罗兰、海德堡等一流的印刷设备制造商都与柯达建立亲密的关系。柯达希望不仅仅是巩固在商业领域的地位,更能将世界一流的印前解决方案推向中国报业市场。
 
柯达针对报业量身开发的产品有GENERATION NEWS报业热敏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新一代VLF超大幅面直接制版机、THERMALNEWS GOLD数码印版、NEWSMANAGER流程系统等。这些产品已在世界各地的报纸印刷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此外,柯达还为报业提供方形光点成像技术(SQUARESPORT)和视方佳调频(STACCATO)加网,这形成了综合的报业解决方案,将帮助报社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加强效率。
 
3、印刷设备:胶印机仍占主导 CTP异军突起
 
我国印刷业所需要的中档印刷设备已能自给,但高档印前、印刷、印后设备,如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卷筒纸胶印轮转机、价格高达300~400万美元的商业彩色轮转印刷机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1)印刷设备:胶印机仍占主导 CTP异军突起
 
印刷机械制造行业承担着为书刊出版、新闻出版、包装装潢、商业印刷、办公印刷、金融票证等专业部门提供装备的任务。印刷设备主要以胶印机、柔印机、凹印机、移印机等为龙头,从而带动印前设备及印后加工设备共同发展。
 
第一季度印刷市场对设备的关注程度来看,不难发现,胶印机占市场需求的绝大多数,但是,一些用户也开始意识到传统印刷设备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数字化印刷设备的需求比重也越来越大。
 
胶印机:胶印机是当今应用最普遍的印刷方式,胶印机需求比重占65%。与2010年相比,单张纸胶印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
 
多色机是单张纸胶印机的发展方向,目前市场占有率为10%左右。全张多色胶印机市场一直为国外产品垄断,而国内也只有如皋印机公司一直从事全张机的生产。
 
CTP:2001年末我国报纸印刷厂已安装的CTP达到20台,加上商业用41套,我国CTP的市场保有量达到61套(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的保有量)。由图可以看出,CTP市场需求比重也是不轻的。近几年来,CTP应用以其快速、高效、节能的优势迅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市场需求至1998年以来不断增长,尤其近三年来,速度惊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节能减排的规定为CTP发展也奠定了政策基础,“十二五”期间,CTP需求量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比之下,所示的柔印机、凹印机、移印机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不过每一种印刷机都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内地拥有的国外窄幅、宽幅柔印机达200多条线,国产机约有100多条线。进口的中档以上的柔印机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
 
据统计,我国内地从日本、瑞士、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省引进了420多条凹印生产线,国产的凹印机也有二三百台投入使用。国内引进的凹印机多数是6个颜色。云南、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凹印机比较集中,仅云南省用于烟盒印刷的纸凹印机就有40多台。
 
2)印前设备:各类设备需求稳定 切纸机未来市场蕴含商机
 
在我国,目前的印前设备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模拟工艺设备,如照相机、分色机扫描仪,高精度全自动激光照排机、彩色打印机等。而所示是进入2011年以来第一季度印前设备在市场需求中所占的比重。由图中可以看到,各类印前设备的需求比重差距并不是很大,切纸机稍稍领先。
 
切纸机用于造纸厂单张纸裁切加工、印刷企业印前单张纸裁切和印后印刷品的整形加工以及包装产品中纸蜂窝芯的切制。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印前裁切和印后加工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从而带动了切纸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切纸机的应用范围不断延展扩大,又广泛地应用于商标、不干胶贴片、卡片、甚至PS版、皮革、硬塑料等非纸材料的裁切。
 
由于我国印刷业飞速发展,目前切纸机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每年印刷机械进口量居高不下,切纸机的进口额也处于增长趋势,我国切纸机厂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由此看来,未来切纸机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印刷行业的生产需求以及切纸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切纸机未来将会朝着大幅面、更高智能的方向发展。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印刷厂对于裁切设备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切纸机周边设备的开发也将是切纸机厂家的努力方向。
 
3)印后设备:印前、印刷发展日趋成熟 印后工艺掌握市场主动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除装订机以外的四个印后设备的市场需求几乎不相上下,而装订机却独树一帜,需求远远超过其它产品,可见,装订机目前需求市场形势可谓大好。
 
 目前,我国印后加工在书刊印刷方面侧重于装订工艺,在包装印刷方面显然是印刷品最终形态和使用性能形成的最后以及关键的一个环节。但长久以来,由于认识不足,业内人士更多地将心力放在了印前、印刷上,之后才会稍加考虑印后,导致之前印后长期处于工艺落后、设备缺陷和材料陈旧等问题,这也为现在印后设备的市场大需求埋下了伏笔。
 
近年来,随着印前、印刷发展日益成熟,随着消费者对终端产品的高品质、短周期等追求,印后的空白反而让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这点上有了大幅度上升的空间。
 
就拿彩盒加工企业来说,有不少企业的设备都是进口的海德堡、高宝印刷机,印刷品质没有多少差异,要在最终的印刷品上取胜,只能在过去忽略的后道加工上多花心思,不同的印后工艺可以产出不同的产品,谁在印后上走在了前方,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2000年全国拥有平装无线胶订联动机837台,精装联动机89台,骑马联动机1387台。根据2001年的统计,全国1160家书刊印刷企业共拥有平装无线胶订联动机966台,精装联动机100台,骑马联动机1416台,锁线机1319台,至此之后,每年拥有量都以近10%的速度增长。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近几年印刷市场对设备的需求来看,我们发现:一、传统设备已经不再是印刷企业的唯一选择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数字化印刷设备也受到许多印刷企业的信任。数字化印刷设备目前发展仍有一定的阻碍。主要是人们对数字化印刷设备存在着几个误区:一些企业认为,将传统印刷设备换成数字印刷设备过程复杂和困难,并且数字印刷设备的准确性是否能得到保障,设备价格对企业来说是否合算等。二、许多印刷设备用户已经不再一味地追求产量,更多地开始侧重于印刷产品后期的包装,特别是近几年印刷技术水平猛速提高,在印刷产品质量难分伯仲的情况下,印后工艺要求就要非常的高。
 
     第七节 主行业(印刷业)发展状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时期,与“十五”时期相比,全行业总产值、总销售都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2010年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增加值占到国内文化产值核心成增加值的60%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时期,与“十五”时期相比,全行业总产值、总销售都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2010年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增加值占到国内文化产值核心成增加值的60%多。
 
“十一五”时期全国累计生产投书136万种,338亿册,是“十五”时期的两倍。到2010年,我国投书出版品种和总营收,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我们国家的报刊发行已经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书或期刊等出版物已经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毛营引进输出比从2005年底7.2:1,变为2010年的3:1。
 
 经过全面深入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到目前全国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三千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全部转企改制。在81家投书出版单位中,除少数保留公益性或针对系统的出版单位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或高校出版社都已转企改制,已经有1251家非时政的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者直接为企业法人。在这个基础上组建了100多家报刊集团或出版传媒及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非共有资本包括外资,有序进入政策许可的新闻出版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或利润在印刷复制或出版物发行行业增长到80%左右。特别是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其中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经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39万家,惠及几亿农民群众。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