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汽车内饰面料是汽车用纺织品中的一个大类,占了汽车用纺织品的2/3,直接体现汽车个性化,并影响汽车的舒适、环保、安全、成本等指标。汽车内饰面料主要用作汽车座椅面料、顶饰面料、车门内饰面料、铺地织物、窗帘、遮阳板、座椅套、后行李箱面料等汽车内部装饰的面料。
由于汽车内饰面料技术门槛较高,受到成套设备和资金投入大、高性能化纤原料和汽车用复合材料海绵依赖进口等方面的限制,国内专业生产汽车内饰面料的企业较少。目前我国的汽车内饰纺织品材料单一,几乎全是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的应用甚少。汽车内饰品种主要是面料织物,还有一部分是无纺布和PVC等。另外在高档汽车的发展过程中近年来还出现了真皮及丝绒面料。
第二节 发展历程
几年前,中国汽车的内饰材料品种很少,一种车型的面料基本是固定的,几年都不改变。现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加剧,新车型不断推出,每种车型的内饰面料又设计为多种选择,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因此,需要内饰面料生产行业加速开发新产品,以适应消费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私家购车的消费需求增长,消费者买车时,除了考虑品牌、价格、性能、外观等指标外,对汽车内饰的舒适性、豪华性、安全性及环保性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包括:内饰面料、座椅面料、花形色泽、地毯脚感、后行李箱、车内气味以及顶棚的吸尘性能等均有很高的要求,成为买车的主要挑选因素之一。
我国汽车内饰织物的发展比较滞后,在材料多样化、织物设计和色彩搭配、织物后整理、质量检测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提高和纺织面料在汽车内饰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色彩、图案和织物结构设计已经是汽车设计师创造有特色产品的基本途径之一,其材料选用和装饰设计紧密地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车型、性能、内饰风格等因素联系在一起,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而在国外很早就将羊毛用于汽车座椅面料上,羊毛现在乃至将来都会继续用于豪华和高端市场的汽车中。羊毛吸湿性好,比涤纶具有更好的热舒适性。通过锆化处理的羊毛,其可燃性可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高档汽车内饰面料在美国、日本、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十分畅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越来越青睐舒适、自然的高档汽车内饰布,市场前景广阔。在原有的特性上,人们对汽车内饰面料的耐磨擦、耐光色牢度、抗静电、高保形等性能,以及易清洁性能、防菌、热舒适性好、可降解、易回收、无异味等性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略……
第三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5-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05-2009年我国GDP增长变化情况
2005-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初步测算,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国夏粮产量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3495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4.63亿头,增长6.4%;生猪存栏4.68亿头,增长2.2%。
2、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减缓。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1%,集体企业增长7.9%,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7%,轻工业增长8.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7.5%,中部地区增长8.7%,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3%。
2009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比1-5月份降幅缩小12.2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增长或降幅缩小。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8.1%,中部地区增长38.3%,西部地区增长38.9%。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增长52.6%,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2.9%。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4、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3%,汽车类增长24.5%。
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三涨五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食品下降0.1%,衣着下降2.3%,交通和通信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住下降4.4%。居民消费价格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其中9月份环比上涨0.6%。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
6、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42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15.7%,经营净收入增长5.0%,财产性收入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9%,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4.0%,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5%,财产性收入增长11.7%,转移性收入增长26.4%。
8、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6788亿元,增长16.0%,加快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宏观经济政策在第四季度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不排除进行局部的微调,但政策主基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政策目标将从上半年单纯突出“保增长”转向下半年“保增长与调结构并重”,四季度还可能通过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增强经济活力。
短期刺激需求的扩张政策不会在四季度退出。货币政策将真正回归“适度宽松”的轨道,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将保持稳定,均不会被上调。信贷在经历上半年的“井喷”之后,下半年将保持平稳,按全年10万亿预计,月均4400亿元,四季度会略高于三季度。流动性仍然充裕,预计年末M2增速在22%左右。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贯穿全年,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为配合下达的三批中央投资项目,财政支出在上半年安排较多,随着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在三季度代发完毕,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税收政策方面,除继续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之外,资源税改革有望在四季度出台。
在“调结构”方面,除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还可能有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推进包括水、煤、电、燃气等资源和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二是出台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推进民营资本的投资自由化,三是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实现“有就业的增长”。
前瞻地看,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同时,还有必要实行深层次的改革,以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就今年四季度来看,结合扩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保民生,有关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可能会出台。预计,关注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可能会在初次分配环节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二是在再分配领域会强调国企分红、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2、2009年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1)全球经济持续放缓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领域的风险有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IMF在最新预测2009年的全球增速为2.2%,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国内经济呈减速态势
受国际经济回落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善,我国出口形势仍然严峻。房地产市场可能继续深度调整,市场投资能力和倾向大幅下降。股市房市带来的财富负效应,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型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经济的快速回暖。鉴于国内外形势,多个研究机构均下调了2009年我国GDP增长的预期。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国内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既有可能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也有可能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减弱过快,经济出现二次下滑。三种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预测如下:
1、GDP增长8.5%左右的平稳增长情景
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局面逐步改观。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逐步控制到18%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大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较为宽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体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取向,一方面为民间投资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企业技术升级投资项目增多;另一方面坚决抑制重复建设投资项目的新开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保在建项目,压新铺摊子。在这一情景下,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小于2009年,国内外市场环境好转但不足以刺激企业大规模增加投资,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有所提高但仍未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中国经济在长期潜在增长区间下限运行,总量上供过于求仍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当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5%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2009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很大,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房地产投资加快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大规模铺新的摊子,新增信贷规模减少和对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对投资增长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31%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低于2009年。
2010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医改新方案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经济型轿车减税、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可能出现政策效应递减。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实际增长15.6%,略低于2009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世界经济由大幅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中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中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经济如果实现2%以上的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0.8%左右;内需强劲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预计进口增长13.5%;实现外贸顺差2200亿美元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发达国家居民家庭储蓄率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难以回升到2008年的进出口绝对额水平。
2010年,为防止未来通货膨胀压力过大,不宜进一步加大扩张性政策力度,货币信贷真正回归适度宽松局面,如果确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情景,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扩张性政策的后遗症,这是最值得争取的情景。
2、GDP增长9%以上的强劲复苏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加速复苏,目前施行的扩张性经济政策2010年全年都不退出,贸易保护主义得到抑制,全球贸易重新活跃,世界经济和贸易全面回升,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前期出台的刺激外贸政策不变,则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可能达到20%以上,进口增速达到21.5%,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15%左右,净出口对我国经济有明显的正拉动作用。
国内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略超过3%;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末控制到20%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证券市场活跃,全社会资金十分宽裕。财政和信贷资金有效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重新恢复快速增长,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项目上马,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高于2009年,实际增速与2009年持平。企业设备利用率回升较快,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这一情景下,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复苏态势,GDP增速超过9%。但世界经济加速复苏可能使我国输入性涨价因素增多,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较快,分别上涨3.2%和7.5%左右。国内外流动性过份充裕局面会为未来通货膨胀留下隐患。同时,经济增速回升快,经济结构调整不充分,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GDP增长8%以下的继续调整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实施的扩张性政策较快退出,多数国家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收紧银根,由于各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企业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率回升缓慢,世界产业结构将展开深度调整;同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回升乏力,跨国投资陷入停滞。在这一情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出口仅增长6%,进口增长11%,外贸顺差比上年下降15%左右,净出口仍为GDP增长的负拉动因素。
如果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预防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明显小于2009年;货币政策操作逐步加大收紧力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控制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6万亿元左右,证券市场交投不活跃,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面比2009年明显收紧;在全力保证4万亿投资已开工项目进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投资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明显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低于2009年,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就业困难较大,国民经济出现继续调整态势,GDP增速低于8%。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总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几乎没有新涨价因素,CPI和PPI的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3%左右,PPI上涨3%左右。这一情景可借助世界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来淘汰国内一批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也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但就业压力增大。略……
第四节 汽车内饰面料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汽车内饰面料市场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汽车用纺织品发展的历史较短,当前国内的汽车纺织品生产企业基本上还是在停留在价格层面上作为竞争的优势,很多产品达不到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生产企业的主体仍然为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多,但水平不够高,产品开发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弱;产品开发能力普遍薄弱,开发投入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基本没有著名品牌;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中低档产品比较集中;产品供应量不能满足总需求,一批高级轿车面料仍全部依赖进口,一些关键性化纤原料如改性丝、复合丝和染料助剂亦依赖进口。
另外,国际汽车工业迫于成本压力,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汽车零部件生产等产业链的需要,我国的汽车行业和汽车配套供应商将成为国际汽车产业链转移的受益者。因此,汽车内饰面料市场将面临更广阔的前景。目前国内专门从事汽车内饰面料生产的企业较少,细分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汽车内饰面料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认证时间较长,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量企业进入该细分市场的情况,市场竞争状况将不会出现剧烈变化。
二、汽车内饰面料行业内竞争状况的分析
1、市场容量
2003-2009年我国汽车内饰面料市场容量统计
单位:万平方米
年份 | 市场容量 | 同比增长 |
2003年 | 11109 | - |
2004年 | 12676 | 14.11% |
2005年 | 14269 | 12.57% |
2006年 | 18199 | 27.54% |
2007年 | 22206 | 22.02% |
2008年 | 23310 | 4.97% |
2009年1-11月 | 30676 | - |
2、企业规模及集中度分析
我国共有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144家,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目前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一批重点非织造材料生产企业,可满足汽车整机厂配套所需的各类内饰用非织造材料,但行业生产规模较小,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宏达经编。
汽车内饰面料行业集中度
3、行业壁垒
1)由于汽车制造商严格的配套供应商体系,形成了进入汽车内饰面料行业的进入壁垒。
2)由于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内饰面料生产向我国转移,汽车内饰面料未来几年内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而复杂的认证过程及较大的设备技术投入形成了该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由此汽车供应商将受益于汽车行业的增长,也将在上游需求减弱时承担更大的风险。
第五节 汽车内饰面料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2003-2010年汽车内饰面料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表
单位:万平方米
年份 | 产量 | 增幅 |
2003年 | 10110 | - |
2004年 | 11743 | 16.15% |
2005年 | 13899 | 18.36% |
2006年 | 16765 | 20.62% |
2007年 | 20495 | 22.25% |
2008年 | 24831 | 21.16% |
2009年e | 30411 | 22.47% |
2010年e | 37585 | 23.59% |
2003-2010年汽车内饰面料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图
单位:万平方米
第六节 汽车内饰面料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2009年汽车行业景气度全面提升,3月份以来汽车产销已经连续9个月超过100万辆。09年的汽车销量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并未大规模透支2010年的需求;且刺激政策延续、消费升级、出口复苏三大驱动力将令2010年的汽车需求持续释放。
2009年的国内汽车市场经历了从08年底的极度悲观到2月份后同比增速迭创新高、销量持续超预期的两极转换,需求恢复和反弹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超出预期。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刺激政策,以及经济持续好转导致的居民购车需求增长,是09年车市火爆的推动力量。继小排量车型率先复苏后,近两个月中高排量车型销量显著提速,汽车行业全面复苏。
尽管2009年汽车销量不断超出市场预期,但是销量的真实性高,并未大规模透支2010年的需求,快速增长有望延续。所以,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快速的发展为汽车内饰面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预计我国汽车用纺织品的需求量将呈现快速增长,汽车内饰纺织品每年的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中高级轿车对高档汽车内饰纺织品的需求很大。纺织品在汽车座椅、顶棚、门内板、行李架、行李箱内衬、地毯、安全气囊等,应用面广使用量大。根据汽车工业发展,2010年我国汽车座椅面料约需1.76亿平方米,乘用车地毯约需3680万平方米,乘用车行李箱内衬2880万平方米,乘用车行李架用纺织品约需1216万平方米,汽车车门内板面料约需1296万平方米,汽车顶棚面料约需超过4160万平方米,安全带约需14560余万米,其他轮胎帘子布、胶管及胶带骨架等纺织品纤维用量,还约需59.2万吨。未来几年,预计我国汽车用纺织品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