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医用CT机项目市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2019-03-22 10:16:58

导语第一节 产品生产概况2003-2008年医用CT机产量 单位:台第二节 拟在建项目调查医用CT目前没有新在建项目,2009年国内招标采购项目较多,如下表所示:2009年4月医用CT机招标采购项目第三节 产品产量预测209-

第一节 产品生产概况
 
2003-2008年医用CT机产量    单位:台
 
 
第二节 产品产量预测
 
209-2013年我国医用CT机产量预测   单位:台  略……
 
第三节 国内外市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医用CT机是医院最主要的设备之一,在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目前CT机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功率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CT机的各大公司相互竞争发展,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机种面世,更新换代非常快。
 
目前世界各国CT生产厂家最新推出的新型号CT,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滑环技术,且绝大多数都采用低压滑环,滑环技术分高压滑环与低压滑环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加在滑行环上的是高压还是低压。相对于传统的扫描方式来说,螺旋式扫描有其显著的优势。由于省略了旋转机架的多次启动加速、减速及刹车过程,它可进行不间断扫描,大大提高了检查病人的效率,用连续螺旋式扫描得到的数据,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时,能做无扫描空隙的图像重建。各种新CT系统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加快,检测器的高密集化,原始数据大量增加。重建矩阵不断增大。而像素的增加和重建算法的改进,使得CT的主要性能指标—空间分辨率大为提高。X线球管的不断革新,延长了X线管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加大了X线管的热容量,使CT的X线管热过载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高压方面,由于采用了中高频逆变技术,使CT的高压系统体积显著减少,脉冲式曝光技术在CT中使用越来越少,采用中高频逆变技术的新型CT越来越多。
 
在软件方面,由于重建算法的不断改进以及探测器灵敏度的提高,CT图像质量、重建速度、病人的剂量率等方面均获得明显改善。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重叠重建,用户可编程的多种扫描方式组合,CT血管造影、骨密度CT等功能使新型号CT拓宽了检查范围。新型号CT的软件也减少了人机通讯方式,采用了更多更简单的自动扫描程序,加上系统提供的引导式操作减少了操作员的训练时间,使用更方便、快捷,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友好的使用环境,新的螺旋CT将会以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作为近几年CT扫描机的主要机型占领国内外市场。
 
现行CT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普及型:特点是成本不高,体积不大,对使用环境无特殊要求,性能中等,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医院,对某些细小部位及一些特殊检查无能为力。(2)高档型:这种CT性能优良,功能较全面,对使用环境要求略高,但价格较高,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医院。(3)超高速型:其特点是扫描速度极快,特别适用于运动器官的检查,可作为常规CT使用,但价格昂贵。
 
第四节 国内市场生产技术区域优势
 
国内CT机市场一度为通用电气、东芝、西门子等国外大公司垄断,但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始打破坚冰。东软自1998年进入数字医疗领域后,成功挤进被美、日、德3国的大跨国公司瓜分殆尽的中国数字医疗市场,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当年就取得了7000万元的销售收入,1999年达到1.42亿元,2000年达到2.63亿元。目前,东软的CT产品在国内普通CT机市场的占有率已迅速超过50%,成为国内市场占有量最大的CT品牌。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东软,国内再没有比较规模化的能够研发生产CT机的企业。
 
从2003年开始,美国通用电气等3大CT巨头纷纷在国内抢滩占地,扩大战果,投入巨资扩大CT机生产线。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称,通用电气将加大在中国的长期投资,使北京变成通用电气医疗系统集团全球3大研发中心之一;西门子在浦东的新工厂——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西门子在德国本土之外惟一的CT机生产和开发基地;而东芝公司在大连投资3.5亿日元进行CT机生产。3大巨头盯牢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加强占有力度,这对弱势的国内企业来说,不能不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略……
 
第五节 国内外市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医用CT机是医院最主要的设备之一,在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目前CT机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功率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CT机的各大公司相互竞争发展,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机种面世,更新换代非常快。
 
目前世界各国CT生产厂家最新推出的新型号CT,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滑环技术,且绝大多数都采用低压滑环,滑环技术分高压滑环与低压滑环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加在滑行环上的是高压还是低压。相对于传统的扫描方式来说,螺旋式扫描有其显著的优势。由于省略了旋转机架的多次启动加速、减速及刹车过程,它可进行不间断扫描,大大提高了检查病人的效率,用连续螺旋式扫描得到的数据,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时,能做无扫描空隙的图像重建。各种新CT系统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加快,检测器的高密集化,原始数据大量增加。重建矩阵不断增大。而像素的增加和重建算法的改进,使得CT的主要性能指标—空间分辨率大为提高。X线球管的不断革新,延长了X线管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加大了X线管的热容量,使CT的X线管热过载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高压方面,由于采用了中高频逆变技术,使CT的高压系统体积显著减少,脉冲式曝光技术在CT中使用越来越少,采用中高频逆变技术的新型CT越来越多。
 
在软件方面,由于重建算法的不断改进以及探测器灵敏度的提高,CT图像质量、重建速度、病人的剂量率等方面均获得明显改善。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重叠重建,用户可编程的多种扫描方式组合,CT血管造影、骨密度CT等功能使新型号CT拓宽了检查范围。新型号CT的软件也减少了人机通讯方式,采用了更多更简单的自动扫描程序,加上系统提供的引导式操作减少了操作员的训练时间,使用更方便、快捷,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友好的使用环境,新的螺旋CT将会以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作为近几年CT扫描机的主要机型占领国内外市场。
 
现行CT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普及型:特点是成本不高,体积不大,对使用环境无特殊要求,性能中等,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医院,对某些细小部位及一些特殊检查无能为力。(2)高档型:这种CT性能优良,功能较全面,对使用环境要求略高,但价格较高,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医院。(3)超高速型:其特点是扫描速度极快,特别适用于运动器官的检查,可作为常规CT使用,但价格昂贵。
 
第六节 国内市场生产技术区域优势
 
国内CT机市场一度为通用电气、东芝、西门子等国外大公司垄断,但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始打破坚冰。东软自1998年进入数字医疗领域后,成功挤进被美、日、德3国的大跨国公司瓜分殆尽的中国数字医疗市场,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当年就取得了7000万元的销售收入,1999年达到1.42亿元,2000年达到2.63亿元。目前,东软的CT产品在国内普通CT机市场的占有率已迅速超过50%,成为国内市场占有量最大的CT品牌。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东软,国内再没有比较规模化的能够研发生产CT机的企业。
 
从2003年开始,美国通用电气等3大CT巨头纷纷在国内抢滩占地,扩大战果,投入巨资扩大CT机生产线。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称,通用电气将加大在中国的长期投资,使北京变成通用电气医疗系统集团全球3大研发中心之一;西门子在浦东的新工厂——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西门子在德国本土之外惟一的CT机生产和开发基地;而东芝公司在大连投资3.5亿日元进行CT机生产。3大巨头盯牢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加强占有力度,这对弱势的国内企业来说,不能不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略……
 
第七节 产品投资热点及未来投资方向
 
目前,CT机的发展热点是多层螺旋技术,即X线管旋转一圈可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其优点是:(1)扫描速度提高了2~6倍,检查效率提高了10%。(2)清晰度大大提高。(3)比单层螺旋CT扫描信息量提高了2~4倍,尤其利于观察微小病灶。(4)节省了X线管的损耗,增强扫描可节省造影剂用量,和单层螺旋扫描比X线剂量减少。正是由于使用了多层面采集和成像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扫描速度薄层和大范围的矛盾。今天,多层螺旋CT机已发展到64层(排),更有利三维立体影像成像、虚拟影像成像和CT血管成像,并且更多地被用于临床疾病的筛选,也会进一步发现微小的病灶,特别是临床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的病灶,进而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另外,超高速CT(VFCT)将用于临床,它用电子束代替X线,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扫描,尤其适用于动态器官的扫描,使肺门部、心脏及大血管的影像质量进一步提高。未来的CT将是容积CT,随着探测器数量和材料的改进、计算机技术的提高、检出器的复数化排列,容积数据采集将会有更大的进步;数据量大,分辨率高,虚拟现实技术,这些新技术相加并用于临床,将会为CT的临床应用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第八节 未来五年市场发展趋势
 
一、产品发展趋势
 
客观上讲,今后CT设备的发展将会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结构上的改进
 
多层螺旋CT设备从4层发展为64层只用了5年时间,目前Toshiba公司已经推出了256层螺旋CT的样机。但是,基于上述在64层CT中谈到的限度,仍依此传统的设计继续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尽管技术上没有问题,但会受制于产品的性价比及临床需求的极限。平板检测器CT的概念已提出了多年,但由于各种技术问题,此种设备离市场化仍有距离。用电子束代替X线管用于多层CT和多个X线管但不旋转的CT,以及上述的双源CT等都是已经提出的理念。
 
从本质上讲,可以进入市场的产品必须具有:
 
(1)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分辨力;(2)可以接受的辐射剂量;(3)可以接受的性价比;(4)与技术进步匹配的操作易化性。未来的CT设备无论何种结构,都必须满足这些要求。
 
2、设备功能上的优化
 
基于现有功能的充分开发,下一阶段CT设备在功能方面的发展至少将体现在两方面:
 
(1)器官特异性功能与疾病特异性功能
 
CT发展的下一阶段,突出器官与疾病特异性功能的趋势已经凸显,如Siemens产品的“四引擎技术”:神经CT引擎、心脏CT引擎、肿瘤CT引擎和急症CT引擎,均是以器官或疾病为主线,把一系列相关技术融入为一套完整的诊断方案中,一次采集到所有相关信息,有助于得到完整的诊断信息。其他厂家的产品也陆续配置了此类功。
 
(2)个性化医疗方案
 
个性化医疗在放射学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个性化、前瞻性的诊疗方案,将针对性的临床应用、有效的剂量控制、便捷的工作流程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有机整合的放射学医疗过程。
 
综上所述,CT影像设备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已获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在诊断与治疗以至整个人类医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尽管它们价格昂贵,更新换代迅速,却仍然吸引着众多医疗机构不惜重金纷纷购置,不停地升级换代,足见其在临床应用中所体现的实用价值所在。
 
二、价格变化趋势
 
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投资的增加必将带动CT设备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其产品未来市场竞争的激烈将导致价格竞争。从产品价格走势来看,将呈现以下特点:
 
1、中低档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
 
根据“十一五”国家医疗事业建设发展规划及新出台的一千亿医疗事业投资计划,我国将迎来医疗设施建设的高峰,这加大了医用CT机行业的投资热潮。预计未来行业产能增速将大幅提升,而大多数生产企业中低端产品生产产量将快速增长,这将导致未来五年国内医用CT机市场中低端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在原材料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各企业将通过控制生产成本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整体市场价格有向下的可能。
 
2、多层螺旋CT等高技术产品价格上涨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多层螺旋CT及各种智能医用CT机应用效应良好,逐渐受到大型医院的青睐。未来五年预计其市场需求急速上升。而目前国内能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这将预示着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形下,其产品价格将呈上涨趋势。略……
 
第九节 未来五年市场前景预测
 
一、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展望2009年,我国CT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医药产品属于非弹性消费类产品,一般来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相对较小,金融危机影响相对滞后。即使由于整体经济形式的影响,某些需求被延缓了,但最终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来,医疗市场的需求也不例外。随着中国市场几年前从国外购置二手仪器更新换代,以及不断增长地对16位CT设备生产的需求,CT市场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
 
二、市场供需情况预测
 
未来几年,从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医用CT机市场将出现低层设备供过于求,而低层设备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未来几年,高层CT设备需求仍将持续增长。但是,就在供应商努力提升CT层数、减少扫描时间的过程中,覆盖范围已经达到了某些极限值,超过这个数,球管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照射到全部覆盖范围。而且,在处理非运动器官上,256层和320层CT比64层CT多做不了多少事。因此供应商们也在寻求增加层数之外的诸多方法,比如寻找新的检测材料或改进旋转时间等。
 
第十节 企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大。据了解,我国已成为世界医疗器械生产商争夺的重要目标。除了通用外,西门子、菲利浦、东芝等跨国公司都纷纷抢滩我国医疗器械市场。
 
针对中国CT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各主要厂商都加大了市场投入与开发的力度。GE、SIEMENS、PHILIPS公司先后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国内企业如东软,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也快速地发展起来,但总体上技术水平仍低于国外巨头。从国内市场整体来看,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被发达国家的产品瓜分,且品牌集中度较高。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CT设备品牌不超过10家,除东软、安科之外,其余均为纯外资企业。
 
二、产品差异化分析
 
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的目的在于使顾客能产生一种对本企业品牌的偏好,使顾客可以有效的将本企业产品同其他同类产品有效区分,从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
 
目前,在国内医用CT机市场上,由于原材料的标准化及规格化,物理差异性较小,且基本来自于几家大的国际品牌企业,购买者又以医院为主,他们均具备鉴别产品物理特性差异的知识和测试手段,主观偏好不强,所以产品差别并不是很大。
 
行业内所表现的差异性大多体现在医用CT机的功能上。现在我国医用CT机功能越来越丰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充。在高端市场上,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具备较高的科研力量,一直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在形成自己品牌的同时,不断的开发产品新的功能,用较高的质量,较好的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在中低端市场,许多中小型企业则采取市场跟随者的竞争策略,在模仿市场领先者产品主体特征的同时,它的产品价格却始终与市场领先者产品的价格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有效的价格差异来吸引顾客。
 
三、产品市场进入壁垒调研
 
目前国内医用CT机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企业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的情况,企业进入行业需要投入较高成本才可以进行生产,行业内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可以降低成本的规模。由于业内大的品牌相对较多,原有企业已经建立牢靠的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新进企业开始投产需投入大量资本来争夺客户。形成阻碍竞争者进入行业的壁垒,加之企业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的问题,因为厂房和设备不能很快的转入到别的行业的生产,退出壁垒亦很高。
 
第十一节 主要竞争对手动向分析
 
在已经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中,有美国GE、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日本岛津、东芝等,其中最有份量的是美国GE、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三家公司。GE已经占领了我国CT机、核磁共振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西门子紧随其后,飞利浦则正在迎头赶上。
 
GE在我国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它并没有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如何片面提高销售额上,而是投资在我国进行生产和研发,为我国市场提供一流的医疗器械。2000年,GE中国研究中心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2003年,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全面竣工,这些研发基地能提供世界一流的科技产品,适应了我国目前高端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G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在拓展我国市场的同时,GE也逐步把我国放在其全球发展的核心位置。GE在我国生产的医疗设备不只供给我国市场,还要向全球供应。目前,GE在全世界CT销售量的30%以及我国普及型CT市场上超过50%的装机量来自北京GE医疗研发制造基地,在我国生产的CT70%用于出口。GE医疗未来的目标是,2005年不仅要在我国实现50亿元的销售额,同时其全球市场从我国的采购额也要达到50亿元,并希望在未来6年里,中国将取代欧洲成为其在美国本土以外的最大医疗设备市场。
 
1999年开始,西门子医疗集团在上海投产CT机;2001年10月,“欢星”型CT机进入市场,销量很好,其中相当一部分销往海外市场。2003年2月,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一个新的CT生产工厂。目前,西门子在我国的定位是弥补中低端市场,还将推出全中文界面的CT机。
 
相比GE、西门子这两个竞争者,飞利浦在我国设立医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则迟了好多年。2004年2月,飞利浦电子集团与中国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东软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将为我国和全球市场提供CT机、X线机、超声设备等高端产品。
 
在中国市场上,GE又进行增资,向坐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医疗系统工业园直接投资2600万美元,工业园的完工将使GE医疗系统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将使GE医疗系统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提高了2倍,出口能力也提高了2倍。
 
西门子也在医疗器械领域进行增资。上海浦东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西门子在德国本土之外唯一的CT机生产和开发基地。在亚太区,西门子的业务在过去3年增长了64%,中国是其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新工厂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而且供应全球市场。新工厂的投资将不断扩大,以增强其研发、生产能力。将来,产品还将延伸到X光设备、医疗产品零配件等领域。
 
日本东芝也想得到与GE、西门子一样在中国领先的市场地位,已新增投资额3.5亿日元,在大连新厂进行CT、超声波诊断、X光全身诊断以及生物化学分析共计4大类别医疗设备的生产,希望能够保有20%的市场份额。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