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汽车线束项目界定
1、定义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有汽车“血管”之称。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汽车线束一般可以分为仪表集群、发动机集群以及车身集群。
2、特点
汽车线束对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其电气性能、材料散发性、耐温性等等,都比一般的线束要求要高,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如方向控制系统、刹车这些重要组件的线束,要求更为严格。
例如: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第二节 汽车线束应用领域分析
汽车线束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动力和电器分配等系统。按照电线的规格不同,汽车线束又可细分为如下领域: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
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略……
第三节 汽车线束产业发展历程
最早进口到我国的汽车是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e)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一辆是凉篷式汽车,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前排为双轮座席,车轮是木制的,外面包上实心橡胶轮胎。采用转向盘、转向带和梯形结构控制行驶方向。照明用煤油灯,喇叭是手揿的。这两辆车在上海招摇过市,引起轰动。
而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保留了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这一举动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是值得钦佩的。
1953年7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1956年7月投产,1957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与当时政治风云起伏颠簸、荣辱与共的红旗牌轿车,被誉为“东方神韵”。
2000年以后,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汽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现在很多大城市小区停车都成了大问题,而自行车早已不是代步工具,而是成了偶尔出去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数据显示,在中国最发达的一些地方,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数量都已超过两位数,上海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轿车11辆,在浙江这个比例达到了15辆,而在广东已超过17辆。
就在全球汽车市场遭遇重创的2009年,中国上半年汽车销量首次超过600万辆,一举超过美日等国,跃升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的“重镇”,排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的整车巨头都在中国抢滩布局,全球最大的50家零部件企业中绝大多数也已在中国投资设厂。
今日之中国汽车市场,欧洲的大众、PSA、宝马、奔驰、菲亚特,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日本的日产、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韩国现代起亚等世界主要的汽车跨国公司,均已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投资集中在以轿车为代表的乘用车领域,世界汽车业格局的变化已开始在中国汽车产业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中国,一个汽车“世界大战”的浓缩版正在激情上演。
目前,合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市场层面,人们常常将轿车产品归结为欧系、美系和日系等类别。而在中国市场,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格局,恰好与世界汽车——欧、美、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相契合,再加上突飞猛进的“韩系”,呈四面开花的格局。欧、美、日、韩的汽车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一起,在乘用车领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业内专家预言,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众多跨国汽车巨头在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欧系汽车企业以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为代表,在华投资起步较早,曾依托国内外大企业领跑中国轿车市场。
美系汽车企业以上海通用、长安福特为代表。近年来发展良好,尤以上海通用为佳。一个又一个车型接连推出,一个接一个品牌“浮出水面”,使上海通用项目不断取得成功;目前上海通用汽车目前已经形成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
日系汽车企业虽然在华投资较晚,但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本田及时反省自己的中国战略,加大在华的投资,加快推出新车型,一步步蚕食其他跨国公司所占有的市场。
以日产为例,东风日产经过6年的发展,现已拥有蓝鸟、阳光、天籁、颐达、骐达等产品,轿车,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风日产将继续推出7款以上的新型乘用车,日产方面正在打造的“V平台车型”将会在东风日产投产。得益于东风日产今年以来出色的表现,中国已成为日产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日前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布2009年上半年报告,日产在中国市场增势强劲,上半年同比增长19%,而这个成绩仅次于日产在美国的销售数据,列全球第二。
韩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晚发展迅速,但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韩系品牌在在众多日系和欧系新品的冲击下,再加上年初的几波降价潮,整个韩系品牌呈现滑坡的趋势。经过一年多的沉寂,韩系车型经过全面有效调整,在中国市场已浴火重生,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数据表明,日韩系汽车厂商正在步步紧逼,与之相比,欧美系厂商在中国独霸一方的日子已过去了,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列强的竞斗场。
第四节 中国汽车线束项目产业发展环境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05-2009年我国GDP增长变化情况
1、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7.6个百分点,比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2个百分点,比1-4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5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8%,集体企业增长10.4%,股份制企业增长1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7%。分轻重工业看,5月份,重工业增长17.8%,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5月份,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1.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3%。
分产品看,5月份,503种产品中有437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天然原油1715万吨,增长7.0%;发电量3405亿千瓦时,增长18.9%;粗钢5614万吨,增长20.7%;水泥17358万吨,增长18.0%;汽车145.8万辆,增长26.6%,其中轿车71.9万辆,增长21.5%。
5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月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628亿元,同比增长31.7%。
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7358亿元,同比增长25.9%,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8064亿元,增长21.7%;房地产开发投资13917亿元,增长38.2%。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5月份,中央项目投资5400亿元,同比增长14.1%;地方项目投资61958亿元,增长27.0%。在注册类型中,1-5月份,内资企业投资62261亿元,同比增长27.6%;港澳台商投资2270亿元,增长14.7%;外商投资2539亿元,增长2.3%。
分产业看,1-5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8%。在行业中,1-5月份,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3214亿元,增长8.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738亿元,增长5.9%;铁路运输业投资1611亿元,增长20.4%。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5月份,累计施工项目234805个,同比增加18385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55133亿元,同比增长28.7%;新开工项目118090个,同比减少5788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7419亿元,同比增长26.5%。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5月份,到位资金91349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1%,国内贷款增长33.1%,自筹资金增长32.3%,利用外资下降6.8%。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5亿元,同比增长18.7%,比上年同月加快3.5个百分点,比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5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39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818亿元,同比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37亿元,增长15.8%。
按消费形态分,5月份,餐饮收入1434亿元,同比增长16.7%;商品零售11021亿元,增长18.9%。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4669亿元,增长31.1%。
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010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分类别看,5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0%。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下降0.5%,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1%。分类别看,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其中鲜菜环比下降9.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1%;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持平;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持平;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2%。
5、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
2010年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1-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9%。5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其中采掘工业上涨31.1%,原料工业上涨13.8%,加工工业上涨3.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食品类上涨3.2%,衣着类上涨1.9%,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7%,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3%。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6%。
5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2%,1-5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5月份,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上涨26.0%,燃料动力类上涨23.4%,化工原料类上涨7.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0.9%。
二、政策法规及标准
(一)政策法规
1、我国相关政策、法规
1)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限延至2010年底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延长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延长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关事项。
通知明确,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限由2010年5月31日延长至2010年12月31日,车主于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将符合《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规定条件的汽车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并换购新车的,可以申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补贴申请的受理期限由2010年6月30日顺延至2011年1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具体政策、补贴标准、申请和发放办法等不变。
截至目前,全国共办理补贴车辆18.2万辆,发放补贴资金24.6亿元,拉动新车消费220亿元。延长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将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淘汰高排放、高污染黄标车和老旧汽车的进程,对促进节能减排、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积极作用。
2)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91次常务会议有关决定,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请示》(财建[2010]41号),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汽车产业基础、居民购买力等情况和有关要求,四部委选择5个城市编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启动试点。试点补助资金管理按照《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3)2010年汽车购置税将有新变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对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早在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即已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而2008年以来,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率享受减半即5%的优惠税率。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2010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该政策的出台,相当于国家层面对小排量乘用车产品进行促销,只不过是今年国家不再笼统的对所有1.6L及以下车型全部进行促销,而是结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节能的产品。相对于个别乘用车企业的促销而言,国家层面的促销更有号召力,对消费者购车行为的影响更大。排量在1.6L及以下乘用车车型的销量占乘用车产品总销量的65%左右,预计该政策对乘用车市场下半年的销量增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基于节能型乘用车购车补贴的存在,下半年极有可能加大的促销力度将显著收窄,有利于乘用车企业的盈利水平的增长。
2、国外相关政策、法规
2010年1月1日起,包括泰国在内的6个旧东盟成员国将按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的规定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降至零,加上汽车业开始复苏的态势,将给泰国汽车零部件业带来益处。预计2010年泰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将从2009年的急剧下降23%至1270亿泰铢(1美元约合33泰铢)转为大幅增长18%-22%,达到1500亿-1550亿泰铢左右。
(二)行业标准
1、我国线束标准
我国已经步入了汽车大国行列,汽车线束产品无论品种、数量和要求都有很大变化。我国原有汽车电线的标准GB9318-1988等效采用ISO6722-1985标准,虽然当时性能和试验有较大的进步,但仍未得到汽车集团公司普遍采纳,标准整顿后改为JB/T8139-1995推荐标准,虽然1999年作了重新修订,内容基本未变。这个标准在线束结构上只有厚壁线束一种,但近年来,国内外汽车电器和线束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薄壁线束以绝对用量成为汽车线束产品的主流。ISO6722:1985已经早已作废,该标准已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汽车工业的实际需要。
(1)JB8734国家机械部标准RVVPRVV
(2)GB/T295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3)JB/T8139QVR、QVR-105、QVVR
(4)OC/T730-2005道路车辆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2、国外各国线束标准
随着汽车线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主要汽车大国如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都非常重视汽车线束技术的提高和产品标准化工作,均制定了汽车线束的本国标准或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均具有较高水准,代表当代汽车线束的发展水平。
1)德标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1)DIN72551德国国家标准FLY、FLRY、FLYW
(2)VW60306大众公司标准FLRYFLR6YFLR7YFLR13YFLR31Y等
2)日本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1)JISC3406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AV型日本汽车工程学会标准
(2)JASOD611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AVSAVSSCAVS
(3)JASOD608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AVX、AEX
3)韩国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1)KSC3311汽车用低压电线AV型韩国现代企业标准
(2)ES91110-00汽车用超薄壁聚氯乙烯绝缘低压电线AVSS型
4)意大利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1)FIAT91107/13T2-105型电线
(2)FIAT91107/15T3-125型电线
(3)T2-105PVC绝缘低压电线
(4)T3-125PP绝缘低压电线
5)美国标准线束电线
(1)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
(2)SAE1127电池电缆
(3)SAE1128低压初级电缆
(4)SAE1678低压薄壁初级电缆
(5)MS-8288电缆-初级-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
(6)MS-7889薄热塑(PVC)绝缘初级线缆
(7)MS-5919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初级电缆
6)法国
NFR13414、13415
3、国际线束标准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全球性加快和汽车产业的全球性联合重组,产品和企业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汽车线束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步伐也在不断加快。ISO的汽车线束的标准ISO6722最初版本发布于1985年,相隔10年,ISO颁布了新的版本,ISO:6722:1996,而只用了5年时间,ISO又颁布了新的汽车线束标准,ISO6722:2002。最新的ISO6722:2006也已经被提出,正式版本在2006年8月发布。
ISO6722:2006同老版本比较变化很大,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基本涵盖了当今国际单芯的汽车线束产品的种类和要求。能够反映当代汽车线束的高水平。主要汽车大国也在积极采用这个国际标准。随着国际各大汽车集团的相互渗透,模块化平台战略的兴起,全球采购计划的推广,逐步统一到ISO标准上来成为必然趋势。略……
第五节 汽车线束项目技术发展现状
一、技术发展分析
线束加工过程纷呈复杂,汽车线束固定设计必须细致全面。现在的一般做法是:一,线束用塑料扎带、扣钩等固定在车身孔内。车身孔大多为圆孔或椭圆孔,一般直径为5mm、6mm、7mm不等。二,线束间对接的护套多用护套支架集体固定起来,并安装在车身上。三,用钢板条、螺栓等固定中央电器盒,或用电器盒本身设计的固定结构直接安装在汽车车身上。
在汽车线束固定过程中,不能只一位的追求固定,根本出发点还是在于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让汽车线束实现小空间高性能的最终目的。
二、工艺流程或特点
大体上而言,线束生产主要分三步:
线束生产的第一步工艺是开线,开线工艺应该力求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任何错误,例如:开线尺寸偏短,从而影响到整个生产进度。所以,在进行开线工艺之前,必须仔细研究线束图纸,根据图纸的要求,合理确定导线的开线尺寸,剥头尺寸,接着制作开线操作说明书,制作流程跟踪卡。
压接工艺是线束生产的第二步工艺。根据图纸要求的端子类型确定压接参数,制作压接操作说明书,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工艺文件上注明并培训操作工。比如:有的导线需要先穿过护套后才可压接,它需要先预装导线然后从预装工位返回再压接;还有刺破式压接用到专用的压接工具,这种压接方式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
第三步就是预装工艺了,首先要编制预装工艺操作说明书,为了提高总装效率,复杂的线束都要设置预装工位,预装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总装配的效率也反映出一个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如果预装部分装配的偏少或者装配的导线路径不合理会加大总装配人员的工作量,放慢流水线的速度所以工艺人员要经常呆在现场不断总结。
最后一步就是,总装工艺。能够编根据线束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装配台板,设计工装设备、物料盒规格尺寸并将所有装配护套和附件的编号贴于物料盒上以提高装配效率。编制各个工位装配内容和要求,平衡整个总装工位防止出现一点工作量过大,拉下整个流水线速度的情况。要做到工位平衡,工艺人员必须对每个操作了熟于心并现场测算工时,随时调整装配工艺。
其它应注意的地方: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像树杆与树枝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线束生产的详细流程图
制造汽车线束的体系大致分两类:
1、以欧美国家划分,包括中国:使用TS16949体系来对制造过程进行控制。
2、以日本为主:如丰田、本田他们有自己的体系来控制制造过程。
第六节 汽车线束项目产业发展特点
一、周期性阶段
汽车线束行业周期性
二、区域性分布
外资企业占到我国汽车线束市场份额将近90%,成为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发展的主力。全球主要的汽车线束跨国企业如德尔福、矢崎、住友、藤仓、古河、李尔、莱尼等都在我国成立了合资、独资的企业,在华企业已经成为这些跨国公司的重要生产基地。仅仅是2005年以来,跨国企业就在我国成立了10多家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天津,上海,江苏的常州,山东的威海、青岛,广东的汕头、惠州、珠海,福建的福州,湖北武汉,重庆,吉林长春等是外资企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我国山东的威海、青岛等地是韩国线束企业在投资的比较集中的地方,韩国主要汽车线束生产企业如京信工业、世元ECS、悠进电装、裕罗等均在这些地区投资设厂。在华日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烟台、苏州、福州、汕头和惠州等地,以日本矢崎、住友、古河等在华投资的企业为主。日、韩企业的特点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欧美在华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和湖北等地。
三、产业链发展
汽车线束产业链简图
1、上游行业
上游行业为汽车线束行业提供原材料。原材料选取是线束生产的第一步,其选取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汽车线束的质量。同时,上游行业产品的价格还会影响汽车线束行业的生产成本。
1)铜材
2003-2009年我国铜材产量
单位:万吨
2)塑料
2006-2009年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
单位:万吨
2)下游行业
汽车线束行业的下游行业也是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它形成对汽车线束的购买需求。会影响汽车线束的价格和未来市场供给。汽车行业发展的好,汽车线速行业的需求量就大,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未来市场供给增加。反之,则相反。
2003-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辆
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区域分布图
第七节 中国汽车线束项目市场发展现状
1、中国成全球汽车线束生产基地
汽车线束有汽车“血管”之称。汽车线束在车内电子技术含量和数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增长,汽车线束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有关机构调查,在华外资企业已经成我国汽车线束产品出口的主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线束跨国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我国山东的威海、青岛等地是韩国线束企业投资比较集中的地方。日本矢崎在天津、烟台、汕头分别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在汕头的企业9次增资扩产,目前已在汕头设立两家企业及两个分厂,累计投资总额8430万美元。其线束产品主要出口国外。住友电装也在福建投资建厂,总投资9000万美元,投产后年产值将高达10亿元人民币,产品将全部出口。
2、本土企业面临压力
随着汽车各项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也越来越多,电气件越来越多,线束也越来越复杂。一辆中档轿车,就有近千个连接界面、几十个微处理器、几百对连接器。1955年平均一辆汽车所用线束总长度为45米,2006年一辆汽车所用的线束总长度可达上千米。汽车技术发展对汽车线束要求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轿车多从引进开始,汽车线束的技术发展始终滞后于整车的发展。我国汽车线束本土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明显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不高,配套车型单一。专家介绍,国产线束不能满足线束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要求,国产线束多为低档车配套。国内许多汽车线束企业真正与整车厂配套的产品使用量仍然不大。
伴随汽车线束技术发展,国际汽车线束企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汽车线束市场本土企业压力加大。
3、外资向中国转移
汽车线束市场局势发展不均衡,外资线束企业在我国仍然占据大部分江山,是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发展的主力。总体看来,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线束市场有几个大的趋势。
汽车线束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低投入高产出行业。欧美日一些线束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抢占中国市场等原因,纷纷向中国大陆转移投资。
日本一调查机构在分析日本汽车线束市场发展时指出,今后几年内,日本企业拟减少国内30%的线束生产能力,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将汽车线束产能提高20%~30%。
全球主要的汽车线束跨国企业如德尔福、矢崎、住友、李尔等都在我国成立了合资、独资企业,在华企业已经成为这些跨国公司的重要生产基地。
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系统制造厂商德尔福派克电气公司在烟台投资3500万美元设厂。该工厂批量生产后,年产线束30万套。2007年底,德尔福派克扩大其长春分公司的生产规模,新厂生产汽车线束系统产品,扩产后产能将增加一倍。
世界第三大汽车线束制造商日本住友电装株式会社1995年开始,陆续在广东惠州投资成立7家企业,生产汽车线束系列产品。十几年来,住友电装先后7次增资扩产。略……
第八节 中国汽车线束项目市场供需分析
一、中国汽车线束项目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2003-2009年我国汽车线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套
2003-2009年我国汽车线束进口量值统计表
单位:千克、美元
二、中国汽车线束项目市场供给结构分布
1、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
2009年汽车线束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分布图
2、国内区域供给结构
2009年我国汽车线束国内区域供给结构分布图
三、中国汽车线束项目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量从2007年的889万辆到2009年的1393万辆,尤其是2009年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了47.91%。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1500万辆,以汽车产量推动我国汽车线束产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保守估计:如果按平均每辆车需用65套线束计算,则2009年汽车线束需求量是89895万套(不包括新旧车维修所需)。
2003-2009年我国汽车线束需求量统计表
单位:万套
四、中国汽车线束项目市场需求结构分布
2009年我国汽车线束需求区域结构分布图
五、中国汽车线束出口海外市场状况
近年来,由于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线束出口呈现高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线束跨国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2003-2009年我国汽车线束出口量值统计表
单位:千克、美元
六、中国汽车线束项目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从我国汽车线束产品市场供需情况来看,由于本土企业规模较小,目前产能还远远小于市场需求,国内汽车线束大量依赖国外品牌产品,目前市场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
2003-2009年我国汽车线束供需平衡对比图
单位:万套
七、重点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1、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这几个省是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迅速的地区,也是各跨国零部件厂商投资的重点地区,近几年该区域汽车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使得与之配套的汽车线束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目前华东地区江苏、上海等地已经有多家跨国公司建厂投产,华东地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线束生产基地。
2、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区域辽阔,资源丰富,有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由于装备制造业的完整,汽车制造业的发达,既是中国工业的摇篮,又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地区,国家关于振兴东北的战略实施,使得东北处于新一轮商业发展契机,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提高。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将战略性的发展,汽车消费的巨大潜能将逐渐释放。
由于汽车生产能力较强,使得东北地区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汽车线束的需求。东北地区汽车线束生产也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国内汽车线束的重点生产区域之一。
3、华北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得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其中在汽车产业发展中,北京、天津、华北成为国内汽车产业的新基地。同时环渤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政策也吸引了国内外汽车线束企业的投资。其中,“天津津住汽车线束”作为住友电工的主要基地,2007年产量已达944万套。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