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与特点
1、产品定义
港口机械是有关港口仓储,尤其是港口装载运输和机械化设备之统称。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大,如:装船机、龙门吊、起重机、轮胎吊、堆料机、堆高机、牵引车、各式叉车、带式输送机等。在货物仓储、运输过程中,不同的港口机械发挥着不同作用。
2、产品特点
大型港口机械具有资本密集、单个产品价值高、使用对象相对集中和稳定的特点。港口装卸机械是港口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应用到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中来,这使得对港口重大装卸设备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大型化,现代港口生产的大型化、集中化导致了港口装卸设备的大型化。大型设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和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适应现代化港口大生产的需要。
2)高速化,港口装卸设备的大型化使得降低单位生产率的设备体积和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高速化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所谓高速化是指生产速度的提高。
3)自动化港口生产中,设备的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达到高产高效低消耗的目的。
第二节 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1、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情况
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有港口行政管理部门369个。其中,省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4个,地市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195个,县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170个。
2、港口企业设备管理体制
设备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加强设备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装备素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港口企业,就技术管理体制而言,目前港口企业基本上仍按照1980年交通部颁发的《港口装卸机械技术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将设备技术管理体制分为三级(局、作业区、机械队)管理或二级(局、机械队)管理。
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这种管理体制目前已逐渐暴露出下列问题:
1)一些港口企业实行了逐级承包经营形式,这对设备管理来说就出现了一个管辖权的划分问题,作为原体制的三级或二级,其职责不知该如何划分。
2)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那些以往通过经济责任制而制订的考核内容,尤其是对那些诸如设备完好率等不反映设备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就需作相应的改进。
3)如何实施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技术副局长、总工程师、机电处长三者在技术业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职责分工上如何实施对下一级的领导,这在《制度》上不甚明确,因此也就往往造成有些港口企业在“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上较难落实。略……
第三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9年1-9月经济运行分析
初步测算,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国夏粮产量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3495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4.63亿头,增长6.4%;生猪存栏4.68亿头,增长2.2%。
2、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减缓。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1%,集体企业增长7.9%,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7%,轻工业增长8.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7.5%,中部地区增长8.7%,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3%。
2009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比1-5月份降幅缩小12.2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增长或降幅缩小。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8.1%,中部地区增长38.3%,西部地区增长38.9%。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增长52.6%,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2.9%。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4、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3%,汽车类增长24.5%。
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三涨五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食品下降0.1%,衣着下降2.3%,交通和通信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住下降4.4%。居民消费价格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其中9月份环比上涨0.6%。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
6、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42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15.7%,经营净收入增长5.0%,财产性收入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9%,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4.0%,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5%,财产性收入增长11.7%,转移性收入增长26.4%。
8、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6788亿元,增长16.0%,加快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二、2009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宏观经济政策在第四季度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不排除进行局部的微调,但政策主基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政策目标将从上半年单纯突出“保增长”转向下半年“保增长与调结构并重”,四季度还可能通过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增强经济活力。
短期刺激需求的扩张政策不会在四季度退出。货币政策将真正回归“适度宽松”的轨道,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将保持稳定,均不会被上调。信贷在经历上半年的“井喷”之后,下半年将保持平稳,按全年10万亿预计,月均4400亿元,四季度会略高于三季度。流动性仍然充裕,预计年末M2增速在22%左右。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贯穿全年,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为配合下达的三批中央投资项目,财政支出在上半年安排较多,随着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在三季度代发完毕,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税收政策方面,除继续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之外,资源税改革有望在四季度出台。
在“调结构”方面,除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还可能有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推进包括水、煤、电、燃气等资源和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二是出台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推进民营资本的投资自由化,三是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实现“有就业的增长”。
前瞻地看,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同时,还有必要实行深层次的改革,以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就今年四季度来看,结合扩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保民生,有关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可能会出台。预计,关注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可能会在初次分配环节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二是在再分配领域会强调国企分红、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第四节 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1、国家鼓励发展高效低耗港口设备,港口技改力度加大。
随着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港口能源单耗虽已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交通部加大对港口节能减排的政策扶持力度,2008年1月制定发布《关于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显示,有关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等,都将获得政策支持。
港口技改力度加大。在2006年交通部发布的《交通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指导意见》中,就曾提出要充分发挥水路运输的优势。其中,特别指出要优化港口布局,建设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大中小结合的港口体系,提高码头泊位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和效率。此次发布的《意见》,力图建立健全港口节能减排的工作机制。除将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推行节能减排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还将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监察制度,健全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体系。此外,还将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国内外节能技术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同时,建立节能减排的工作激励机制,在节能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表扬奖励。
2、港口机械相关法规
1)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港口机械钢结构表面防腐涂层技术条件(JT/T733-2008)》已经于2008年12月19日颁布,并于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由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常州油漆有限公司承担起草工作,标准主要规定了港口机械钢结构表面防腐涂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涂层的验收准则。其中分类部分包括涂层的使用年限分类、腐蚀环境分类、涂装部位的分类;要求部分包括涂层体系的要求和工艺要求;试验方法包括涂层体系的配套性试验、表面处理后的评定试验方法以及现场涂层的验收。
2)其他相关法规
JJG(交通)042-2004《港口机械 数字式角度检测仪检定规程》
JJG(交通)043-2004《港口机械 负荷传感器二次仪表检定规程》
JJG(交通)044-2004《港口机械 数字式起重力矩限制器》
JJG(交通)045-2004《港口机械 输送带速度检测仪检定规程》
JT/T 585-2004《港口机械 数字式角度检测仪》
JT/T 586-2004《港口机械 负荷传感器二次仪表》
JT/T 588-2004《港口机械 输送带速度检测仪》略……
第五节 行业所进入的壁垒与周期性分析
1、行业进入壁垒
港口机械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尤其是大型港口机械。首先表现在资金上,其次,是港口机械的技术水平上。另外,我国港口机械的品牌集中度较高,振华港机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占世界港机市场78%以上的份额。目前振华港机已在港口机械市场树立了极强的品牌、技术和价格竞争优势与行业进入壁垒,拥有世界一流的竞争实力。三一重工在正面吊市场也占有绝对优势,2007年三一重工在正面吊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2.6%。
2、行业的周期性
我国港口机械生命周期性判断
第六节 上游原料产业链发展状况分析
1、钢材生产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钢材资源总量5.1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逐季走高。其中,一季度新增资源1.47亿吨;二季度为1.77亿吨,比一季度上升20.4%;三季度为1.89亿吨,比二季度上升6.8%。
2009年1-6月我国钢材产量统计
单位:万吨
月份 | 产量 |
1月 | 4260.8 |
2月 | 4613.41 |
3月 | 5308.55 |
4月 | 5291.45 |
5月 | 5729.14 |
6月 | 6162.18 |
2、进出口情况
随着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钢材需求极其萎缩。2009年1-9月,我国净出口钢材232.86万吨,而去年同期我国净出口钢材3616.94万吨,累计同比下降了93.56%;其中,累计进口钢材1337.85万吨,去年同期为1229.15万吨;累计出口钢材1570.70万吨,去年同期则为4846.09万吨。
2008-2009年9月我国钢材进出口数量
2008年以来,我国钢材进口量比较平稳,但同期我国钢材的出口情况则起伏不定。08年以来钢材出口的峰值是在08年8月,钢材的出口量高达767.74万吨,之后钢材的出口量一路下滑,特别是进入09年,受汇率变动、国际市场萎缩、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加重等因素影响,我国钢材的出口形势急剧恶化。2009年4月我国进口钢材161.63万吨,但当月出口钢材仅141.17万吨,4月份净进口钢材20.46万吨,这是自2006年1月以来我国首次成为月度钢材净进口国,而这种状况在5月和6月继续上演,5月和6月我国净进口钢材的量分别为30.15万吨和18.57万吨,环比来看,6月、7月、8月和9月我国钢材出口量持续环比增长,6月钢材出口量的环比增长率为6.75%,7月钢材出口量的环比增长率则上升至25.36%,虽然8月钢材出口量的环比增长率则下降至14.91%,不过9月钢材出口量的环比增长率又回升至18.77%。9月的钢材出口量达到247.08万吨,为09年以来出口量最高的一个月,但从环比增长率来看,钢材出口量的增加却是起伏不定的,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钢材出口量还是同比下降了62.92%。而9月的钢材进口量高达191.07万吨,为07年以来的进口量最高的一个月,环比8月的进口量上升了19.92%,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1.06%,可见,我国钢材出口形势严峻的态势未改。
在蜂拥而至的贸易冲突中,中国钢铁产品受灾颇重。2009年10月28日,印度热轧产品保障措施调查听证会在新德里召开。同日,阿根廷工业和旅游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不锈钢餐具和管道附件采取反倾销措施:对管道附件限定3.94美元/公斤的FOB最低离岸价格,自2009年10月24日生效,有效期5年;对不锈钢餐具征收1450.21%的反倾销税,自2009年10月26日生效,有效期5年。
而此前一天,美国商务部刚刚做出反补贴初裁:由于中国产钢绞线和钢格栅板产品存在政府补贴,使得两种产品对美出口量明显增加,因此决定对中国钢绞线产品实施7.53%至12.06%的惩罚性关税,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的惩罚性关税。
3、发展趋势
1)需求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将维持弱势平衡格局
200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出现一定企稳迹象,但全球66个产钢国(地区)除中国和伊朗外粗钢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外需不足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不利于我国扩大出口。
国内需求方面,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对钢材消费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鉴于国家开始严控贷款增速,预计房地产市场难以维持目前增速;受政府汽车消费刺激利好政策的影响,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上升,预计2009年国内汽车消费用钢将达到2100万吨,增长5.1%;相对全球造船业的不景气,中国造船业2.046亿载重吨的订单保证了2009年整体开工率,继而保证了全年的用钢需求,但未来用钢量则难以得到保证;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逐步落实,工程机械市场出现反弹,随着下半年基建项目等一系列固定资产投资的深入,预计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回升,从而带动钢材的需求。
尽管房地产、汽车、工程机械等下游需求有所复苏,但长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尚未复苏,钢材需求的增长依然缓慢。
2)价格将呈平缓回落走势,行业效益低速增长
2008年连续几个月钢铁企业限产保价措施,企业库存已处低位,价格在10月下旬逐渐走稳。2009年,受市场需求有所好转等因素影响,从4月下旬开始钢铁价格出现止跌趋稳并逐渐回升态势。
2009年6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1.98点,环比上升3.84点,升幅3.91%,同比下降59.49点,降幅36.84%。而3月末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97.59点,环比下降6.1点,降幅5.88%;同比下降44.72点,降幅31.42%。
从八个主要钢材品种价格走势看,线材、热轧卷板、冷轧薄板和镀锌板价格涨幅较大,分别环比上升5.07%~5.66%;螺纹钢、中厚板、热轧薄板价格呈持续小幅上升走势,升幅为2.23%~3.25%;无缝钢管价格由降转升,价格环比上涨了2.14%。
2009年钢铁行业利润仍将保持增长,但增幅比2008年会较大幅度下滑。行业效益增长的下滑,将加大2009年国内钢铁企业的分化,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的钢企将出现亏损甚至被迫退出市场,而大型规模钢企通过不断兼并重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位毛利等手段增加盈利,抵抗需求下滑带来的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3)行业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随着钢铁产能的释放和需求增量的减少,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兼并重组将成为钢铁行业下一阶段发展的主旋律,大部分钢铁企业将会卷入重组或归并。根据钢铁产业政策,到2010年,通过联合重组,中国将要形成2-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同时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要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目前,河北、上海、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湖北、重庆、四川、内蒙古、山西等省市由龙头大钢铁企业统一全省钢铁行业和跨地区性的联合重组局面,正在抓紧形成或已经形成。
残酷的竞争将使弱势企业被迫选择退出市场,被淘汰或者被整合。许多弱势企业将开始寻找机会,寻求与优势钢铁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因为只有与资源有保障、技术装备先进、市场稳固的企业重组,才能摆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略……
第七节 下游需求产业链发展情况分析
1、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
1)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0.2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28亿标准箱。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中,我国占有7席。我国已成为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
2009年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回暖后企稳,同比增幅提升:1-9月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同比增长6.1%,其中9月份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4%,增幅继续提升,原因为上年基数走低。从绝对量看,9月份货物吞吐量与7、8月份基本持平,处于回暖后企稳阶段。9月份,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微升1.6%,月度同比增幅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增长3%,1-9月累计下降7.8%,降幅继续收窄。
总体上港口行业负面因素正在消退。预计第四季度,全国主要港口特别是东南沿海港口同比增幅将继续改善。但港口生产增速提升一定程度上依赖去年基数渐低的因素,从港口生产环比增长看,目前恢复速度仍然较慢。
2)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港口码头建设继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8年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050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416个。全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11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157个;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593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个。
港口物流建设投资也快速增长,天津港09年将完成港口基本建设投资128亿元;海南省在2009年将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0亿元,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也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3)初步形成码头种类齐全、布局日趋合理的总体港口格局
2008年底,全国港口数量为413个,已形成了多个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重要港口为辅助、地方中小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地理布局。港口功能已由以装卸、集散货物为主的运输功能逐步扩展到仓储、加工和商贸等多个领域。
国务院2006年8月16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
4)港口物流发展的软环境逐渐完善
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港口物流的发展,近些年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与港口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现代港口物流的宏观政策环境明显改善,支持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港口法》的出台与港口下放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港口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2、港口物流发展策略
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港口都在向第三代港口发展,建成全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许多发达国家已把港口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加工业的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带动进出口贸易,而这些反过来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服务,而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总之,港口物流带动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而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所以,港口物流举足轻重。为应对港口物流化的趋势,发展我国的港口物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港口物流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政策支持
政府管理部门,特别是港口所在城市政府应当重视港口结构调整适应物流发展的要求,提供物流服务场地,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引导,规范市场,为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宏观环境。发展港口物流须有国际、国家、地区等层面的法规支持,如进出口业务、价格、安全、保险、金融、交通运输等方面有关的法规,要尽快完善。
2)整合港口基础设施,提高集散能力
整合港口现有的条件,就是要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货物在港停留时间,提高港口通过能力,降低船舶在港停留时间,使港口现有的集疏运设施完备,完成货物集散的功能。
3)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港口竞争能力
我国的港口处在东亚的港口群中,只有提高竞争力,才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抗衡。这就必须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服务价格也必须向更加弹性化、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所有这些,只有通过调整港口内部经营结构,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才能真正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4)塑造企业形象,提升服务水平
港口服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二是利用不同的装卸机械、运输工具,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三是向货主提供优中心,规范服务,提高核心服务质量,增强服务的特色,树立超出一般的品牌形象,赢得客户信任,建立竞争优势。
5)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中心,围绕物流信息系统运作要求,不断优化港口企业组织结构
利用EDI、MIS、Internet等信息技术,将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提供诸如货主跟踪涉及货物状态、货物交接单证、办理和管理提单、通关、联运、仓储储存情况、船期预告、泊位使用情况、货运市场行情等信息,扩大业务合作,建立国际物流,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提供高效、周全优质的物流服务。
6)港口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物流
港口有大小,实力有强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不同的,即使同是从事物流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是不同的。枢纽港毕竟只是少数,能接纳载重量20万吨以上或5000TEU以上的大型船舶的港口就更少。枢纽港可以在立足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拓展业务,涉足物流服务新领域,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实力优势,争取向物流中心方向发展。中小型港口进行自我评估定位更显重要,它们可根据业务范围,选择与大型港口联营或相互之间的联营等方式,找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7)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向技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晓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经营管理人才除具备良好的货物和货运知识外,更要掌握电子物流经营管理技术。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又要造就一般业务人员物流技术骨干队伍。
总之,港口企业由货物装卸服务走向综合物流服务已成为必然,综合物流业是港口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不仅可以使港口企业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同时,更是港口企业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的必由之路。港口物流业的主要功能也应在港口传统的货物装卸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供应链功能。建立物流中心是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发展方向,但各港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切入点。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立项申请书、 安全评估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